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廣為人知的抗過敏藥物苯海拉明需要用到一種僅在中國生產的化學原料。
多年來,民主黨人和共和黨人都在對美國藥品生產依賴中國發出警告。周三發表的一份分析顯示出這種依賴在藥品生產過程的最早階段已達到何等深度:近700種美國藥品至少使用一種只在中國生產的化學原料。
隨著美中緊張關係近年來持續升級,專家們擔心這種依賴會使美國的患者面臨風險,尤其是如果貿易戰或未來的一場大流行病導致中國限制出口時。一些仿製葯的供應短缺已變得常見。
來自非營利組織美國藥典的新數據追蹤了藥品供應鏈,找到了製造藥品使用的化學原料的來源。這項分析發現,在一些廣泛使用的抗生素(如阿莫西林)以及用於治療心臟病、癲癇、癌症和艾滋病的仿製葯中,中國是至少一種關鍵化學原料的唯一供應國。
一個例子是最廣為人知的抗過敏葯苯海拉明。(苯海拉明的銷售商Kenvue公司沒有回復置評請求。)
美國幾乎沒有生產這些化學品的工廠,因為其生產過程污染環境,而且美國的勞動力和其他成本導致生產無利可圖。相比之下,中國的工廠不受同樣的環境限制,並能以低成本生產這些原材料。
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周宣布,將對所有來自中國的產品徵收
100%的關稅,以報復中國對稀土礦物實施的出口管制。如果他真這麼做的話,這可能意味著至少部分製藥企業需為從中國進口的原料支付巨額關稅。
特朗普曾威脅要對來自歐盟的品牌葯徵收最高15%的關稅,對來自世界其他地區的品牌葯徵收100%的關稅,但已暫緩實施。美國的多數大型葯企宣稱,因其在美國的新建工廠投資計劃或與政府達成的葯價協議,將獲得關稅豁免。一名政府官員表示,特朗普政府沒有對仿製葯徵收關稅的計劃。
今年,由於特朗普威脅要徵收關稅,美國幾乎所有主要的品牌製藥商都宣布了耗資數十億美元在美國新建或擴建工廠的計劃。但這些葯企不生產原材料,它們只負責暢銷葯的後期生產。
研究藥品供應鏈的專家們稱,沒有讓原材料生產迴流美國的經濟誘因。
藥品生產是一個多環節過程,不同國家的工廠通常負責不同的生產階段。製藥過程始於原材料的生產。一家通常位於印度的工廠將進口這些原材料,用其來生產活性成分,然後活性成分被用於配製藥品。
美國藥典的分析顯示,即使那些看似產地分布廣泛的藥品仍可能依賴中國。
以阿莫西林為例,許多不同的仿製藥廠都銷售這種廣泛使用的抗生素。分布在世界各地(如印度、約旦、加拿大)的工廠處理該葯生產的後期階段。但分析發現,用於生產阿莫西林的兩種原材料只在中國生產。
「我們希望通過更完善的數據和更高的透明度,能為實施針對性干預提供依據,從而保障患者用藥安全並增強供應鏈韌性,」美國藥典的代表凱莉·哈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