最近,大量車圈、數碼圈大v被禁言、封號,甚至不少普通用戶,也很容易被禁言。
而被禁言的博主、用戶,大都是因為談了一些車企,或者一些企業的高管。
加上每天一些企業對負面內容的超能力OTA、404導致現在的社交媒體上出現一種有些企業的不能說的奇怪氣氛。
針對這一現象,有網友在微博社區官方賬號「圍脖俠」關於打擊涉嫌企黑嘴整治通知的評論區提出疑問,「有些人不喜歡一個品牌,就是不喜歡,連說也不行嗎?」
他表示:有品牌在某一個產品線確實牛逼,但其他產品線是真垃圾,買了才知道錯付了感情(比如用二十年冰箱和五年就廢空調),提醒朋友避坑沒錯啊!企業要發展,就應該以此為鞭策改進缺點(比如碎屏率超高,後來換負責人,全線改進工藝)。
對於該提問,微博CEO來去之間轉發並解答,來去之間表示,可以說不喜歡某個品牌,說產品具體功能垃圾,說企業家某個言論錯誤,這算「觀點」,不會因為這個處理賬號\\~但是說某個產品是垃圾產品,說某個企業家是弱智,說粉絲們一起抵制這個品牌(所以一般粉絲還得多),這算「黑嘴」專項覆蓋的。
事實上,這些年來,隨著一眾互聯網、科技企業跨界車圈,互聯網那一套流量模式,也被帶到了車圈。
尤其隨著這個行業逐漸飯圈化發展,加上各大車企財大氣粗,整個車圈輿論可以說非常糟糕。
尤其大量的所謂博主、車評人,拿錢說好的,不給錢就說不好的,已經成為一種輿論常態。
而這也是一種生態,新聞這種媒體內容生產模式,就是企業用錢養出來的,而隨著拿錢後的各種誇讚越來越離譜,反向引導了消費者輿論的反擊,並衍生出飯圈文化,以及水軍產業。
也正是這種輿論風氣,也讓車企戰戰兢兢,眼裡容不得一點說其不好的內容,動不動就是超能力OTA,讓整個車圈輿論風氣持續惡化。
但顯然,只是簡單的禁言封號,很難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而值得注意的是,針對禁言行動,此前來去之間也回應,汽車博主點評江山的時候,別忘了一個大前提,新能源汽車是舉國之力要發展的突破行業,還是一些地區的營商重點保障行業……自媒體不是,別評著評著號沒了。
這也不難看出,禁言封殺號的標準,或許微博自己也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