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邦上訴法院將於本周四就一起關鍵訴訟舉行口頭辯論,該訴訟挑戰川普使用《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徵收關稅的合法性。儘管川普政府近期在貿易領域動作頻頻,但其關稅政策的合法性正面臨根本性質疑。一旦敗訴,近期達成的貿易協議或將淪為一紙空文。而後,白宮或將開啟漫長的「關稅B計劃」。
美國總統川普標誌性的關稅大棒,正懸於一場關鍵的法庭辯論之上。他以關稅為核心的貿易戰略面臨著一場嚴峻的法律考驗,其結果可能使其近期的多項貿易成果化為泡影。
7月31日(本周四),美國聯邦巡迴上訴法院將就「VOS Selections v.
Trump」一案舉行口頭辯論。該案的核心在於,川普政府是否有權援引1977年的《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來實施大規模關稅。這起由小企業主牽頭髮起的訴訟,已成為挑戰總統貿易權力的法律前沿陣地。
此次聽證會的時機尤為微妙。幾天前,據央視新聞報道,川普剛剛宣布與歐盟達成協議,將對大部分歐盟商品徵收15%的關稅。
關稅權力的法律爭議
此次法律對決的焦點,在於川普政府對《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的運用是否越權。川普政府主張,貿易逆差和芬太尼販運等問題構成了「國家緊急狀態」,因此有權動用IEEPA來「監管進口」,其中包括徵收關稅。白宮發言人Kush
Desai對媒體表示,政府是在「合法和公平地使用國會授予的行政部門權力」。
然而,原告方——多家美國小企業主尖銳反駁稱,IEEPA法案在其近50年的歷史中從未被用於徵收關稅,法案文本也並未明確授予總統此項權力。
事實上,今年5月,美國國際貿易法院的一個三名法官組成的小組已做出對原告有利的裁決,認定川普在使用IEEPA方面超越了其法定許可權。但該裁決被上訴法院暫時擱置,等待本周四的進一步審理。而這一司法結果,將直接影響到美國基於IEEPA徵收的「對等關稅」和「芬太尼相關關稅」的合法性。
據央視新聞此前報道,當地時間5月28日,美國國際貿易法院阻止了美國總統川普4月2日宣布的關稅政策生效,並裁定川普越權。而後,美國聯邦巡迴上訴法院暫時駁回了美國國際貿易法院的裁定,並定於7月31日開庭審理上訴。
值得注意的是,「VOS Selections」案並非孤例,它是挑戰川普關稅權力的多起訴訟中進展最快的一起。
據媒體報道,目前有超過六起聯邦訴訟都將矛頭對準了IEEPA的適用性。例如,在另一起「Learning Resources, Inc.
v. Trump」案中,華盛頓特區的一名聯邦法官做出了更廣泛的裁決,直接認定IEEPA本身不允許總統採取任何單方面的關稅行動。
最高法院或成最終裁決者
無論本周四聯邦上訴法院的裁決結果如何,外界普遍預計此案的最終歸宿將是美國最高法院。考慮到案件所涉及的總統權力、國會授權以及對全球貿易的深遠影響,其重要性足以讓最高法院介入。
法律專家和市場分析人士正密切關注事態發展。盛德律師事務所全球貿易業務主管Ted
Murphy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直言:「我認為關稅正處於風險之中。」
投行Piper
Sandler的分析師在一份報告中指出,如果川普政府最終敗訴,其近期達成的幾乎所有貿易協議都將被視為「非法」。這一潛在風險,為全球投資者和依賴國際供應鏈的企業帶來了新的變數。
白宮的「B計劃」
華爾街見聞此前文章《別只盯著8月1日,美法院的這個關鍵裁決才是最大貿易變數?》寫道,即使在法庭上受挫,市場也不應期望關稅威脅會就此終結。
摩根大通分析認為,關稅是本屆美國政府經濟議程的核心,一旦IEEPA路徑被堵死,白宮很可能會啟動「B計劃」,轉而動用其他法律工具,如《貿易法》的第122、232、301和338條款。
這一轉變雖然可能維持相似的平均關稅水平,但其過程將更為複雜,並開啟長達數月的、更加難以預測的貿易動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