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Nature
Cities發表了一篇文章,說明中國城市居民如何通過點外賣將高溫天氣下的熱暴露風險轉移到外賣員身上。這道理其實樸素易懂,可真正遭遇滂沱大雨或熱浪滾滾的惡劣天氣,外賣員又不過變成了一個在我們手機地圖上移動的坐標而已。
就以今年夏天頻繁遭遇反常降雨的北京為例。7月24號開始的那一輪特大暴雨,據說用了四天就下了北京一年的雨。雨下得太大的時候,向窗外望去,總是白茫茫一片。馬路、街道、紅綠燈、車流、廣告牌、店鋪、購物中心、小區居民樓,所有這一切被淹沒在大雨里,彷彿這座城市都停擺了,安靜得只有嘩嘩的雨聲。待在房間里的人們,甚至等待外賣上門的顧客,無法了解那些仍堅持冒雨在馬路上疾馳的外賣員經歷著什麼。
已經四年沒跑外賣的我,也想知道,接連極端天氣下,我這些曾經的同行們,在如何工作。
1 被雨水泡爛的腳掌
第一次見到老蔡,距離那場特大暴雨已經過去了兩周,在半夜11點多的北京街頭,夜空中依然飄著雨絲。他緊盯著美團配送的app界面,臉上映著黃色的光,邁著急匆匆的步子往燈牌早已熄滅了的美食城裡趕去,不時發出「呱唧呱唧」的聲音。
那聲音是從他腳底下發出的。當天北京又下了一整天的雨,他的鞋子在白天11點配送午高峰第一波單子的時候,就已經濕透了。
和我聊天的時候,他一直在原地活動自己的腳。他說,整個腳已經沒有知覺了,但前腳掌那裡又隱隱作痛,猜測腳底的皮膚可能是被水泡爛了,或者磨出了水泡。
◉老蔡晚上回家檢查,發現被泡的發白的那部分皮肉周邊已經滲出了血絲,但第二天他仍要堅持靠這雙腳跑單14個小時。攝影:老蔡
老蔡今年37歲,從甘肅農村老家來到北京,已經跑了四年外賣。作為美團樂跑的外賣員,沒有電梯的高層、不允許電動車進的小區,類似的「破單子」都得由他踩著濕噠噠的鞋襪配送。雨天視線受阻、手機操作不方便、路面濕滑,這些都加大了配送難度,為了避免超時,他需要更集中注意力,至於鞋裡面到底什麼情況,也顧不得檢查,就這樣跑下來一整天。
「所以你就這樣忍著跑了12個小時?」第二天見面時,我開口問道。
老蔡語氣略帶苦楚又驕傲地回答道:「是14個小時半,我每天10點鐘上線跑單,昨天跟你說完之後,我跑到了1點半才收。」
我有些震驚地問,是什麼人下雨天這麼晚還點外賣?老蔡一副見怪不怪的樣子,吐了一口煙答道:「這有什麼,多了去了,我前陣子最晚送到凌晨2點,還有人點奶茶喝呢。」
同樣認為我大驚小怪的還有餓了么的專送外賣員小譚。小譚是00後,去年才從老家河南來北京打工。他對自己的定位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相比於老蔡,他的生活壓力較小,整個人顯得更輕鬆,但也不得不堅持在每個下雨天出勤跑單。
他覺得,下雨天外賣員從頭濕到腳這種事根本就是家常便飯,即使不下雨,在北京炎熱的夏天,每天東奔西跑,出的汗都足夠把全身的衣服浸濕了。
8月12號那天,北京天降驟雨,當時小譚正在返回商圈的路上。他花20塊錢買的劣質雨衣在配送時划了個口子,再加上狂風肆虐,雨沒下多大會兒,全身就濕透了。他索性把雨衣脫了,接著跑。
