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29 7 月

“大罢免”失败 两岸或许避免了一场即时军事危机

作者邓聿文,为政治评论员,独立学者,中国战略分析智库研究员兼中国战略分析杂志共同主编。

本文作者认为,“大罢免”假如成功,台海关系势必会有剧烈冲击,两岸或面临“提前摊牌”,而岛内出现某种动荡让北京在反国家分裂的名义下,对台祭出军事手段。

“大罢免”失败 两岸或许避免了一场即时军事危机

7月5日,国民党在台北市鼓动造势图像来源: Eva Yu-Chun Chou/DW

(德国之声中文网)由台湾公民团体发起,民进党全力以赴策应的针对国民党24名立委和新竹市长的“大罢免”首轮投票,均未过关,结果超出几乎所有人预料。就在投票前几天,即便是岛内最乐观的舆论,认为过半很难,但至少有3-5席的国民党立委会被罢免掉。如今这种状况,被蓝营称之为“大罢免、大失败”。然而,这次大罢免不仅是蓝绿之间的斗争,其结果也关涉两岸,民进党虽受挫败,两岸关系却因此可能避免了一场潜在武力冲突。

我在大罢免投票前10天去了一趟台湾,问了台湾朋友一个问题:如果大罢免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对赖清德政府接下来的施政会产生什么不利影响;若成功把国民党立委罢免掉,民进党重新控制立院多数,假如蓝白两党不满这种结果,发起街斗抗争,引发岛内局部动荡,北京评估这触及到了反国家分裂法之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在台湾完全丧失,从而对台采取某种强硬措施,赖政府是否预估到了这种情况并有办法处理?

我之所以问此问题,是因为绿营明显要把大罢免操作成反共护台,遏制大陆影响力对台湾的渗透,在绿营看来,
24个要罢免的国民党立委都是“亲中”、“卖台”的,是中共在台“代理人”。除此外,民进党还有另一更实际目的,即重夺立法院多数席位,为赖政府清除议会阻力。为此,赖在大罢免的最后关头,抛出 “团结十讲”(实际进行了五讲),替大罢免造势和护航。而北京也在密切观察大罢免相关动静,并开足马力,批判赖的“团结十讲”及赖本人。

支持大罢免图像来源: Ann Wang/REUTERS

国民党成功鼓动了基本盘和中间势力

罢免原本是民主制度下民意纠错的机制,但对大罢免背后民进党的政治算计——表现为
“全岛一网打尽”的操盘方式,除了罢免名单上的国民党立委,蓝营政治人物也感到恐惧——有民众党前主席柯文哲的殷鉴在先,在蓝营中营造起了一种要和绿营最后决战的氛围——如果不奋起反击,让绿营目的得逞,国民党将会被民进党吃干抹尽,从现在的投票结果看,国民党成功催生了基本盘的反罢免政治动能。

可仅仅动员蓝绿双方各自基本盘还不够,大罢免成功或失败的关键取决包括浅蓝和浅绿在内的广大中间选民。然而,民进党这次将“大罢免”塑造成“反共护台”的说辞对这部分选民不灵,他们更多感受到的是民进党用大罢免搞“政治清算”,特别是民众党的“小草们”,由于柯文哲还被司法羁押,若“大罢免”成功,柯要出来更遥遥无期,因此,联手和国民党反罢免。这期间,赖的“团结十讲”的某些失误——例如“杂质论”,以及对台南的救灾不力,被蓝白抓住把柄,也造成绿营内部部分民众反弹,对大罢免反感。此外,投票日当日的天气,或许也帮了蓝营的忙。

国民党主席朱立伦(中)在投票后的记者会上图像来源: Chiang Ying-ying/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假如大罢免成功 两岸或提前摊牌

尽管大罢免是蓝绿的政治斗争,然而,既被绿营打扮成“反共护台”,从两岸关系来看,若成功,势必会有剧烈冲击,或让两岸面临“提前摊牌”,甚至像我前面提出的问题那样,岛内出现某种动荡让北京在反国家分裂的名义下,对台祭出军事手段。而现在这个结果,可说是暂时解除了一场可能的两岸危机。

绿营欲罢免的国民党立委,虽然他们声称其立场同样反共,但北京从两岸关系的实际情形考虑,还是把国民党看作所支持的“友中力量”。故一旦这些立委被罢免,国民党在立法院沦为少数党,赖政府不再受在野党立法制衡,意味着两岸政策将不再受蓝营阻挡。民进党会据此将大罢免解读为“全岛反中民意”的再确认,并很可能借势进一步推进宪政性去中化工程,包括推动《中共代理人法》《修宪草案》乃至《制宪公投》等行动。这类法律与制度性的改变,将使台湾实际摆脱“一中框架”,形同法理台独。北京目前在政治上尚未准备好和台湾直接军事摊牌,也因此无法承担同西方经济与外交全面脱钩的代价,故它最不愿看到这种局面出现,这不符合其战略利益,会迫使北京
“不得不出手”,打乱当前的战略节奏。

