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川普前往北京與習近平會面
(德國之聲中文網)杜塞爾多夫出版的德國《商報》以「中美之間的關稅大戰有失控的危險」為題,刊發評論指出,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北京在貿易戰中一直展現出精心算計、沉著冷靜的形象。但是在最新一輪的中美交鋒中,中國人卻顯露出了「寧死也要贏」的姿態。
「長期以來,中國領導人信心滿滿地斷定華盛頓只會暫時對抗,其他時候則是保持克制。但是如今,在一個對中國不利的時刻,川普再次加碼:附加關稅、可能收緊出口管制、威脅取消10月底和習近平的會晤。」
「這看起來只不過是貿易戰鬧劇的又一章節,但實際上卻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它正在考驗中國是否還能掌控其激化衝突之戰略。北京方面的最新舉措很難被解讀為還擊,尤其是中國對美國半導體企業高通展開反壟斷調查、對稀土產品出口收緊管制的行為。這更像是在兩國領導人舉行會晤前的針對性挑釁。」
「美國對中國產品大幅提高關稅也並不僅僅是處於經濟壓力,它同樣也是出於政治算計。川普在國內正面臨壓力。北京持續關閉市場的行為讓美國大豆出口額暴跌,農民正在對白宮施壓。川普強硬反擊也是為了避免顯得軟弱,同時也為談判留一扇後門。這就是典型的川普作風,金融市場肯定會認真看待這一動向。」
「同樣應該認真看待該動向的還有中國領導人。鑑於全球大量企業對中國的依賴,收緊稀土產品以及稀土加工技術出口管制堪稱北京最為鋒利的武器。不少人認為,北京此舉是對美國打擊中國科技產業的報復。但是中國收緊稀土出口管制也有可能傷及自身。即便有著大量中國業務的親密經濟夥伴如今也認為北京的傲慢姿態正在威脅他們的生存。至於華盛頓,他們本來就對中國沒什麼耐心。」
文章接著指出,中國經濟本身目前就面臨著內需消費疲軟、在部分關鍵科技領域依然沒能擺脫對外國依賴的問題,但是習近平也因國內的壓力而難以做出重大讓步。作者認為,在這樣的情形下,中美雙方很可能會交替向對方提高關稅、收緊關鍵產品的出口管制,導致事態螺旋上升。
「北京方面原本以為,華盛頓會在計劃中的元首峰會前專註於緩和局勢。然而,這次會晤卻面臨取消的危險,中國也在拿其費力打造的政治可預測之超級大國形象冒險。看來,這一次北京是失算了。可悲的是,中共領導層幾乎從不讓步,因為他們擔心自己肯定承擔不起相應的內政代價。所以,一切跡象都表明,局勢將進一步激化。」
瑞士《新蘇黎世報》以「中國使用『拆彈小組』戰術」為題,刊發短評指出,中國再次在對手疲憊時使出了殺手鐧,而川普的回擊顯然也在北京的預料之中。
「中國幾天前宣布收緊稀土出口管制的舉措出乎意料,因為近期種種跡象都表明中美關係正在緩和,川普與習近平即將舉行會晤。」
「中國能夠在這個關鍵時刻再次加碼發動攻勢,說明北京已經為中美貿易衝突做好了準備,一切都在按計劃推進。」
「川普的反應則一如既往:進一步提高關稅。這些措施早已不再讓中國感到恐懼,反而總是損害美國自身。這會提高美國民眾的生活成本,並讓市場感到不安。看來,川普面對中國強勢博弈的應對措施即將耗盡,習近平即將讓美國總統無牌可打。」
《法蘭克福彙報》的短評則以「習近平正在測試川普」為題,指出北京這次並非事後還擊,而是主動出擊。作者認為,這將進一步激化局勢,還將進一步強化北京對全球供應鏈的控制。
「中國的新規定規定不僅對美國企業,也對其他西方企業造成了嚴重後果。無論在中國境內還是境外,生產含有中國稀土產品的公司都需要獲得北京方面的許可。即使這些產品在加工後再進行貿易也依然需要申請北京的出口許可。這不僅影響到美國,也影響到德國的無數行業。也就是說,中國正在變成主動出擊的一方。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全球貿易的很大一部分將受制於北京的好惡——其後果將一直延伸到西方的軍工業。如果沒有稀土,西方軍工產業就只能吃土。電動汽車和晶元同樣如此。沒有中國,一切都將無法運轉。」
「在習近平主席和川普總統的峰會之前,中國領導層正在積聚談判籌碼。川普一如既往地回應:他威脅要提高關稅。然而,習近平顯然在貿易戰中對自己的地位更加自信,不再畏懼貿易戰。習近平這樣做是有充分理由的:川普在稀土問題上很脆弱。中國的科技公司已經大幅減少了對美國半導體的依賴。北京現在不再偷運美國晶元,而是嚴厲打擊進口。習近平由此削弱了美國最強大的武器。現在他正測試怎樣才能打痛川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