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達馬來西亞僅僅9天,20歲的李博雯突然自殺了。留學生活還沒真正展開,她先接到「警察」的電話,稱她參與一場詐騙。李博雯老家在縣級市,父親李偉為了供她出國,每天在外跑十幾個小時的順風車,全部存款也拿不出「保證金」。在虧欠感中,女孩不敢向家人求助,獨自陷入絕望。
社交平台上,遇到類似騙局的人不在少數,在這些留學生公開的經歷中,我們發現不少家庭經濟條件一般,而一套量身定製的劇本精準找上了他們。幾千字的「自白書」,成為獲悉家境,最後開價的依據。想要自證清白,需要二三十萬,甚至七十多萬。
女兒節儉懂事,不化妝,不穿牌子,衣服幾百塊算很好的。小學、初中都離家近,步行幾分鐘能到,高中要住宿,李偉嫌條件差,每天開車接送她。到濟南學雅思後,她有次坐順風車回家,路上睡著沒接電話,李偉被嚇到,之後基本都跨市去接。去馬來西亞是女兒第一次獨自出遠門,不讓他送,為省錢買中轉的機票,自己在廈門過了一夜。
聊起這些,這位父親帶著哭腔。李博雯去世半年,他每月去墳前祭奠,還是搞不清楚,女兒當時為什麼不告訴他們?為什麼不打電話?
李偉和妻子從山東諸城趕到吉隆坡時,李博雯的手機已經被清理過,和詐騙團伙的通話記錄和消息都刪除或撤回了。警方展示「最近刪除」里的自白書,李偉模模糊糊聽說,寫了5000字,但只看到最後一頁。
女兒詳述自己為什麼到馬來西亞,抵達後的日程安排。她提到,去年高考失利,不想讀專科,家人花錢送她留學——先在濟南一個二本院校的國際班學習半年,雅思沒達到要求的5.5分,於是到馬來西亞學習語言,當地大學還沒有錄入她的學籍。
最後,她寫下未來規劃:讀完博士,回國在重慶、武漢、西安等一些競爭沒有那麼強的城市找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租個房,努力存錢,讓爸媽過上好日子。
●李博雯的自白書
家裡經濟一般。去年9月,李博雯一開學,李偉花18萬買了輛電車,跑順風車。每月要還3000多車貸,他在多個平台接單,諸城和濰坊來回跑。競爭激烈,90公里每人收50多塊,一個月掙幾千。他清晨6點出門,有時一天接不到單,空跑到凌晨2點回家。
李偉記得,2025年3月22日14點左右,女兒給妻子打來語音,突然問:「家裡有多少錢?」妻子回答:「沒多少,但夠你上學。」沒想到女兒說需要25.8萬元,希望媽媽能轉賬——女兒說,一個「警官」(詐騙者冒用的稱謂)聯繫她,說她販賣詐騙信息,導致被騙的老人自殺。經過解釋,「警官」相信她,但需要交「保證金」自證清白。
很快,女兒發來一張手寫信,又迅速撤回。她懇求媽媽:我知道這25.8w數目太大了……證明我是清白後,錢也會退回來。最後,她讓媽媽不要和任何人說,「有保密協議」。這是詐騙,媽媽趕緊阻攔,不要理他們。但女兒沒信,反而失聯了。夫妻倆後來看到監控,當晚女兒從公寓的頂樓跳了下去。
25.8萬元,的確是李家全部的存款。李偉49歲,老家在農村,生下一雙兒女後,為了孩子上學搬到諸城市區。妻子在家帶孩子,他開冷庫,10年前生意開始不順,漸漸破產。嘗試干過別的,想和朋友創業開食品廠,但沒有二三百萬供投資。
生活的重心都在孩子身上,事發後,李偉一再悔恨將女兒教育得太善良。李博雯有次從濟南坐拼車回家,一車7個人,高速費共90多塊,她自己承擔了40多。李偉要女兒投訴網約車司機,女兒聽李偉說過,投訴了會被封號,「幹什麼都不容易」。
●李博雯生活照
學生的年幼單純,被詐騙團伙所利用。多個公開案例顯示,詐騙團伙的套路一致:冒充公檢法來電,先是切斷留學生與外界的聯繫,再通過監控實施精神控制,虛構命案讓年輕人自責,最後達到騙錢的目的。
