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一名8歲自閉症男孩在雲南大理蒼山景區參加戶外獨立營活動時不幸失聯,截至發稿時已失聯3天。
頂端新聞記者從多個參與搜救的救援人員處獲悉,11日晚11時,儘管救援力量仍在持續開展地毯式搜尋,但尚未發現可靠線索。針對網路流傳的所謂「發現孩子個人物品」的說法,為不實信息。
失聯已接近72小時,400餘人晝夜展開地毯式搜尋
頂端新聞記者從多位救援人員處獲悉,8月9日上午11時左右,一名來自北京的8歲自閉症男孩在雲南大理蒼山參加戶外獨立營活動時,於一處山道拐角突然失蹤。隨行教師在自行搜尋未果後,於當日下午2時許報警求助。當地救援力量迅速響應,首批搜救人員於下午5時完成集結並展開首輪搜救。
來自哈爾濱的戶外運動愛好者「木頭」(化名)向頂端新聞記者詳細介紹了搜救情況。作為具有豐富野外生存經驗的旅居者,他自事發首日便主動加入搜救隊伍。「過去三天,我們每天從早上9點一直搜尋到次日凌晨。」木頭表示,目前現場已累計投入400餘名救援人員,包括專業救援隊、消防救援人員、地質專家及眾多志願者,並動用了無人機、熱成像儀等專業設備。
在後勤保障方面,當地群眾展現出令人動容的支援熱情。據木頭描述,救援現場物資供應充足,不僅有飲用水、巧克力等補給品,附近茶廠還送來熱薑茶,連街邊小販都自發前來為救援人員免費製作餐食。「最讓人感動的是,有位拄拐杖的當地老爺爺,稱自己對地形很了解堅持要上山參與搜尋。」木頭哽咽地說道。
為確保搜救工作有序進行,救援指揮部實施嚴格的安全管理。所有搜救人員須以3-5人為單位編組,上山前需登記備案,攜帶應急哨子,並保持通信暢通。「整座山都回蕩著呼喚孩子的聲音,我們幾乎徹夜搜尋,不放過任何可能的角落。」木頭告訴記者,雖然目前仍未找到有效線索,但所有救援人員都抱著「不放棄任何希望」的信念持續奮戰。
地形氣候雙重考驗救援
木頭表示,失聯男孩的父母及外祖父母均已抵達救援營地。由於缺乏專業救援經驗,家屬暫時留在營地協助辨認可疑物品。「所有疑似物品都會第一時間請家屬確認,但很遺憾,網上流傳的發現帽子、氣球及聽到哭聲等信息均已被證實不實。」木頭向頂端新聞記者介紹。
據木頭提供的現場地圖,孩子走丟的位置位於大理蒼山小岑峰山下,鄰近大理鎮陽和茶廠。男孩走失時身著牛仔褲、T恤及深藍色外套。木頭特別提醒:「由於孩子患有自閉症,搜救時需先呼喚其姓名,再加上『答應』的指令,這是根據孩子日常訓練特別制定的呼叫方式。」
參與救援的戶外俱樂部成員劉齊(化名)向記者分析了搜救面臨的嚴峻挑戰:「前兩天氣溫尚維持在20℃左右,但近兩日持續降雨導致夜間氣溫跌破10℃。」這種天氣不僅增加了孩子失溫風險,雨水沖刷更使搜救犬難以追蹤氣味。據氣象數據顯示,12日當地仍將持續降雨天氣。
「失聯區域海拔約2400米,植被茂密,喬木高大,加之地形複雜、懸崖密布,給搜救工作帶來極大困難。」劉齊表示,救援隊已多次沿溪流搜索未果。
截至目前,參與救援的力量仍在持續增強,搜救範圍不斷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