◉下雨天正在路口焦急等待的外賣員。攝影:玉陽
「對於這些情況,我都能忍受。」讓小譚不能忍受的是,那天早餐他只喝了一碗粥,本以為幾個小時後就能吃上午飯,可沒想到,這一跑就到了晚上8點。突如其來的大雨讓成百上千的顧客在同一時間拿起手機點外賣,小譚的系統則不斷傳來「您有新的訂單」。爆單讓他沒有任何機會停下來,就這樣一直在風雨里穿梭。等下線的時候,充電寶電量已經耗盡,手機電量還剩4%,他買了份飯想要回家吃,但實在太餓,只好在路邊的一個公交車站停了下來。
摘下藍色頭盔,放在一旁,臉上的雨水還不時滴到飯里,但似乎沒影響到他什麼。小譚坐在廣告牌旁平淡地吃著飯,不一會兒又戴上藍色頭盔,整個動作一氣呵成,騎上朝夕相伴的電動車,消失在北京漫長的黑夜裡,就好像他從來沒在這裡停留過一樣。
我把這些新聽到的故事轉述給了老魏,他表現得很淡然。老魏是山東人,今年43歲,現在在京東送外賣,不過他從2018年就已經開始在配送行業工作了。一路走過來,他覺得干外賣這行遭點罪、受點傷太正常了,這些天讓他真正感到不舒服的是,明明自己已經努力加快速度,確保下雨天餐品也能及時送到顧客手裡,但還是會遭到意想不到的投訴。
◉對老魏這樣準時、負責的騎手來說,在緊張的配送過程中,還要分心處理顧客的投訴,可能是他最不想遇到的問題。圖源:老魏
2 天氣越惡劣越得跑單
「前陣子不是北京下大暴雨嘛,那幾天你在外面跑單了嗎?」
老蔡對著我比了個「1」,我盯著他的食指問:「是跑了一天?還是休了一天?」
「是一天都沒休。」他笑著說,「你別說這兩天了,我跑4年外賣了,除了春節或者處理必要的事兒,都不休息。」
上有老、下有小的老蔡是家中的頂樑柱。兩娃中的老大今年剛中考完,由於成績不太理想,9月份只能上私立高中,一年學費就得交四五萬。
「孩子大了,在教育上就得花錢,你說我壓力能不大嗎?每天就這樣干十四五個小時,一個月能掙個一萬三四,最後也剩不下啥。」
不過,家庭從來不只是讓他疲於奔命,也讓他在馬路上飛馳的時候繃緊了保護自己的那根弦。他說,底線肯定是保護自己不出事,出了事耽誤送單不說,畢竟家裡還有老婆孩子呢。
對於外賣員而言,生命安全和金錢之於家庭同等重要,可又相互矛盾,不過老蔡言語中透露著一股自信,他認為自己能憑藉高超的技巧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
有一次,平台一股腦派了十幾個單子,他就一邊琢磨著最快的配送路線,一邊在高速移動中觀察過往車輛的速度和司機的行駛狀態,以判斷自己逆行、闖紅燈的時候是否足夠「安全」。
◉我自己在送外賣時爆單後的系統界面。在超時的壓力下,一邊規劃取餐和配送路線,一邊在高速行駛時觀察車流和人流,騎手的注意力很難一直保持高度集中。圖源:玉陽
當他因為送了一單不允許電動車進入只能徒步配送的小區,導致後續的訂單快要超時時,大汗淋漓地跑回車上,反而要先給自己點上一根煙。他說:「越是著急的時候,我越要讓自己保持清醒,送外賣可不只是個體力活,腦子裡時刻都得計算著。」
這完全是在刀尖上跳舞。乍一聽,讓老蔡風雨無阻出勤跑單的壓力似乎全部來自家庭,但這可能只是真相的一半。
