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5 8 月

生育補貼解決不了的事:年輕人為何不敢生

7月28日,萬眾期待的《國家育兒補貼制度實施方案》正式公布,從2025年1月1日起,無論一孩、二孩、三孩,每年均可領取3600元補貼,直至年滿3周歲。在不少地方政府發放生育補貼之後,這項在全國範圍實施的現金補貼,對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具有開創性意義。

生娃養娃,對任何家庭來說,都不太可能是一件輕而易舉的小事,家家有本「難念經」,對有些家庭來講,甚至就是「天大的事」。除了經濟上的壓力,橫亘在年輕人生娃養娃面前的難題還有很多,甚至一些難題是有錢也無法解決的。

我們找了幾位未生育和已生育的、在大城市工作的年輕人,聽聽他們的心聲。他們中有的人想生但又猶豫徘徊,有的人經歷了生育過程的艱辛,還有的人在養娃與工作之間奔波,他們又都在努力創造自己的未來。

私營企業白領李燕:

經濟壓力大、工作不穩定,想生不敢生

我已經過了35歲,還沒有生育。其實我很喜歡孩子,也想儘快生孩子,甚至已經做了兩年準備,孕檢都做了,但還是沒有下定決心,主要原因還是覺得客觀條件不允許。

第一個原因是經濟壓力大。前幾年我和老公在北京貸款買房,每月還貸款就將近小1萬元。我的個人收入基本上只夠還房貸和家庭基本生活支出。前幾年疫情期間,我老公被公司裁員,後來一直沒有找到正式的全職工作,只能做些兼職,掙來的錢基本也只夠交社保和日常生活開銷。所以擔心有了孩子後,家庭經濟壓力會增加很多。

第二個原因,最近這兩年,我的職業很不穩定。我上一家工作了將近10年的公司,在疫情期間也因為經營壓力裁員,我失去了工作。後來我花了幾個月的時間才找到新工作,但是又因為不適應,在這家公司也沒待太久,前幾個月才入職了現在這家新公司。我也不想剛到新公司就因為生育休產假,一來也不想給公司帶來不便,二來也擔心因為生育被新公司裁員,如果生完孩子又被公司裁員,生計就更艱難了。

我還聽說之前有些同事,在休完產假後,五險一金的基數被下調了。因為五險一金的基數一般是按上一年的平均工資,因為休假,平均工資下降,公司就以這個理由下調了基數,要漲回來至少又得等到下一年。

我這個年齡段的女性,在求職過程中被問到最多的問題就是有沒有生孩子,而且問得特別仔細,包括家人、父母是做什麼工作的,生完孩子有沒有父母幫忙照顧等等,總之就是生怕因為生孩子耽誤工作。所以我現在既擔心因為生孩子丟了工作,也擔心因為工作錯過生育的黃金時間。

說到生完孩子有沒有人幫忙照看撫養,我心裡就更沒底了,甚至在求職中被HR問到,我都很難正面回答。

我和老公雙方父母年齡都大了,而且父母的身體本身也不好,所以是很難幫我照看孩子的。我父母都是農民,雖然也參與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但是我母親每個月只能領到不到200元的養老金。我父親早年在外打工,買了商業保險,每個月能領到1500多元的養老金。父母兩人的養老金基本上只夠基本開銷,有時生病住院開銷大,生活就捉襟見肘了。

而且,現在我父母在農村還種地,生活成本低,如果以後來城裡幫我照看孩子,生活成本還會增加不少。

所以,對於生育,我還在觀望等待,我希望工作能更穩定,希望收入能增加,或許明年是個合適的時機吧,也或許……

互聯網公司員工施詩:

錯過建檔時間,公立醫院不接收,孩子早產額外花銷30萬

我和老公都在互聯網公司工作,孩子快四歲了,剛好錯過了這次全國的生育補貼。從懷孕到養育孩子的這五年,對我來說真的很煎熬。

我生育過程很不順利,懷孕不到27周,就有早產的跡象,那時就住進醫院保胎,在那幾周的時間裡,我都是在緊張、擔心中度過的。

32周的時候,必須得生了,分娩的過程也很折騰,後來孩子有了缺氧跡象,不得不轉為剖腹產。生完孩子第一個月,我都沒見過自己的孩子,孩子都是在保溫箱里度過的。

整個生育過程,我一共花了30多萬元。正常來講,如果生育過程順利的話,可能都花不了幾萬塊錢,而且還有生育保險的報銷。我雖然也有生育保險,但是因為情況特殊,又是在私立醫院生育的,無法報銷,全部費用都是自己承擔。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要選擇私立醫院而不在公立醫院生育。實際上,一開始發現懷孕後,我們也去公立醫院建檔了,但是醫生說是過了建檔期了,不給建檔了,實際上那個時候也就9、10周左右,由於也是第一次生育,也不知道公立醫院建檔這麼難,還有這些條條框框。

