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7 8 月

AI超模登上時尚雜誌《Vogue》頭條

  倫敦,一位金髮碧眼、神情迷人的「超模」穿著夏季最新款時裝登上了《Vogue》雜誌,驚艷了整個時尚圈。她的身影讓人眼前一亮,卻不是因為她的名氣或走秀成績,而是因為她根本不是人類。

  這位模特沒有名字,也不領工資,只需點幾下滑鼠就能更換造型——她完全由人工智慧生成,是一個完美的虛擬人形象。由倫敦一家小型創意公司設計,這位AI模特成為服裝巨頭Guess夏季廣告大片的主角,她逼真的面容甚至讓許多人誤以為她是真人。

  據BBC報道,《Vogue》方面表示,這次使用AI模特並非編輯部的主動決策,但這確實是該雜誌首次刊登由人工智慧生成的人物。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25148279462-2\”);});

  然而,風頭正勁的AI美人卻引來了倫敦真人模特們的憤怒和不安。她們擔心科技的迅猛發展正在悄然蠶食自己的生存空間。

  一項新發起的請願活動正在呼籲政界加強對人工智慧的監管,防止其濫用真人圖像素材,用來「訓練」那些越來越逼真的虛擬人物。發起這項倡議的是英國時尚模特經紀人協會,旗下代理著約7000名模特。他們擔憂,一旦任由這股潮流泛濫,人們將失去對自己肖像、形象乃至身體特徵的控制權。

  「這對整個行業都是一種威脅,」協會主席John Horner說道,「不僅模特受影響,攝影師、造型師和其他從業者也將深受其害。整個時尚生態都有可能被顛覆。」

  Horner告訴媒體,目前已有2000名模特簽署了這份請願書,不過他也承認,大多數人不願在公開活動中露面。他們擔心一旦暴露身份,會影響到工作機會或招致潛在風險。

  在模特圈內,只有極少數擁有強大品牌影響力的頭部人物能對自己的肖像使用方式施加控制。他們背後有法律團隊為其維權,避免形象被他人竊用。然而更多普通模特,Horner指出,甚至可能完全不知道自己的照片已被搜索引擎「抓取」,進入某個資料庫,最終成為AI模特的五官、皮膚或骨架原型。

AI超模登上時尚雜誌《Vogue》頭條

  為Guess打造這組AI模特的是倫敦公司Seraphinne Vallora。公司創始人Valentina Gonzalez和Andreea Petrescu透露,Guess最初是在Instagram上聯繫到她們的,請她們用AI製作適合夏季廣告的模特。為了讓客戶有選擇權,她們一共製作了10個初版角色,供挑選。

  BBC報道發布後,CNN、ABC等全球媒體紛紛轉載,引發了一場關於「虛擬美人」的熱議風暴。然而,討論雖然熱烈,業界和公眾卻尚未就如何應對AI浪潮達成任何共識。

  這場Guess廣告風波緊隨另一起轟動事件之後:一個擁有金髮碧眼、在溫布爾登網球場曬自拍的「網紅」Mia Zelu,在短時間內吸引了16萬名粉絲——事後卻被揭露她是完全由AI生成的虛擬人物。

AI超模登上時尚雜誌《Vogue》頭條

  有些人擔心,AI模特的出現可能進一步加劇社會對不切實際的美的執念;而另一些人更直接關注其對就業市場的衝擊。

  Horner尤其擔憂,英國現行法律可能讓AI更容易繞過版權保護。他指出,這種困境與作家、音樂人和攝影師們面臨的處境驚人地相似:作品被「抓取」、被「學習」,最終創作者卻對成品毫無控制權,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心血被機器「挪用」。

  更令人擔憂的是,英國政府對AI的態度與美國、歐盟大相徑庭。它希望允許科技公司使用個人的知識產權作為AI的「餵養」素材,默認「同意」的機制意味著除非個體主動聲明反對,否則系統自動視為授權。

  作家、音樂人、演員和攝影師們已經公開批評了這种放任式政策。今年6月,英國上議院第四次否決了政府提出的相關草案,立法之路仍然步履維艱。

  而現在,這場Guess廣告事件再次讓人們意識到,模特行業正成為AI衝擊波的下一個受害者。

  「如果沒有明確的法律保護,模特的圖像就會被隨意使用,既無授權也無補償,最終可能導致整個行業大規模失業。」請願書這樣警告道。

  Horner則更直白:「這已經是所有創意行業共同面臨的嚴重危機。如果英國政府的想法得逞,那將是一個徹底的失控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