但是北京也不能不应因此种可能的局面,从赖发表“团结一讲”开始,它就发动舆论批赖,一直到“大罢免”投票前一刻,官方学者还在人民日报上发文批赖的“团结四讲”是在祸台乱台。赖不仅继续鼓吹两岸互不隶属,中国是台湾最大境外敌对势力等论调,更在“团结四讲”中构建一套系统化的台独理论,为法理台独作准备,因此,在北京看来,其对两岸关系产生的破坏作用,远比之前的台独论述严重得多,但和以前不同,北京这次只是“文攻”,没有
“武卫”。

7月26日是投票日图像来源: I-Hwa Cheng/AFP

北京力求避免突发事件使得统一问题被提前推上台面

北京或许是等赖的“团结十讲”全部讲完再进行军演,或采取类似行动,但更可能的是在等“大罢免”的结果。只要国民党的六席立委被罢免,民进党就能重夺立院控制权。以民进党目前掌控的行政资源、司法资源和舆论资源,若立法部门再被民进党控制,就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制衡赖政府。赖清德会把此次罢免解读为全台民意对他台独路线的坚定支持。以赖对台独建国的孜孜以求,北京不知道他下一步会做出什么挑衅的举动,因而必须预防两岸关系出现最坏情况。很有可能,无须等到真正的“最坏局面”来临,北京就会在罢免结果出来后,介入这场蓝绿对决,尤其当蓝营不接受失败结果而发动支持者街头反抗之时。

现阶段,北京的对台政策正处于“外强中稳”阶段,口头上不改“统一不可阻挡”的高调宣示,行动上却仍力图避免突发事件使得统一问题被提前推上台面。这种战略克制背后,是北京对外部环境压力——中美关系、经济疲软、区域多线挑战——的深度评估。如果罢免成功,赖一鼓作气推进宪政性脱中,北京将面临三难:(1)若反应克制,国内民族主义压力将剧烈上升;(2)若回应强硬,很可能引发台美安全机制联动,国际干预升级;(3)若寻求中间路线,将被解读为“无力统一”,战略威慑力下降。都不是理想的选项。故北京眼下宁愿见到“亲中蓝营”在立法院维持制衡地位,借由岛内的僵局与分裂,拖延台湾体制性脱中进程,否则,民进党一党独大,提早推高台独法理门槛,将使北京不得不提前动武。

大罢免反对者在桃园市集会(7月20日)图像来源: Ann Wang/REUTERS

大罢免失败等于拆除了一个引爆两岸军事冲突的风险源

“大罢免”首轮投票失败,让北京不必急于出重手,暂时解除了警报。虽然八月还有第二轮对国民党七个立委的投票,只要蓝白不放松警戒,一般认为成功的可能性很低。因为民进党的气势已损,其能有效动员的基本盘不会超过30%,只要国民党能够守住两席,民进党就无力改变立法院朝小野大格局。尽管因此不排除赖政府在两岸关系上采取某种冒冲行动的可能性,然而,更有可能的是,罢免失败使得绿营遭遇政治反噬,在台内部掀起“资源滥用”、“绿色威权”的反思潮,民进党在岛内的道义优势被进一步削弱,导致赖政府对两岸事务的处理变得谨慎,至少不会像大罢免成功时所假定的那样激进。至于北京对国民党,向来是
“弃之可惜、爱之不敢”的纠结心态,罢免失败,说明“亲中阵营”在台湾尚有基本选票基础,可继续利用其作为对话和统战的代理人,为继续施加认知战、舆论战提供了机会。

北京虽然在国民党和民进党间,接受了国民党,可对台湾的政治红线,并不完全取决于谁执政,而取决于台湾是否在“实质统治权力”上对大陆构成制度挑战。北京明白,真正危险的不是蓝营存不存在,而是绿营一党独大后的“制度去中化”。换言之,只有台湾的总统府、立法院、监察与司法系统同时被“急独派”控制,并推出制度性反中法案,北京才会真正感受到危机的临界点。此次罢免若成功,就是逼近这条红线的第一步。就此而言,大罢免失败,将赖政府的“制度去中化“推进卡死在议会障碍上,北京就不必为此而对台武力威吓,等于拆除了一个引爆两岸军事冲突的风险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