被詐騙的留學生深知父母不易,詐騙團伙捕捉到這些,要求他們寫進「自白悔過書」。機寫、手寫各一遍,必須詳盡,從出生到求學,家庭的點點滴滴都要寫。幾個學生後來想明白,這是騙子為了套取家底,好設定「保證金」的價位。
自白書里,李博雯寫,自己在吉隆坡沒有「同夥」,合租的室友至今說過的話不超過十句。李偉後來在她的手機里看到,她連上廁所都要彙報,自拍照里她哭得雙眼通紅,抽紙堆滿垃圾筐。
2023年,上海市反詐中心曾對2022年以來涉及的境外留學生被騙案件分析,發現受害留學生平均年齡僅為22歲,年齡段主要集中於「00後」,「出境到首次被騙」的最短間隔時間為1天。
今年5月,00後留學生張影在英國遭遇同樣的騙局,被24小時監控1個月,心理崩潰,入睡兩個小時就醒,全身僵直,無法走路,有時說不出話。
服從性是一步步建立起來的。「一直利用我的善良、愚蠢,反覆精神控制我」,張影事後反思,騙子「警官」多次提到,因為自己信息泄露,導致16個家庭受害,絕大多數是農民工,其中一個老太太被騙光所有錢,自殺去世,都是因為她沒有保障好自己的信息。張影反駁後,「警官」指責她自私,說老太太都沒機會給自己申訴了……這些讓她逐漸感到愧疚。
被告知「好好配合,有機會在英國協同辦案」——考慮到不用回國,張影同意了刪除多個社交平台。之後,除了跟「警方」開視頻,電腦還要屏幕共享,手機開飛行模式,洗澡、上廁所都要被限制。不讓出門,和親友聊天只能文字。
要自證清白,得繳納「保證金」75萬。扛不住壓力,張影想到用生命為這件事負責。她在手機備忘錄寫好3封遺書,每一封都很長,佔滿幾個屏幕,「我花的每一分錢都是你和我媽辛苦掙來的,真的對不起,真的抱歉」。
父母對她的要求不高,希望她平平淡淡的,但她「一直想努力做一個令人驕傲的孩子」。原本,她計劃畢業後回國工作,孝順、供養他們。人生的路真的好難走呀,她寫道。
另一端的心理戰布置得複雜而縝密。
張影歷經5個人,他們分角色扮演,自稱英國移民局的工作人員先下網,說她涉嫌電信詐騙,引導報警後由「上海警察」接手,升級為涉嫌洗錢,取保候審要交「保證金」。第三個是具備擔保資格的檢察長,和前者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接著專案隊長出場,出具裁定金額,最後由紀委監委的領導收網,出主意讓留學生騙父母交錢。
「都是劇本。」復盤整件事的經過,張影覺得自己一直保持警惕,即使被監控,也隨時發出質疑,和對方辯駁,但沒想到詐騙團隊編織的密網飛速把她罩住,越掙扎收縮得越緊。
騙局的切口,就在於詐騙團伙反覆提及的「引渡回國」「穿著黃背心,手銬腳鐐戴上,把你帶回來」。前程被毀,舉家托舉的付出付諸東流,正是留學生最害怕的。而詐騙實施的每一步,又精準踩在家庭這個點上。
張影無法承受留學終止的代價。一年的學費和住宿費大概38萬,爸媽都是中學老師,「盡全家之力托舉」。出國前做學生簽證,交保證金,家裡周轉不開,媽媽管舅舅借了20萬。
在張影的講述中,父母都是非常節儉的人,自己做飯,不下館子,東西攢著不捨得扔。老師寒暑假長,周圍人都去旅遊,他們就在家待著。爸爸當高中語文老師,50多歲了,為了多掙點錢供她上學,一直當班主任。每天6:00-23:00上班,有空就寫東西投稿,掙點稿費。
張影在英國租的是便宜公寓,很少出門,周圍的留學生歐洲各國旅遊,她沒怎麼去。難得去義大利和西班牙窮游,找搭子合住青旅,早餐隨便對付,扛到晚上吃頓好的。在羅馬,她每天「拉練」3萬步,去別的城市早上四五點起床趕火車。旅行下來花費3000元,爸媽心疼,覺得她太省了。
