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26 8 月

一種很新「四人幫」,可以拯救疲憊的關係

你和伴侶,試過四人約會嗎?

我知道你打算想歪,但是你先別歪。

四人約會,是指情侶或伴侶以兩個人為單位,去和另外一對情侶或伴侶朋友社交,比如出去吃飯、下午茶、露營、旅行。

會關注這種約會方式,是因為在編輯部的選題會上,有人強力安利它——體驗了幾次發現,它能帶來很多新鮮的體驗,新朋友、新經驗、新目的地……每次和伴侶朋友們一起社交之後,都感覺自己的親密關係得到了升華。

然而,也有一些人對此強烈抵觸,婉拒、想逃……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25148279462-2\”);});

四人約會真的靠譜嗎?為什麼大家的體感差異這麼大?

今天,我們就從心理學視角聊聊 「四人約會」 這件事 ——當約會人數從 2 變成 4,親密關係會發生哪些意想不到的反應?

約會人數翻倍

會發生什麼?

兩對情侶或伴侶一起出去玩,其實是很多人早就有的社交習慣,只是以前沒有一個確切的稱呼。在英文中,這種形式被稱作 double date,便於理解,我們就叫它「四人約會」吧。

你或許在很多美劇中見過類似的情節:一對剛認識的男女不好意思單獨約會,為了不尷尬,會再拉上另外一對情侶共同加入。

現實中的四人約會有著豐富的形態和組合,比如:

一對成熟情侶 + 一對剛確定關係的情侶

一對伴侶 + 兩個單身朋友(試圖撮合)

兩對伴侶都帶娃出行……

圖片來源:《老友記》

圖片來源:《老友記》

調研了一波身邊的情況,發現四人約會還有著許多「實用」的功能。看看大家的反饋,有沒有一款戳中你:

能夠推動關係的發展,讓人對親密關係產生積極預期

我們剛在一起沒多久,他的一對夫妻朋友邀請我們去家裡吃火鍋,飯後還一起玩了遊戲。那是第一次,我看到他在熟人面前的樣子,真的很加分。在那夫妻倆甜蜜的互動里,我好像也看到了我倆未來的樣子。那次聚會後,我們第一次聊了對未來的暢想,現在已經在一步步實現啦。

——小茉

雙方都是情侶的「成人局」,更能同頻地聊天

平時和單身朋友一起出去,有挺多話都要悠著點講。吐槽伴侶,怕人家覺得我怎麼聊天全是負能量;誇伴侶,又怕秀恩愛……但和成對兒的朋友就完全不用顧慮,話題從家務到老人,對方都是秒懂。感覺是能暢所欲言的「成人局」。

——TT

幫不擅長經營關係的伴侶建立友誼,甚至有助於職場溝通

我老公一直和他領導不太熟,後來我和他領導的老婆熟起來,約了幾次聚會,他們的關係也好多了。有些他在工作里不好意思提的要求,比如少加點班、換個項目,我會開著玩笑側面提一下,效果很好。

——佩佩

帶娃家庭的互助神器,解放父母時間

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錯覺,四個大人帶兩個孩子,比兩個大人帶一個孩子輕鬆多了。孩子能一起玩,大人也能抽空聊聊天。這種體驗和單身朋友就很難實現,畢竟帶孩子出去玩,事事都要對方遷就。

——趙

圖片來源:《摩登家庭》

圖片來源:《摩登家庭》

不過,也有一些不願透露姓名的朋友表示,自己苦四人約會久矣!

「再也不想去了,每次都像參加『對象吐槽大會』,嗯,被吐槽的對象,固定是我」

「很煩,每次被女朋友帶去男方很愛做家務的伴侶家裡,並希望自己向他學習,都感覺壓力山大。看著他在家上得廳堂下得廚房,我心裡都在想:哥們你是一點活路不給我留啊!」

「不喜歡他的朋友,也不喜歡他朋友的對象,每次一起出去假笑都覺得好辛苦,就不能各自跟各自的朋友玩嗎?」

這些真實的體驗,既藏著四人約會的價值,也暴露了它的潛在矛盾。做了一些深入的研究後我們發現,好的四人約會,遠不止一起玩那麼簡單。

圖片來源:《致命女人》

圖片來源:《致命女人》

好的四人約會

像高質量的「伴侶諮詢」

從心理學角度,四人約會能提供一種寶貴的第三視角與支持系統,可以為親密關係輸送理解、支持、新鮮感,甚至——重燃激情的養料。

為關係提供第三視角,像友情版的「伴侶諮詢」

同是處在戀愛、婚姻中的伴侶一起社交,更容易產生匹配的情緒共鳴,對方經歷過類似的生活場景,所以能更快理解和響應你的情緒。

尤其是已婚人士,更能理解對方在感情中積極與消極的體驗,這種理解源於對婚姻複雜性(如孩子、經濟、社會身份等因素)的深刻認知,能夠使兩對伴侶都更容易在交流中進行自我披露,說出無法直接向伴侶傾訴的情緒,如委屈、自卑、沒有安全感……

這個過程與心理諮詢中的伴侶諮詢相似:

與一對伴侶交流自己關係的狀況,更容易獲得代表雙方性別與立場的視角,伴侶朋友會更像一個公正的第三方;

與伴侶朋友交流,可以學習經營關係的技能,如憤怒管理、解決衝突的方法,更有效地應對關係中的挑戰。

有研究發現,在四人約會中,當一對伴侶與另一對伴侶討論 ta 們個人生活的細節時,ta 們對自己的關係感到更快樂[1]。當另一對伴侶做出積極回應,比如對爭議發表同情或理解性的評論,這些幸福的感覺會進一步增加。

