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21 10 月

馬斯克的突破,「腦控」離我們還有多遠?

2025年,隨著全球腦機介面技術快速發展,「腦控」這一以往的科幻情節,成為這項新興技術的最受關注的話題之一。

腦機介面技術持續突破

腦機介面(Brain Computer Interfaces,
BCI)是指在生物腦與智能機器之間建立信息交流的直接通道,既可以解讀腦部信號、控制外部設備,也可以將信息編碼輸入大腦。簡而言之,腦機介面技術的目標,是實現機器對大腦信息的「輸入」和「輸出」。

2025年7月,馬斯克參股的腦機介面公司Neuralink發布了一段長達一小時的視頻,展示了他們最新的研究成果及產品發展方向:2025年四季度計劃在言語皮層進行植入,目標是直接解碼無聲的「意圖言語」;2026年,將信息轉化為電信號刺激視覺皮層,幫助失明者重獲視覺;2027年,實現多設備植入,如在運動、言語、視覺皮層同時植入。Neuralink的終極目標是構建「全腦介面」,通過腦機介面技術增強人類的認知能力,最終實現某種形式的「人機融合」。

美國另一家領先的腦機介面技術公司Synchron,則在2024年底完成10名患者的微創血管內腦機介面接入,被植入患者能夠通過意念操控智能設備,例如發送簡訊、撰寫郵件、控制平板電腦和頭顯設備,患者甚至成功地通過腦機介面控制蘋果Vision
Pro頭顯。

2025年以來,中國的腦機介面技術和臨床試驗也頻頻突破。據央視新聞6月報道,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聯合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與相關企業合作,成功開展了中國首例侵入式腦機介面的前瞻性臨床試驗。該成果標誌著中國在侵入式腦機介面技術上成為全球第二個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的國家。

上述受試者是一位因高壓電事故導致四肢截肢的男性。自2025年3月植入該腦機介面設備以來,系統運行穩定,僅用2—3周的訓練,他便實現了下象棋、玩賽車遊戲等功能,達到了跟普通人控制電腦觸摸板相近的水平。

2025年7月,工信部等七部門發布《關於推動腦機介面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7年腦機介面關鍵技術取得突破,電極、晶元和整機產品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腦機介面產品在工業製造、醫療健康、生活消費等加快應用。2025年9月,國家葯監局批准發布了YY/T
1987—2025《採用腦機介面技術的醫療器械術語》醫療器械行業標準。該標準系統性構建了腦機介面醫療器械的術語體系,這也是中國第一項腦機介面醫療器械標準。

華安證券(6.310, -0.13, -2.02%)2025年10月相關研報分析指出,全球腦機介面技術領域,美國形成了以
Neuralink、Synchron 等5-10
家企業的絕對領導力,產業集中度高,和後續競爭者拉開較大差距。中國布局腦機介面較晚,但重視程度高,追趕速度快。歐盟、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多國政府、科研機構和企業都已加速布局腦機介面,搶佔全球腦科學競爭戰略高地。

 「腦控」已不是科幻,「控腦」風險不容忽視

近年來,隨著腦機介面技術的快速發展,從醫學、科學界到技術哲學界,再到政府監管部門,對腦機介面的技術和倫理風險給予關注,關注點主要集中在隱私泄露、「控腦」和技術公平等領域。

北京大學哲學系顧心怡、陳少峰在《腦機介面的倫理問題研究》(《科學技術哲學研究》2021年8月刊)中指出,腦機介面技術逐漸形成三種並行發展態勢:治療型、服務型和增強型,涵蓋神經系統疾病診療,「腦控」與「讀心」功能,跨腦認知、複合體能和實現永生等維度,但同時也帶來了安全性與有效性、人格同一性與真實性、腦隱私保護、決策自主權、責任歸屬等倫理問題。建立健全技術安全性原則、腦隱私保護原則、自主決策原則、分配正義原則和政策保障原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崔中良、朱晨恩在《腦機介面技術的倫理進展與治理應對》(《中國醫學倫理學》2025年9月刊)中指出,隨著技術發展,大數據可通過分析更為精準的隱私信息,不僅通過電子設備幾乎毫無誤差地為每一位用戶推送信息、視頻、商品,還更有可能進一步通過腦機介面來干涉人們的行為,這一過程是潛移默化且難以被察覺的,因而有必要從制度層面來遏制這一現象。

馬斯克的突破,「腦控」離我們還有多遠?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2月,國家科技部發布《腦機介面研究倫理指引》,指出腦機介面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輔助、增強、修復人體的感覺—運動功能,或提升人機交互能力,提升人類健康和福祉。該指引提到,應嚴格控制干預人的思維、精神和神經活動過程的研究,儘可能避免各種直接和間接傷害,尊重人的自主權。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李旭的散裝生物學」博主李旭在一篇科普文章中寫道:「連接在我們頭上的腦機介面,會不會偷偷往我們記憶中輸入我們從來沒有經歷過的畫面?
我們心底不願為人所知的畫面會不會隨著腦機介面悄悄流出我們的腦海?
當我們按照自由意志做出判斷的時候,那個決定的背後會不會在不知不覺間已經受到影響?」「如何平衡好腦機介面的應用範圍,最大限度地有利於人類發展,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道真正的難題!」這位學者寫道。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