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4 9 月

假院士為何能招搖撞騙?深圳企業講述中招細節

近日,某公司宣傳負責人陳浩(化名)收到領導通知,要求緊急刪除企業自媒體上有關「阮少平」的所有報道。

不明就裡的他,一邊執行領導安排的「刪帖」任務,一邊上網搜尋信息,看到了有關阮少平的最新報道——澎湃新聞發布多篇報道揭露名為「阮少平」的男子打著偽造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軍醫大學原常務副校長」等頭銜四處參與學校演講、商業活動。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25148279462-2\”);});

不僅是陳浩所在的公司,這幾天不少學校、企業、協會開始意識到自己上當受騙,陸續刪除了有關「阮少平」的報道。

在這場騙局背後,我們不禁追問:只要上網查一查院士名單、校長報道就能做出判斷,為何還會有企業上當受騙?為何假院士、假校長阮少平能輕易通過包裝身份成為「座上賓」?8月8日,受騙企業相關人員陳浩接受澎湃新聞採訪講述了跟阮少平接觸的細節。

陳浩回憶,自己曾經陪同公司領導在深圳接觸過這位「阮少平院士」。領導通過生意上的朋友介紹結識了阮少平,並被邀請到其經營的阮順堂深圳公司洽談商業合作。

假院士阮少平騙局為何能得逞?受騙企業講述中招細節

當時,阮少平給陳浩的感覺很像一位「和藹可親的領導」,言談舉止很有親和力。「每次阮少平跟人打招呼前都要敬個軍禮,再加上他衣服上的軍旗標識,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他的『軍方背景』。」陳浩說。

假院士阮少平騙局為何能得逞?受騙企業講述中招細節假院士阮少平騙局為何能得逞?受騙企業講述中招細節

阮順堂深圳公司的大廳陳列著由阮少平帶頭研發的各種茶飲、保健品,還有關於「阮順堂大健康」「民族品牌發展工程」等宣傳標牌。陳浩回憶,該公司辦公室、會議室、接待室一應俱全,也有幾名工作人員正常上下班,「完全看不出問題」。

據阮少平介紹,他當時已受邀參與一部名為《中醫中國》的中醫藥文化紀錄片的製作,在該節目中擔任主講,為中國傳統醫藥文化的傳播貢獻力量。

對阮少平的拜訪結束後,陳浩依照公司領導的安排為企業編撰新聞推文。為此,他查閱了不少資料和公開報道並引用,也間接成了這些不實消息的傳播者。在澎湃新聞的打假報道發布前,陳浩和公司領導從來沒有懷疑過阮少平的身份是造假。

陳浩解釋,做生意的人接觸到的「大咖」,通常是在飯局上互相介紹認識的,大家相互報一下自己是哪個單位的,正在做什麼產業,彼此也就信了,大概率不會是假的,所以就容易讓極個別假冒的人矇混過關。

另外,陳浩說,「公司經常也會接觸到一些高級別的人物,對他們人員來訪進行企業新聞報道,對方都會說需要上級審核。如果遇到對方要求某些身份或信息不對外發布之類的情況,我們一般都不會懷疑,認為查不到對方的身份信息可能是機密。」

「網上能查到很多關於阮少平的『假報道』,我們就信以為真了。我們又不只是跟他一個人合作,沒有那麼多時間精力來查證他。而且一般邀請這種看似『大咖』的人,我們也不好意思讓對方出示官方證明,怕得罪人。」陳浩解釋,「所以我認為能相信阮少平的人不一定都是愚昧無知的小人物,真的和假的在言談舉止上沒有多少區別。」

至於阮少平自稱為「水泊梁山、阮小七第二十七代傳人」,為何會有人信?陳浩說,「我當時看到這個身份的時候也覺得很扯,但《水滸傳》是根據歷史改編的文學作品,裡面的人物可能有原型。用難以查證的歷史名人給自己包裝是市面上常見的做法。有的身份,我們也知道是編出來的,僅僅是用於包裝而已,就覺得沒有必要質疑和拆穿。」

目前,澎湃新聞關於假院士、偽專家的打假報道仍在持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