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我問你,在平常見到的工作崗位當中,有哪個崗位是最像「擺設」的,你可能一下子答不出來。但是如果我問你每個地鐵車站的安檢員的工作狀態是不是基本上都是走形式,跟「擺設」差不多,估計你可能和我會有一樣的感覺。我在全國乘坐了這麼多地鐵,在國外也坐過地鐵,一個突出的感覺就是我們的地鐵安檢這道程序其實真的沒有必要設立。
在國外的地鐵車站全都是乘客直接來到站台等候上車,根本就沒有什麼安檢的程序,即使是槍支如此泛濫的美國也沒有在地鐵車站設立安檢環節。還有,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去日本,當時正好是奧姆真理教在地鐵製造殺人案件之後不久,在地鐵車站裡到處都是對奧姆真理教犯罪嫌疑人的通緝令,但是地鐵站里還是沒有安檢裝置。在歐洲的地鐵車站同樣是如此,沒有專門的安檢設施。
有的人會說,在地鐵車站設立安檢設施,能夠更加有效地保護乘客的安全,機場和火車站不是都有安檢設施嗎?我覺得這個問題需要區別對待。以我個人的觀點,火車站也沒有必要設立安檢設施,只有機場應當有安檢環節。這是因為,同樣是交通工具,只有飛機是一旦起飛後無法緊急停止以疏散乘客實行緊急避險的,至於火車、地鐵、公交等,一旦遇到緊急情況都可以立即停車,讓所有乘客迅速逃生,從而最大限度地避免傷亡。
如果我們考慮到所有車站安檢環節的設施及人工成本,這更是一件得不償失的事情。試想,一個地鐵站光是安檢員就要配上好幾個人,在今天人力成本日益提高的背景下,多養一個人要佔用財政多少資金?誰也別說在這裡僱用人員是地鐵公司企業自己的事,要知道,全世界的地鐵沒有一家不是靠財政補貼生存的,因為這是公共交通屬於基本公共服務,虧本也要做,所以全世界的地鐵沒有一家是盈利企業。有的人會拿出新加坡地鐵作為例子,說新加坡地鐵是盈利的,其實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新加坡地鐵賬面上的盈利,背後的原因在於新加坡政府在暗中進行了一種「另類的」補貼,也就是新加坡的地鐵運營是不計提折舊的。
現在整體上經濟形勢不景氣,各地財政可以說債務纏身,還要花出一筆不小的經費專門養這些人和設備,從經濟的角度來講第一是增加成本,第二是維護了這個小群體人員的特殊利益。其實你只要稍微注意一下就不難看出,除非來了什麼緊急任務或者「重大活動」,在其餘的時間裡地鐵的安檢人員在進行檢查時完全是在走過場,有的甚至連這個「過場」都懶得走。
你可能會說,多了這麼一層安檢,至少可以讓我們更放心,能夠有效減少可能發生的危險和傷害。請注意,這種思維其實裡面包含著一個非常重大的謬誤,如果這樣說的話,那麼公交車也是公共交通,是不是有必要在公交車站也設立安檢裝置?這裡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邏輯在於,為了防止出現一個發生概率極低的事件,就花費與之不相稱的成本去進行預防,這就好比為了防止有人從高空拋物傷害行人(這種情況的報道甚至比地鐵和火車站出事的要多得多),所以要讓每個人上街都要頭戴安全頭盔一樣,你不覺得這是一件相當可笑的事嗎?
至於為了保證「重大任務」和「重要活動」而對地鐵加強安防,說句不客氣的話,那些「重大任務」和「重要活動」基本上都是官方自己想像出來的,也是一種變形的「面子工程」和「形象工程」,老百姓才不關心呢。不僅地鐵是如此,在我看來火車站也沒有必要設立安檢,道理與前面的一樣。我在國外也坐過火車,沒見到哪個國家的火車站有安檢的,而那些國家在我們老百姓的心目當中可是比我們國家「亂多了」。
如果說傷害概率更高的地方,其實還真不是火車、地鐵和公交,而是醫院。不信你可以看看,是傷害醫生的情況多還是在地鐵上製造傷害的事情多,相信你只要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就不難發現這一點。但現在的事實是,有多少醫院實行了認真、有效的安檢?
所以,就如同財政的錢要花在刀刃上一樣,投入重大人力物力的安檢是不是應該用在更需要的地方。
地鐵安檢:擺設還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