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24 10 月

毫無防備:盧浮宮大劫案之外的另一場神秘盜竊案

毫無防備:盧浮宮大劫案之外的另一場神秘盜竊案

當全球吃瓜群眾把目光集中在驚天魔盜團7分鐘速通盧浮宮身上的時候,另一場「奪寶奇兵」式行動卻被大家忽視了。

自2022年4月至2023年11月,歐洲十多家圖書館的珍貴俄語古籍接連失竊,多達170冊,總價值260萬美元。

被盜書籍主要是19世紀俄羅斯最偉大作家的出版作品,犯罪的主要目標是普希金的作品,除此之外還有米哈伊爾·萊蒙托夫和尼古拉·果戈里的作品。

普希金的初版《葉甫蓋尼·奧涅金》在2019年佳士得拍賣會上以46.7萬英鎊(約合414萬元人民幣)的價格成交

面對接連不斷的失竊案,歐洲刑警組織啟動了代號「普希金行動」的跨國調查——一場圍繞金錢、政治與偽造技藝展開的俄羅斯文學劫案,由此浮出水面。

對於調查人員來說,這可能是他們見過最大規模的圖書系列盜竊案。

大概從3年前開始,歐洲圖書館業界有個流行傳說,說是有人用偽本,在歐洲各大圖書館對幾個世紀以前的珍本進行偷梁換柱。

這個傳說很快得到了證實。一位讀者在拉脫維亞塔林圖書館借閱普希金珍本時,奇怪地發現書皮底下本該是俄文的頁面全都印滿了德文,於是向警方報案。

開始警方以為是孤案,結果跟歐洲資料庫一比對發現,偽本遺留的DNA與此前愛沙尼亞塔爾圖大學圖書館八珍本失蹤案一致,才發現他們正在陷入一場麻煩。

經過偵辦,警方於2022年11月逮捕了48歲的喬治亞男子Beqa
Tsirekidze,他來自一個至少由十人組成的犯罪團伙,其中包括他的兒子Mate和兒媳婦Ana Gogoladze。

據報道,Beqa Tsirekidze的兒子Mate和兒媳婦Ana Gogoladze的犯案手法更具黑色幽默。

在他老爹蹲班房的時候,兩人在華沙圖書館作案,監控顯示,他們以做研究19世紀俄羅斯文學中的民主為名借了8本書,然後坐到最後一排對這些珍本進行拍照和測量,還膩味。

一番操作之後,倆人以抽煙為名離開座位,管理員來到位置檢查時發現他們借閱的8本珍本有5本沒了,其中一本是普希金的《強盜兄弟》。

案發後,華沙圖書館對館藏進行檢查,發現有近80本珍稀書籍失竊,總價值約60萬美元。

倆人現已歸案,案值達到10萬美元

與Beqa Tsirekidz團隊比起來,他們49歲的同鄉兼同行Mikheil
Zamtaradze的犯案手法顯然要高明得很多。

2023年在布魯塞爾機場被捕時,警方從他隨身行李中發現了很多奇怪的東西。

他隨身攜帶的17本「珍貴俄語書籍」中,有11本是他曾在法國國家圖書館查閱過的偽本;同時還有大量模仿名家的藏書票,這些都是珍貴古籍上常見的東西;更誇張的是,他還有一本化名偽造的比利時護照和數量多到令人驚訝的圖書館卡。

Mikheil Zamtaradze

根據警方調查,Mikheil
Zamtaradze在立陶宛維爾紐斯大學圖書館竊取了17本俄語珍貴書籍。法國國家圖書館館藏主管也發現,這位老哥在半年內造訪了40次,所借閱過的9本珍貴書籍被換成了偽本。

圖書館員們都聲稱Mikheil
Zamtaradze製作偽本的技術嫻熟,紙張老化自然,圖書館藏章被蓋到了準確無誤的位置,他所製作的偽本達到了只有珍本專家才能識別的程度。

華沙大學圖書館工作人員展示被狸貓換太子的1822年普希金偽本《高加索的俘虜:故事》

但英裔歷史學者Nick Wilding不這麼看。

這位學者精通鑒定印刷物,曾因揭露義大利圖書館員偽造伽利略著作《星際信使》而在國際上聲名大噪。

他認為從技術角度而言,19世紀的普希金和果戈里的偽造影印本可能一天之內就能做出來,但仔細觀察絕對破綻百出,他發現喬治亞犯罪團伙的手藝還是道行太淺,比如書頁泛黃,但扉頁卻顯得極不自然的新,這種對比簡直是擺在明面上的馬腳。

