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20 10 月

美建商投入AI供電土地建設,5年內佔地擴大面積將達3個曼哈頓

美建商投入AI供電土地建設,5年內佔地擴大面積將達3個曼哈頓

▲如今AI基礎設施用地需求大,供電用地需要好幾個曼哈頓的面積。

因應AI人工智慧與雲端計算的爆炸性成長,全球對數據的需求正催生出全新商用不動產領域,不只傳統資料中心,「量子不動產」與「供電土地」正迅速崛起,成為下一波基礎建設投資焦點。未來5年內所需的供電土地,將是目前2萬英畝用地的2倍,相當於近3座曼哈頓的面積。

「量子不動產」是專為量子電腦設計的設施;「供電土地」(Powered
Land)則指具備穩定電力供應、必要許可與基礎建設的土地,已準備好支援資料中心運作。根據全球不動產投資公司漢斯(Hines)發布的研究,全球目前約有2萬英畝供電土地投入使用,未來5年將需近4萬英畝,約2億平方英尺,相當於近3座曼哈頓或1.5倍巴黎面積。

漢斯在過去20年參與資料中心開發,但過去一年已轉向開發大型用電場址,內容包括劃設電網、協商土地與電網營運商簽署保證。該公司全球投資長史坦巴赫(David
Steinbach)指出,「現在的挑戰不在建築,而是將電送到場址。」他說,漢斯的策略是讓土地在建築興建前就具備「AI
就緒」條件。

史坦巴赫表示,供電土地本身已成為可投資的資產類別,因電力權益稀缺且具高價值。一旦取得電網接入與許可,就形成可交易、具市場需求的資產,深受大型科技公司與資料中心營運商青睞。他強調:「現在最聰明的資金不是追逐坪數,而是投入運算能力。」並以輝達(Nvidia)與英特爾(Intel)合作開發晶片為例,形容這樁
50 億美元交易不只是晶片投資,更是宣告「AI 基礎建設是新石油」。

今年8月,私募股權公司銀湖(Silver Lake)與聯邦資產管理公司(Commonwealth Asset
Management)共同推出供電土地平台,投入4億美元布局全球具電力優勢的場址。該平台已在美國、加拿大與英國啟動,這些地區電力資源正趨緊。銀湖董事總經理威特林格(Lee
Wittlinger)指出,這是回應 AI 資料中心即時需求,也代表公司將成為數位基礎建設領導者。

根據漢斯報告,資料中心未來需擴展至美國中西部與德州等電力資源豐富地區,以避開如北維吉尼亞等已過度開發市場。歐洲因供應不足、需求上升,被視為新興熱區;中東則因政府重金投入
AI、再生能源與電網建設,被看好為具潛力的新市場。

不過,供電土地開發仍面臨土地取得、地方政府許可流程與電網接入等挑戰,可能導致時程延誤或成本增加。

史坦巴赫最後強調,「這不只是科技趨勢,更是改變未來數十年不動產發展的新一輪建築周期。」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