在美團、餓了么這些平台的管理制度下,留給騎手「在刀尖上舞蹈」的空間其實相當狹小。那刀尖看上去是騎手自願站上去的,但有時候也不是出於自願,而且也不是你想停就能停下來的。
首先,老蔡提到,美團設置樂跑騎手的一個意義就是為了應對在高溫、暴雨、大風、下雪這些惡劣天氣下騎手數量不夠的問題。「別人不送的單子,我們來送。像有些小年輕沒我們這麼大壓力,一到下雨天不想出來跑,那也會被隊長強制要求上線。」
與美團樂跑互為鏡像的餓了么優選也有著同樣的規則。餓了么優選外賣員小王介紹說:「現在美團和餓了么的眾包,不是都像從前那樣自由,像我們這種跑優選的,單量比一般的眾包有保證。但幾次下雨天不出來跑,就被隊長踢出小隊了。」
◉即使在規定的休息日,也會被強制要求出勤,一位美團外賣員抱怨道:「真不知道騎手懇談會懇談了啥!」圖源:抖音@美團(僱傭兵)
相比之下,餓了么專送則是依靠罰款來進行惡劣天氣下的出勤管理。小譚吐槽道:「專送的單價比眾包要高一些,但是天氣越惡劣就越得出來跑單,你像現在風和日麗的,我們反而能請假。」
有一次,他出門的時候,雨水已經漫過了他電動車的車輪,等騎到馬路上,積水已經到交警的膝蓋了。但他沒有選擇。他也曾試圖找過借口請假:「無非就是電動車壞了、手機壞了這兩個理由嘛,那站長能不知道?我們跑的單量關乎站長的工資,而且從外賣大戰開始,騎手就處於一個供不應求的狀態,出勤的騎手少了肯定耽誤給顧客配送的效率。」小譚透露,把站長逼急了是真會對騎手罰款的,金額在300-500元不等,還會直接把罰單發到群里殺雞儆猴。
其次,考勤要求也逼著外賣員不得不在惡劣天氣跑單。無論是美團還是餓了么,平台允許外賣員每周有一天的休息,超過規定的休息天數,則會取消「考勤獎」。但老蔡、小譚和小王他們都明白,說是取消「獎勵」,其實就是變相「罰款」。「那就是我們掙的,取消獎勵,相當於每單少一塊,一個月就是幾百上千塊錢,我肯定不敢輕易請假啊,下雨天沒事就跑唄,要不然等你真有點啥事又沒法請假了。」
除了取消「考勤獎」,還有一點讓美團樂跑或餓了么優選的外賣員感到很難受的是,下雨天的單子往往是一單壓著一單,連綿不斷。如果外賣員想拒絕手裡的單子休息一陣,竟反過來還要向平台支付費用。「4單以內,每單轉出去是2塊,4單往上是3塊,然後是5塊、7塊,它這個收費標準也是階梯式的。」小王介紹道。
◉「太難了,不想送還得給它錢」。圖源:抖音@海興曲先生
據老魏透露,對於以上兩個操作,新入場的京東「還沒學壞」。例如,京東允許外賣員每日免費拒絕40次訂單,並且不會因為考勤不達標而剋扣單價。
但京東也給了老魏其他煩惱。下雨天,三家平台的演算法都會相應延長配送時長,但就同樣的路程,京東演算法給出的時間,相比於美團和餓了么可能會少10分鐘,甚至更多,而就是這10分鐘讓老魏送餐的壓力驟然增加。
相應地,京東對於超時的單子的處罰力度也大一些,美團和餓了么對於超時訂單的處罰標準一般是扣除50%的單價,京東則是75%。上個月老魏因為超時被扣了700多塊錢,雖然他對京東給外賣員的整體待遇是認可的,但面對這700多塊錢,說不心疼那也是假的。
3 誰為外賣員付出的代價買單?
如果我們接受外賣員不得不在惡劣的天氣條件下堅持工作的現狀,那麼他們就此付出的代價又由誰來買單呢?
