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是川普政府要求多地回應移民政策壓力的最後期限。
就在同一天,波士頓市長吳弭(Michelle Wu)在市政廳公開表態,強硬回擊聯邦政府的施壓。
她強調,波士頓將繼續作為「自由的燈塔」,為所有居民提供庇護和保護,不會屈服於「不合憲的越權行為」,並將通過法律途徑捍衛市民的權利。
BREAKING: Boston Mayor Michelle Wu just
responded to Pam Bondi\’s request for sanctuary jurisdictions to
submit a compliance plan with Trump\’s immigration policies today or
face funding cuts and criminal prosecution.Wu issued her response in front of City Hall. Check this out:
pic.twitter.com/t34fA3kJtb— CALL TO ACTIVISM (@CalltoActivism)
August 19, 2025
美國司法部長邦迪(Pam
Bondi)上周向32個城市、郡縣及州政府發出公函,要求這些限制地方警察與移民與海關執法局(ICE)合作的所謂「庇護地」,必須在19日前提交計劃,說明如何取消相關法律與政策。邦迪警告,如果拒不執行,地方政府可能面臨聯邦資金削減,甚至刑事起訴。
這一舉動被輿論視為川普政府加大對「庇護城市」打擊力度的最新一環,意在迫使地方放棄庇護政策,全面配合聯邦移民執法。
面對威脅,吳弭毫不退讓。在新聞發布會上,她直言:「這是我們的回應:停止攻擊我們的城市來掩蓋你們政府的失敗。與川普政府不同,波士頓依法行事。我們不會退縮,也不會改變我們的價值觀與立場。」
Boston Mayor Michelle Wu reiterates that she
WILL NOT COMPLY with the Trump admin and the DOJ to cooperate with
ICE, says deporting criminal illegals is 「oppression」DEFUND BOSTON AND CHARGE MICHELLE WU
. @TheJusticeDept
@DHSgov
pic.twitter.com/A84Dbbs3d0— Libs of TikTok (@libsoftiktok)
August 19, 2025
她進一步強調,波士頓之所以被認為是全美最安全的大城市之一,正是因為其多元社區的凝聚與付出。「我們的社區讓波士頓更安全、更健康、更繁榮,也為全美樹立了典範。」
在致司法部長的回函中,吳弭寫道:「我代表波士頓市民,並與所有拒絕屈服於違憲威脅和非法施壓的城市與社區站在一起。我們支持彼此,也支持我們的民主。波士頓永遠不會退縮,將繼續成為自由的燈塔,是每一個人的家。」
吳弭還提及了自己的家庭故事。她說,父母在抵美20多年後才歸化入籍,「他們願意放下過去的一切,是因為相信這個國家,願意讓自己的家庭在這裡紮根。成為美國公民,意味著一種信念與責任,沒有什麼比這更偉大。」
然而,吳弭「全美最安全的大城市之一」的描述迅速引起網友嘲諷:「她是不是從來沒坐過地鐵?」、「實話是,晚上很多人連地鐵都不敢坐。」
據《紐約郵報》報道,波士頓最昂貴、最具代表性的社區之一 Beacon Hill
出現了大量公開吸毒、棄針亂象和治安隱患。該區平均房價約 230萬美元,昔日寧靜卻被污染物與危機感侵襲。
當地居民 Katherine Kennedy
描述,「以前從未見過公共場所像如今這樣被毒品用具和危機所佔據。」她稱每天送孩子上學途中都能見到地上散落的針頭,甚至被迫在尿布袋裡隨身攜帶銳器收集盒以防意外傷害。
相關閱讀:
又一個消失的美國大城市!波士頓華裔女市長政策引發民眾抱怨
同時,2025年,波士頓警察局數據顯示 Beacon Hill
區的 盜竊案件較過去五年平均值上漲 8%,治安狀況持續惡化。
市長吳弭曾宣稱波士頓因其社區的力量成為「全美最安全的大城市之一」,但 Beacon Hill
的毒品暴露光景卻形成鮮明對照。吳弭市長的堅決回應彰顯了對移民權益的堅定支持,贏得進步派群體共鳴。然而,若忽視現實治安的困境,優美口號與真實感受的脫節,人們還會買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