圖片來源:《史密斯夫婦》

圖片來源:《史密斯夫婦》

為關係注入新體驗,看見不一樣的 ta

愛情中的激情容易隨時間消退。而與其他伴侶一起玩,能引入新的活動、新的經驗,可以為關係注入活力,促進雙方自我擴展,感到彼此更有吸引力。

四人約中的高自我表露(self-disclosure)和回應性(responsiveness)互動,能提升情侶內部對彼此的激情之愛。和另一對伴侶分享自己關係中的想法與體驗,收到對方的積極回應,能夠獲得更好的親密關係滿意度。

此外,四人約會還會讓人以新的視角看待伴侶,發現 ta 的另一面:

伴侶與朋友互動時展現的幽默、責任感等積極特質,可能比兩人相處時的 ta 更有魅力;

加深對伴侶的理解,比如通過和對方的同事社交,更了解對方在工作中的狀態,在對方有工作壓力時提供有效的情感支持。

在關係的不同階段,構成一種特殊的外部支持系統

四人約會優勢在於其功能的多樣性,能夠匹配不同關係階段的需求,讓大家精準找到適合自己的社交組合。

對處於曖昧期或剛剛建立親密關係的情侶,與伴侶朋友社交能夠鞏固感情、推動關係發展;

對於在一起多年、生活略顯平淡的伴侶,多和一些年輕人伴侶相約出去玩,嘗試沒去過的餐廳、參與新的活動,能持續為關係帶來新鮮體驗。

有娃的伴侶則能通過四人約會找到一起遛娃的搭子。正如試過的朋友所說,四個人拖兩個娃,比兩個人拖一個娃輕鬆了很多……

圖片來源:《史密斯夫婦》

圖片來源:《史密斯夫婦》

不過!如果四人約會出現以下幾種消極互動模式,也要警惕它可能變成關係的負擔:

將自己的伴侶與他人進行「上行比較」

在四人約會中,人們很容易進行對比,誰的伴侶更體貼、誰的關係更甜蜜、誰的育兒方式更成熟……親密關係中的上行比較(upward comparison)會降低關係滿意度;而當個體主動思考「我的關係比大多數人更好」的方面時,其關係滿意度更高[2]。

伴侶中有一方,明確抗拒多人社交

不是每個人都享受社交。對一些人來說,和陌生情侶共處、聊天、分享可能是一種高度消耗的狀態,尤其是內向、社交焦慮的人。

長期下來,一方可能將伴侶的抗拒解讀為「不重視自己的社交需求」,另一方則覺得「對方無視我的心理邊界」,雙方都因需求不被看見而積累委屈、產生分歧。

過度依賴四人約會,將其作為情緒宣洩的唯一出口

把本應屬於親密關係內部的溝通、情感交流,過度投射到第三方情侶身上,比如習慣對外傾訴,對伴侶卻沉默寡言;與另一對情侶互動時輕鬆愉快,回到自己的關係中卻緊張冷淡,會讓親密關係溝通能力退化、雙方關係變得疏遠。

圖片來源:《婚姻故事》

圖片來源:《婚姻故事》

心理學版

四人約會指南

鑒於四人約會效果如此兩極,我們整理了一份四人約會指南,希望能幫各位的親密關係加分——

✅ Do 可以做

首先,和伴侶充分溝通,了解 ta 對這件事的接受程度

坦誠與對方溝通三個問題:

對四人約會的期待是什麼?(是獲取情感支持?還是拓展社交圈?)

能接受的社交頻率與強度?(如每月 1 次短途旅行,或每周 1 次家庭聚餐)

對活動形式的偏好?(露營、桌游等互動性強的項目還是咖啡館閑聊、小型家宴等低壓力場景)

了解之後,充分尊重伴侶的意願與關係本身的節奏和需求,循序漸進地開展四人約會。

輪流策劃 & 主動參與,發起者更多主動維護關係

一起約會的朋友,常常是伴侶中一方的朋友。發起活動的一方,要更多承擔起維護自己伴侶與朋友關係的責任,比如在彼此不熟時,講一些大家都懂的梗破冰;出現誤解時,主動對關係進行調節。

選擇合適的約會伴侶

比起年齡、職業、關係階段的相似性,價值觀兼容更重要。價值觀與處世方式的兼容,能讓雙方更快產生理解,減少社交內耗。

❌ Don't 不要做

避免變成比較與說教

比「別人家的小孩」更讓人反感的,可能只有「別人家的對象」了。比較式的說教會讓伴侶覺得被羞辱或否定,結果反而適得其反。

好的方式是私下溝通你的期望,而不是通過他人來敲打對方,比如「今天看到他們分工做家務很默契,我們或許也能試試輪流做飯?」

不要只和一方的朋友玩,讓雙方的朋友都有機會參與

如果約的總是某一方的朋友,另一方會慢慢感到邊緣化,好像自己只是被帶去的陪襯,或者覺得自己的朋友不被接納。

四人約會不能取代二人的獨處時間

四人約會可以作為補充,但不能取代兩個人的約會。四人約會提供社交互動、趣味與支持感,而只有你們倆的時間是深度連接、鞏固親密關係的核心。記得維持兩種形式的平衡,不要因為四人約會讓兩人獨處的時間越來越少。

圖片來源:《太陽的後裔》

圖片來源:《太陽的後裔》

兩個人的關係中,很多看似無解的摩擦與倦怠,有時並非源於愛變少了,而是視角變窄了——兩人太久沒有跳出彼此,去看清關係的狀態。

四人約會為親密關係打開一扇窗口,在他人的映照中,讓人得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對方,也重新看見彼此身上的閃光之處,重新愛上那個既熟悉又新鮮的 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