後來不想太折騰了,就直接去了私立醫院,但是誰也料想不到在27周不到時,羊水破裂,必須保胎。可是私立醫院的費用很高,醫生告訴我們要評估好自己的經濟情況,可能保胎加孩子出生後的治療費用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當時隔壁的早產兒從保胎到孩子出生治療花了120萬。這個時候我們也想轉到公立醫院,這樣能省一些錢。但是不管是我們自己找人,還是私立醫院幫我們聯繫他們的上級公立醫院,都不接收。

最後只能在私立醫院保胎生育,那個時候看著每天4位數、甚至5位數的賬單,我都已經麻木了。所幸,孩子雖然早產,但是這幾年身體很健康。

媒體工作者王晨:

公婆從老家來北京幫忙帶娃,增加額外租房成本

我是2022年底生了孩子,現在要是誰問我要不要再生二胎,我會堅決說NO。

回顧生育的過程,我感覺總體上還是很順利的。因為有持續繳社保,在產檢、分娩過程中,其實沒有花到多少錢。花錢的地方,主要是醫院推薦了一些升級的服務項目。但是生完孩子,休完產假後,我才發現,真的還是有很多難題。

我公婆已經退休幾年了,可以幫忙照看孩子,但是公婆住在南方縣城老家,我和老公都在北京工作。起初公婆都不願意來北京,他們覺得如果來大城市生活會不習慣,所以更願意把孩子帶回老家照看。但是我自己又很捨不得孩子,如果孩子不在自己身邊,就像留守兒童一樣,我於心不忍。因為這件事,家裡甚至還鬧了些小矛盾。最後還是公婆「顧全大局」,願意來北京幫忙照看。不過公婆來北京也有很多麻煩。

比如,我們在北京的房子是個小兩居室,我和老公兩人加上孩子本來就是「蝸居」,公婆來了一起住,家裡變得更擁擠了,日常生活諸多不便。所以,我們只得在小區裡面又單獨租了一間房。白天,公婆在自己家裡幫忙照看小孩,晚上到租房裡休息。

但是,這樣一來,我們既要還房貸,還要額外支付一筆租房的錢。為了省錢,單獨租的一居室還是合租,即便這樣,每月房租費也將近3000元錢。有時候感覺挺心酸的,父母辛苦了一輩子,本來已經到安享晚年的年紀,結果還跟年輕人一樣「漂」在大城市與人合租。

另外,照看小孩本來就是一件很累的活,經常半夜起床休息不好,有時候年輕人都吃不消,更不用說老年人了,沒過多久,我婆婆生病住院,公公需要照顧婆婆,也沒辦法幫忙照看孩子。而且,因為婆婆的醫保在老家,為了能用醫保報銷,她只能回到老家就醫,來來回回也挺折騰的。

婆婆生病的這段時間,我請了一位育兒嫂,她每周一到周五來家裡幫忙照看小孩,做些家務活。育兒嫂的費用是每月6500元,已經佔到我將近一半的工資了,加上本來還要還房貸,生活壓力增加很多。

我也關注了一些托育機構,但是看來看去,價格雖然比請育兒嫂便宜一些,但是孩子還不到3歲,感覺離不開父母,送到托育機構我也不放心。而且,目前市場上針對2歲以下的嬰幼兒托育服務很少,多數托育機構傾向於接收已具備一定自主能力的兒童,全日制嬰幼照護服務還是很稀缺的,而且費用很高,一般也在5000元以上。

就我身邊的情況,爺爺奶奶隔代照料還是主流,也有少數女性離開職場,自己照看的。

而且,即便是送到托育機構,實際上也需要有人早上送晚上接,早上一般8點多送去,晚上到5點左右接回來,這個時間段我和老公都沒有辦法接送,因為加班很頻繁,有時晚上7、8點都不一定能下班,現在哪裡還有朝9晚5的工作呢?當然也可以推遲接娃的時間,但是延時又會增加額外的托育費用。等到孩子3歲後,能上幼兒園了,可能會更好一些吧。我也希望以後工作能不那麼忙,不用經常性加班,能多一些時間照看孩子。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