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雙普會」落幕後,外媒紛紛火力全開,直指普京全程掌控局面,讓川普一向標榜的「交易大師」形象徹底崩壞。多家媒體評論認為,川普不僅沒拿到協議,反而讓普京藉此擺脫孤立、爭取時間,成為國際輿論焦點。
《紐約時報》分析,普京已經實現了一項重要戰爭目標:他擺脫了「受制裁獨裁者」的框架,並以「和平推動者」的身份受到美國總統接待。他爭取到了時間,成功化解了外界對俄羅斯石油業制裁的討論,而他本人並未作出任何讓步。這一切能維持多久尚不清楚,但能在美國土地上、不到四小時內達成這樣的外交成果,已經相當驚人。
《天空新聞》則指出,川普就像自己總統任期的製片人,這場峰會雖然倉促敲定,但仍被精心編排,宛如一場電視秀。然而,看起來真正操縱全局的是普京。當記者對他大聲提問,包括是否低估烏克蘭、以及對平民的殺戮,他充耳不聞。而在普京面前,一向愛說話的川普也保持沉默。
雙方代表團的組成也顯得不對等。普京身邊坐著的是他經驗老到的外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這位久經沙場的談判老手,善於周旋應對。而川普身邊則是他昔日的高爾夫球友、地產商出身的魏科夫(Steve
Witkoff),如今成了川普的和平特使,要同時處理烏克蘭和加薩的衝突。
魏科夫近月多次造訪莫斯科,才促成這次峰會。不過,有人懷疑他是否誤判了普京在烏克蘭「最大化目標」上的退讓意願。許多外交政策專家認為,魏科夫太過天真,不適合這個角色,而這次會晤也沒有改變他們的看法。
《半島電視台》分析,俄羅斯總統在會談中暗批美歐盟友,強調不應破壞美俄和解。外界則質疑這場會晤淪為空轉,唯一成果是普京繼續拖延戰局、爭取時間,卻未受川普承諾的經濟制裁。批評聲認為,川普只是被普京牽著走。
BBC分析指出,這場峰會不僅重創了川普自詡的「交易大師」形象,更讓普京在全球聚光燈下,再次成功地將西方國家玩弄於股掌之間。川普不遠千里來到阿拉斯加,最終卻只帶回了「取得一些重大進展」這類含糊其辭的說法。對川普這位標榜自己是和平締造者的人而言,實為「空手離開了阿拉斯加」。更讓他難堪的是,在聯合聲明中,他被迫沉默地站著,聽普京發表冗長的開場白,這與他在白宮辦公室的慣常作風形成鮮明對比。
《基輔獨立報》在當地時間周六早上刊登的社論中直言,這場峰會「令人作嘔、可恥,最終毫無用處」。該媒體指出,川普並未兌現對俄羅斯「嚴厲後果」的警告,反而凸顯普京從中獲益:「普京不再是國際棄兒,他終於獲得自由世界領袖的接受與尊重。川普的前任曾稱普京是殺人兇手;川普卻給了他國賓級的隆重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