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全球電動汽車市場佔據主導地位,根據國際能源署的數據,2024年,中國在全球產量中佔比超過70%。中國的電動汽車製造商在價格和技術上都領先於美國汽車公司。
一個很好的例子是五分鐘快充技術。
今年春天,兩家中國大型企業宣布了電池技術的突破,這將使電動汽車充電五分鐘就足以行駛數百公里。《InsideEVs》雜誌主編帕特里克·喬治在前往中國試駕比亞迪推出的新款快充汽車後表示,中國的車型「差不多比世界其他地區領先一兩代」。
不難想像,五分鐘快充技術可能會如何改變美國司機對電動汽車的態度。廣泛分布的充電電源,再加上與加油時間大致相當的充電時長,將在很大程度上緩解許多人所說的「里程焦慮」——這是影響人們選擇電動汽車的一大障礙。
但分析人士表示,美國的購車者短期內可能無法用上五分鐘快充技術。原因如下。
汽車方面
比亞迪的快充系統依賴兩個條件:一輛能夠快速充電的汽車,以及一個能從電網輸送匹配功率的充電樁。
目前已是全球最大電動汽車生產商的比亞迪研發出了峰值充電功率達1000千瓦(即1兆瓦)的電池。以這一峰值速度充電五分鐘,所充入的電量大約能支持車輛行駛400公里。美國市場上的大多數電動汽車,峰值充電功率都在400千瓦或以下。
「這是一個巨大的飛躍,幾乎是行業內其他產品的三倍,」研究公司彭博新能源財經的充電基礎設施負責人瑞安·費希爾說。
費希爾表示,這款車在中國的售價約為26萬元,也遠低於其他地區銷售的新款快充汽車。美國銷售的特斯拉Cybertruck起售價約為7萬美元(合人民幣50萬元)。
費希爾說,儘管其他汽車製造商最終可能也會掌握兆瓦級充電系統的製造技術,但這不會在一夜之間發生。
正如我們上周所報道的,在包括電池在內的許多清潔能源技術的高質量專利方面,中國企業已經領先於世界其他國家。
(閱讀更多關於中國如何在發展未來能源的競賽中擊敗美國的系列文章。)
目前,在美國銷售的中國品牌汽車幾乎沒有,因為特朗普總統及其前任都對中國電動汽車和其他產品徵收了高得令人卻步的關稅。
充電樁方面
比亞迪承諾將在中國建設4000個「兆瓦級閃充站」,以支持其具備1000千瓦充電能力的新車。
在中國製造這些高功率充電站的過程可能會更方便一些。總部位於上海的諮詢公司Automobility
Limited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羅威(Bill
Russo)表示,在中國,政府將電動汽車充電站視為關鍵基礎設施,就像美國對待公路維護一樣。
「這使得他們能夠直接在電網中建設高功率充電樞紐,有時甚至能接入高壓線路,繞過美國地方上相關設施升級時通常會遇到的延誤,」羅威說,「他們有一條更直接的推進路徑。」
在美國,拜登時代一項旨在加快電動汽車充電樁建設的計劃今年被特朗普政府暫停,本月又恢復了。美國運輸部表示,現在計劃讓各州更易獲取聯邦資金以建設電動汽車充電樁。私營公司也在努力建造新的充電站。
費希爾表示,比亞迪高管已談及在歐洲推出兆瓦級充電站,儘管面臨關稅,中國企業或許仍能在歐洲站穩腳跟。專註於快充領域的Ionity公司表示,將於今年晚些時候在歐洲推出具備兆瓦級充電能力的充電站,不過其功率將是由幾個停車位共享的。
接下來會怎樣
特朗普在大舉撤銷支持電動汽車行業的政策,這會在多大程度上減緩該行業在美國的發展,目前尚不清楚。新電動汽車購買者可享受的7500美元稅收減免將於下個月到期,而且特朗普政府還對加州規定「2035年之前停止銷售新燃油車」的許可權提出了質疑。
羅威表示,如果沒有支持從內燃機向新能源轉型的政策,國內汽車公司就不會有動力在電動汽車上大量投資。他說,從長遠來看,中國如今取得成功的一個主要因素是其在充電網路上的前期投資。
「我認為在有一點上,我們沒有給予他們足夠的認可,」羅威說,「早在形成市場需求之前,他們就已經在這類基礎設施上全力投入。因為他們知道,如果不在基礎設施上投資,就永遠不會有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