距離那個下雨的夜晚過去了一周,當我再次聯繫上老蔡的時候,他正在醫院做檢查。原來是前一天下大雨,路面濕滑,再加上頭盔面罩上的霧氣阻擋視線,他在送餐過程中追尾了一輛汽車,自己則從車把上邊翻了出去。
◉在濕滑的道路上仍高速行駛的外賣員。攝影:玉陽
我聽到這個消息一時沒反應過來,不敢相信事故來得如此之快,畢竟老蔡當時談起自己如何「在刀尖上跳舞」的輕鬆語氣還在耳邊迴響。可現實是殘酷和危險的,並不如他嘴上說的那般輕描淡寫。
當我問老蔡和小譚,既然下雨天或高溫天氣這麼危險,外賣員是否有相應補貼時,得到的答案是「有跟沒有沒什麼區別」。下雨天,由於出勤的騎手數量少,根據單量與騎手數量的供需變化,單價會有相應的浮動,但不會有特意針對下雨天的補貼。此外,小到購買雨衣、頭盔、工服,大到手機、電動車損壞,這些成本或損失,均由騎手自行承擔。
老蔡和小譚都不約而同地提到曾經因為長時間在雨中送餐,導致手機進水的情況。一向省吃儉用的老蔡,也只能自己花錢換個新手機。而小譚則吐槽道,那天自己掙了400塊,但是換個手機屏又花了450塊,在雨里忙了一天還倒賠了50塊錢。
◉下雨天,外賣員的手機仍不離手,一天下來,手機進水無法避免。攝影:玉陽
而提起高溫補貼,老蔡則是覺得非常可笑。北京市今年給室外工作者發放高溫補貼的標準是,每人每月不得少於180元。美團在這個夏天也推出了「2025年夏季清涼行動」,宣稱通過「單單補貼和長線活動等形式,通過更精準、多元的方式增加騎手在高溫下的勞動收入。」
而在老蔡實際的體驗中,所謂的「單單補貼」「精準」翻譯過來則是,美團不是按月一次性發放高溫補貼,而是要求騎手每天在13點半到17點之間完成一定的配送量:0-4單沒有獎勵;4-12單之間的單子,每單獎勵1元;12單以上的單子,每單獎勵3元。
送過外賣的都知道,13點半到17點,是介於午高峰和晚高峰之間單量最少的時段,想要完成這樣的kpi並不容易。而且,這個時間段也是天氣最熱的時候,氣溫往往能達到35度以上。如此一來,在「精準」的名義下,本應是體恤外賣員辛苦勞動的高溫補貼,反倒成了平台催著外賣員在高溫天氣下跑單的抓手了。
◉美團的「高溫關懷」階梯獎勵活動,有騎手反映:「高溫活動太坑了,壓根拿不到。」圖源:微信視頻號@文冉旭
小譚也從來沒聽過什麼「高溫補貼」。當我問他希望平台能在哪方面改進時,他笑著說道:「至少提供一些藿香正氣水什麼的吧。」
去年夏天,他第一次跑單中暑,只覺得頭暈耳鳴、心裏面特別難過,吐出了好多苦水,還是堅持把單送完了。後來去藥店買了藿香正氣水,才好了一些。「從那以後,我才長了記性,夏天一定要備著藿香正氣水。」
對於這些問題,身為京東騎手的老魏談論起來倒是顯得輕鬆。因為根據他的介紹,京東會給全職外賣員每個月發放300元的高溫補貼,這是真正落實了的。同時,像冰袖、藿香正氣水這些福利也是騎手可以免費領取的。
老魏坦言,希望京東越來越好,能夠保持住這樣的福利標準。但他的語氣中卻也夾雜著些許擔憂,因為他知道有些福利並非取決於騎手,而是平台在商業層面的考量。就在幾個月前,京東外賣一開始為了吸引外賣騎手,給出的單價是10元一單,但如今已經降到了4塊錢左右。
◉京東外賣連續降價,有騎手說:「兩個月前我叫你東哥,現在我該叫你什麼?」圖源:抖音@送外賣的小姐姐
最近這輪「三國大戰」,平台之間雖然也有競爭,但補貼更多流向了用戶,而不是外賣員。在外賣業勞動市場已經飽和的情況下,平台已經不需要通過籠絡騎手來圈佔市場和流量,它們寧願把這些錢用來承擔大量奶茶的浪費成本,也不會用於增加騎手福利。
其實,從一小瓶藿香正氣水、一副冰袖,到一筆實實在在的降雨或高溫補貼,再到惡劣天氣下更合理的配送時間,這些落實到細節上的改變,無論大小,總是能讓外賣員更有尊嚴、更健康、更舒心地勞動和生活。是的,他們甚至都沒有提到社保。總之,今年的夏天已經結束了,他們的聲音依然被淹沒在大雨或熱浪中。那麼明年夏天,以後的每一個夏天,改變會發生嗎?答案似乎不完全以他們的意志為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