被詐騙團伙盯上後,張影突然被告知事情變嚴重,必須要引渡回國,送進看守所,自稱叫陳愷的「上海警察」還發來逮捕令和引渡條令。連日的監控讓她崩潰:你把我抓回去吧,論文我找人寫。
沒想到,陳愷開始進行「懷柔戰術」,對張影表示同情和理解。得知張影和外公感情深,但外公患癌去世多年,陳愷自述妹妹也患癌,老婆因為他照顧妹妹跟他離婚,小孩沒有人管。都是悲慘的人,他說,要用他全部的精力幫她擔保。視頻里,陳愷的徒弟這時推門而入,一副痛心疾首的樣子:「你知不知道這樣會毀了你的前途?!」
另一端的視頻很快關閉,張影被單向監控,「專案隊長」和「紀委監委」領導的聲音相繼出現。張影印象中,自己質疑為何動用到後者,對方的套話說得很順口:「你和其他留學生的洗錢總金額有1.3億,這是重大的資金審查案,情節屬於特別嚴重,對國家的金融傷害非常巨大」。他一再要求張影向父母要錢,反覆資金審查和確認,熬夜通宵進行。
她一直拖著,也沒想過跟父母如實說,萬一是真的警察,連累家人。這是大多數留學生遭遇騙局後的心理,習慣了報喜不報憂,父母遠在國內,幫不上忙。就這樣,他們切斷了最親密,也最有可能幫助認清騙局的一環。
一個女生剛到英國讀大一,也被「警官」纏上,說涉嫌洗錢和詐騙,教女孩用各種名義騙了媽媽100多萬。女孩說,起初她只轉35萬,硬扛了一個多月,直到自己的銀行卡只剩幾塊錢,對方仍不滿足,步步緊逼。
女孩來自北京,是單親家庭,媽媽在外企工作,獨自照料她。初三時患上抑鬱症,中考成績差,媽媽送她上了4年國際學校,接著出國。被騙的錢,是媽媽積攢多年給她預留的大學學費。
三聯生活周刊今年報道了一個女孩,在丹麥留學遭遇同樣的騙局,被監控4個月,詐騙上百萬。知道父母的積蓄不多,她是工作後有了存款才著手準備留學。被騙的錢,是父母的畢生積蓄、向親友的借款,和她自己在網上的貸款。
這些家境一般的留學生,普遍對父母有虧欠心理——這被詐騙團伙看準,進一步實施控制。張影不肯跟父母視頻要錢,對方拿著她寫下的自白書,反向PUA她:家人供你讀書多不容易啊,你怎麼都要完成學業,留在英國取保候審。
看到張影家的確湊不出75萬,自稱「紀委監委的領導」主動將取保候審的金額降到了50萬。張影說,還是出不起,你把我抓走吧。
張影畢業於一所雙非院校,學會計,考研想回到湖北老家轉金融,兩次都失敗,「380分都進不了複試」。就業競爭激烈,好一些的工作得有研究生學歷。
媽媽提議她留學:去國外上一年碩,拿到學位你同學還沒畢業。張影申請了香港的名校,被拒。差一點的學校名次不太行,權衡之下她選擇了英國的格拉斯哥大學,終於在去年上岸。
高強度學習一年,馬上要畢業了,結束所有考試,她焦慮得脫髮,吃不下飯,睡不著覺,正在預約學校的心理輔導團隊。接著就要忙畢業論文了,她和家人的付出眼看就有回報。她接到了自稱是「英國移民局工作人員」打來的電話。
察覺出她狀態差,有抑鬱癥狀,對方再次使用親情策略:自己也有個女兒,有抑鬱症,讀書不怎麼好,他就把女兒送到了美國。話鋒一轉,他說遇到了這件事,還是得配合,堅持等來清白的一天……
按照新規,如果擅自離開英國,學生簽證會在兩周後被取消。她就這樣一步步掉進陷阱,被詐騙團伙逼著給媽媽打視頻電話要錢,給詐騙團伙轉賬了5萬港元。
視頻前,張影特意化了厚底妝,塗上口紅,顯得有氣色。媽媽很興奮,以為她過得很好,最後她要了30萬。那是6月11日,距離她接到第一個詐騙電話近20天。
她在emoji上記錄的心情是「擔心」:這是我最內疚的一天,我騙了我媽媽……我心好累好痛苦……最後寫了4個對不起,每個附上感嘆號。無人可傾訴,張影一直在手機上記錄每天的emoji,那一個月頭像都是暗色,「不開心,擔心,累」……
