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18 8 月

南三段2死1童活山難 登山女傑江秀真:3人環抱或許能逃過失溫

直升機搭救南三段2長者山友和8歲男童。(消防署特種搜救隊提供)

直升機搭救南三段2長者山友和8歲男童。(消防署特種搜救隊提供)

〔記者陳鳳麗/南投報導〕70歲山友帶8歲孫子,和63歲女山友攀登丹大東郡橫斷(南三段),遇上楊柳颱風受困,帳篷受損滲水3人受寒失溫,大人失溫送醫不治,男童存活,登山女傑江秀真表示,若3人當時有失溫危急情況,除打電話求救,最好能抱在一起取暖。

台灣福爾摩莎山域教育推廣協會創辦人江秀真表示,登山風險管理最重要,一切以「安全」為第一考量,據報導失溫的2名山友都是登山好手,8歲男童也登過60岳,登山經驗豐富,但很可能過去都未曾遇過危急狀況,輕忽天氣變化,未能做好風險評估,南三段少有山屋,都要靠搭帳篷休息,颱風帶來的風寒效應、會吹破帳篷滲水…都可能造成失溫,因此建議山友,山永遠都在,一旦有颱風氣象預報,最好能取消登山活動,等天氣好再規划上山。

江秀真說,海拔上升1000公尺,不考慮強風的風寒效應下,氣溫下降6度到6.5度,山上是低溫、低氧、低氣壓的「三低」環境,又強風加下雨又濕又冷,很快就會失溫,若當時3人能緊緊環抱互相取暖,或許能保住性命。

江秀真表示,再有登山經驗的山友,長程縱走仍要有完善的登山計劃,設想身體狀況和裝備、氣候的變化,做好準備,萬一天氣不好或有颱風豪雨等氣象預報,最好就取消,颱風變動大,山上的天氣更是難測,有時再精良的裝備,沒有好的處置也救不了自己。

江秀真說,登山是綜合性身心理的學習,不能只靠土法鍊鋼式的登山經驗累積,需不斷加入新的知識和風險管理,8歲男童打「112」求救,這是近幾年各學校推廣登山教育時,一再灌輸打「112」求救和求生「333原則」,這不只小朋友要學,大人也需要牢記。

文章來源:自由時報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