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14 10 月

哈馬斯已釋放全部人質,以後要空著手上談判桌了

文/三玄

中東,終於等來了這一天。

當地時間13日,以色列和哈馬斯開始交換人質。截至目前,哈馬斯已經釋放了所有倖存的20名人質,大批以色列人集結在交換地點,歡呼慶祝,迎接這歷史性的一刻。

哈馬斯已釋放全部人質,以後要空著手上談判桌了

據悉,近2000名巴勒斯坦人質也已經坐上大巴,一旦所有以色列人質都安全進入本國境內,這些巴勒斯坦人質將被釋放。

看起來,這確實是一場激動人心的和平盛宴,但交換了人質,加沙就能迎來真正的和平嗎?那可不見得。

一個殘酷的事實是,以色列才是交換人質最大的受益者。說句不好聽的,巴勒斯坦人質隨時都可以抓,這種事情在開戰前就屢見不鮮,更何況現在。

哈馬斯為了抓以色列人質,苦心籌謀了好幾年,又拚死抵抗了兩年,整個加沙都差點被團滅。現在一下子全交出去,手裡一點籌碼都沒了,以後只能空著手上談判桌,一旦以色列毀約,後果可想而知。

哈馬斯政治局成員也無奈地表示,如果以色列重啟戰爭,他們會竭盡所能抵抗。但除此之外,也沒有其他退路了。

儘管內塔尼亞胡已經表態稱加沙戰爭已經結束,但他也不止一次地說過,只有當以色列完全安全的時候,以軍才會停止戰鬥。

這就涉及到第二個問題,哈馬斯會否像以色列所希望的那樣,徹底放下武器,並退出加沙的戰後管理?

表面上看,這個問題的主動權好像掌握在哈馬斯手裡,其實不是。這裡面的底層邏輯是,哈馬斯是為了抵抗以色列侵略而存在的,如果以色列同意落實兩國方案,尊重巴勒斯坦人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權利,沒有人願意當哈馬斯。

這也是以色列始終無法徹底剿滅哈馬斯的根本原因,只要侵略繼續,反抗也不會停止,在這個過程中,必然會造成人員傷亡。而那些死者的家人,很難說他們不會變成新的哈馬斯。

但經過這一輪衝突,以色列社會普遍認為兩國民眾無法和平共處,兩邊都死了不少人,尤其是加沙,死亡人數超過6.7萬,滿眼望去全是廢墟,幾乎找不出一棟完好的建築。

這樣的仇恨,要經過多久才能化解?更何況,以色列根本沒有補償的意思。在內塔尼亞胡和他的極右翼內閣看來,以色列同意停火,就已經是加沙莫大的榮幸了,還要啥自行車?

特朗普倒是對加沙徹底停火很有信心,在出發前往以色列的總統專機上,他連著對記者說了三遍「戰爭已經結束了」,也沒有像以前一樣宣稱要接管加沙,建設成度假村之類的話,看起來挺像那麼回事。

畢竟,今年的諾貝爾和平獎評選剛剛結束,特朗普鉚足了勁要衝擊明後年的獎項,解決加沙衝突是他最得意的功績,要是短時間內又重啟,那他的臉往哪放?

但話說回來,局勢一直都是處在變化中的,中東這種遍地火藥桶的地方更是如此。以後怎麼發展沒人能預料,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即使和平只是暫時的,也總比持續不斷的轟炸要好得多。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