直到在轉第二筆賬之前,對方遲到了幾分鐘,張影無聊刷新聞,看到BBC推送了一條香港學生的詐騙案例,「跟我的一模一樣」。
自責讓輕生的念頭又冒出來,但被憎恨的情緒壓過——憑什麼騙子還好好活著?張影說,他們一定會被一網打盡,她到時候要上庭指證。
知道她遭受了詐騙,男友覺得很可笑,爸媽只有責怪,認為她沒有抑鬱症,只是壓力大,直到他們讀到她充滿感嘆號的遺書和文字。
張影把經歷告訴每個朋友,有人恰好接到相同的詐騙電話,被她成功攔下。在社交平台,她將受騙的過程詳細公開,引來多位相同經歷者的傾訴,有人16歲剛出國門被騙,還有的被監控20多天「天天以淚洗面」,或者終止留學。
「一輩子的污點」,不少人害怕被熟人認出,拒絕講述更多。一個女孩接到電話時正逢論文和研究計劃的截止日期,騙子還發來受害者的跳樓視頻,她嚇得做噩夢,但爸爸有心臟病,更不敢告訴家人。
為了「逃離美術中專」去加拿大留學的女孩,藉此起號,名字就叫「被詐××萬留子」。她被監控三個半月,騙走88萬,導致家裡「破產」,被迫中斷留學,買機票也要向朋友借錢。她更新帖子,寫發現自己被電詐的第×天,介紹如何海投和面試崗位,從文員、美容師到牛奶試喝員,主要宣傳接單畫圖。
和他們一樣,在馬來西亞自殺的李博雯是為了逃離大專。去年,她高考400分,在山東只能讀專科,南方的一所專科院校發來錄取通知書,一家人搜索後發現條件很差,都不滿意。
李博雯想復讀,父親李偉否決了,同學的孩子復讀一年,分數跟第一年一模一樣,他擔心女兒白白付出努力。一個朋友建議,可以送女兒出國讀書。李偉好幾個朋友的孩子都在國外,新加坡、加拿大、韓國……畢業後留在當地工作,過得很好。
「我就這麼一個閨女」,李偉想,大兒子讀完大專進工廠了,女兒畢竟是女孩,不能到車間乾重活,或者工地打小工。他希望女兒找個輕鬆的工作,出國可以直接讀本科,正好女兒也想出去看看。
經由朋友的介紹,李偉聯繫上諸城當地一家小型培訓機構,校長的兒子去年到馬來西亞留學。校長幫忙聯繫上煙台的一所大學,讓李博雯先培訓英語,考雅思。但臨近開學,學校臨時通知不開班了,培訓機構把李博雯轉到濟南另一所二本院校。時間緊迫,李偉說,他們只能同意。
這些留學的方法和路徑,李偉是第一次知曉。他是農村人,沒上過什麼學,早早出來打工,在托舉女兒時,只能從經濟效益和作為父母的樸素想法出發,做出選擇。選留學目的地,學校提供了4個選項——俄羅斯太亂,新加坡太貴,韓國不好找工作——只有馬來西亞治安好,性價比高。
現在,女兒的事情沒有進展,李偉再去找濟南那所院校,才發現真正送女兒出國的是一家公司,學校老師在外創辦的。
●李博雯剛抵達馬來西亞時
●事發後,諸城和馬來西亞警方都立了案
一家人的生活幾乎停滯,李偉說,他已經幾個月沒開網約車。妻子心理狀態差,要打針吃藥,坐在家裡自言自語。老父親癌症不時複發,最近又住了院。他們期盼24歲的大兒子快點結婚,生個孩子增加點生機,轉移注意力。孩子不聽,相親都不願去,「工資自己還不夠花的」。
出事前幾天,李偉在跑車的間隙,問女兒在幹嘛,吃了沒,打車多少錢,一頓飯多少錢。微信里,女兒一直為每月上課要5000多焦慮。一家人都清楚這筆留學賬:給濟南的學校交了4萬,用於培訓和申請。等進入大學,學費等算下來一年七八萬。
剛去馬來西亞時,女兒原本申請了學校宿舍,但單間沒了,集體宿舍沒有獨立衛生間。女兒愛乾淨,每天要洗澡,他讓女兒多花點錢,在外租下公寓。沒想到,獨居環境成了騙子行騙成功的一個要素。
他翻看女兒出事前幾天發來的微信,語音不敢聽,女兒主動發來的最後一條文字,是「你去送人的時候路上慢點哈」。
●李偉和女兒最後的聊天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