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2 10 月

新晉諾獎得主:我媽顛覆了時尚圈 我顛覆了經濟學

新晉諾獎得主:我媽顛覆了時尚圈 我顛覆了經濟學

「當部長?我太不合適了,我太喜歡搞研究了。」



當地時間2025年10月8日,面對法國《回聲報》記者調侃式的提問,法國經濟學家菲利普·阿吉翁圖一回應了關於他可能出任財政部長的猜測。



5天後,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阿吉翁等3位學者。他與合作者美國布朗大學教授豪伊特因提出「通過創造性破壞實現持續增長的理論」而獲獎。



1956年出生於巴黎的阿吉翁,成長在一個充滿藝術氣息的家庭。他的父親是巴黎一家藝術畫廊的老闆,他的母親加比·阿吉翁圖二是奢侈品牌克洛伊(Chloé)的創始人,創造了「奢侈品成衣」的概念。此前,高檔時裝是僅為少數人定製的服裝,加比以柔軟布料與女性化剪裁縫製出高檔成衣,「成衣市場」也由此發軔。



儘管父母工作繁忙,但家裡的沙龍從不冷清,總是聚集著藝術家、設計師,一起討論著藝術、政治和學術。



一位年輕的德國人是這個家的常客——後來被稱為「時尚界老佛爺」的卡爾·拉格斐圖三。當時擔任克洛伊設計師的拉格斐,會在晚餐後輔導阿吉翁的德語作業。「他畫了成千上萬張設計圖,」阿吉翁回憶道,「而我的母親會點評,『這個不錯,那個不行』。」



阿吉翁曾提到,母親的工作室總是一片「混亂」,布料、草圖、半成品到處都是,助手們來來往往,音樂聲、爭論聲此起彼伏。在這種看似無序的環境中,誕生了一個又一個經典時尚系列。阿吉翁感嘆,一定程度的「混亂」和「不確定性」催生了創造力。



帶著對創造過程的深刻理解,阿吉翁走上了學術道路。1976年,阿吉翁進入法國高等師範學院卡尚分校攻讀數學,隨後在巴黎第一大學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1987年獲得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他此後在多所頂尖學府任教。



1992年,阿吉翁與豪伊特發表的一篇論文——《通過創造性破壞實現增長的模型》圖九成為他們此次獲獎的核心文獻。該論文證明:經濟增長不是平滑的進程,而是創新不斷淘汰舊技術的動態過程。



這一理論改變了人們對經濟增長的理解。之前,技術進步常被看作是從天而降的,但他們指出,技術其實是創新者主動「創造」出來的,過程中伴隨著對舊技術、舊產業的「破壞」。這種「創造性破壞」才是推動進步的動力。



就像阿吉翁的母親在時尚界的革新一樣,新的創造總會取代舊的潮流。(作者:劉瀟)



圖源:法國《費加羅報》、美國《VOGUE》雜誌、路透社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