「我覺得他們做的這些玩意都侮辱了偽造這個詞,相當業餘…要知道上次伽利略那個偽本,造假者可是用了一年,親自製作紙張,拿硫磺蒸汽低溫做舊的。」他說。

讓Nick名聲大噪的一次鑒定,最明顯的錯誤是:

左側是《星際信使》初版,月球的圖像是以黑色蝕刻版印製的。而右側的偽本則使用了棕色水彩繪製


在珍本系列盜竊案中,喬治亞這個詞反覆出現。

這個坐落在高加索山脈之中的國家,在人類文明中頗具神性。在《舊約》中,它被認為是諾亞方舟停靠的地區之一,是新生與救贖之地。

但在現實中,喬治亞自19世紀以來最顯著的標籤可能是犯罪。

自19世紀俄羅斯帝國逐步控制整個高加索地區之後,喬治亞當地的王室被廢黜,帝國控制下的喬治亞失去了貿易路線和資源。在貧窮和壓迫之下,喬治亞人以秘密結社的形式對抗統治這裡的外來統治者,這種形式是當代喬治亞有組織犯罪的雛形。

所有生活在不公之地的老百姓,都會崇拜對抗政權的盜匪,喬治亞也不例外。

在19世紀,成為盜匪對於喬治亞人來說是光榮的,最能證明這一點的,是活躍在19世紀初的盜匪Arsena
Odzelashvili,他在當地襲擊警察和地主以搶奪財物,在今天看來是妥妥的恐怖分子行為,但卻被當地人視為俠盜、聖徒,還給他立了一座雕像放到了聖城姆茨赫塔。

這種盜賊文化在蘇聯時期被保留下來,甚至佔據了重要位置。

根據2007年出版的《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Georgian organized
crime》給的數據,蘇聯時期喬治亞人口雖然只佔人口比例的2%,但律賊數量卻佔到了全蘇聯的33%。所謂律賊,是俄羅斯犯罪文化中的統治者,可以理解為教父的概念。

國際學者發現,喬治亞發達的地下犯罪網路,讓走私和地下交易遍布整個蘇聯,以至於喬治亞人在蘇聯時期生活得不錯,甚至從1980年代開始對政治施加影響力,同時也成為統治者的工具。

時至今日,喬治亞犯罪正在對西歐施加更多影響力,面對這一狀況《高加索期刊》在2025年3月採訪了喬治亞戰略分析中心有組織犯罪與執法研究中心的負責人Dr.
Lasha BREGVADZE:

「蘇聯解體後,喬治亞犯罪網路把目光投向西歐,其獨特而緊密的組織方式對西歐來說是一種全新挑戰,貧窮又讓紮根西歐的幫派,得以從喬治亞招聘更新鮮的血液….」

「從現在的比例來看,全球律賊群體中,超過60%是喬治亞公民….在這個複雜的時代,這種犯罪亞文化更可能成為混合戰爭的武器。」

如果說喬治亞的犯罪團伙在這場席捲歐洲的大規模偷書活動中是武器,那麼使用武器的是誰呢?

答案是俄羅斯買家。

2025年6月,因在立陶宛維爾紐斯大學圖書館盜竊17本書的Mikheil
Zamtaradze在法庭受審時聲稱,之所以會盜竊書籍,是受一名俄羅斯男子委託,他認為這個人是莫斯科拍賣行的高層,此人給他寄送了12本用於替換的偽造書籍,報酬是價值3萬美元的加密貨幣。

公開消息證實了盜竊與俄羅斯買家的聯繫,消息顯示華沙大學圖書館失竊的珍本中,至少有4本在2022年底和2023年通過莫斯科的LitFund拍賣出售。

LitFund拍賣行公布的圖片,帶有明顯的波蘭國家圖書館藏章,現已下架

俄語珍本在世界收藏市場所佔比例較小,國際藏家興趣寥寥,但近些年俄羅斯人對這些代表俄羅斯精神內核的珍本興趣高昂。

根據駐巴黎的俄羅斯藝術專家Ekaterina
Nikolaeva-Tendil的說法,這個黑暗市場的崛起很可能與俄烏衝突有關。她認為國際制裁涉及方方面面,俄羅斯富有的收藏家也陷入一場有錢無處花的困局。

多家媒體和一些調查人員認為,如此大規模針對俄文珍本的盜竊,很難不讓他們聯想到更大的陰謀。

目前,歐洲刑警組織的「普希金行動」尚未終結,真正的答案並不明確。考慮到目前緊張的地緣局勢,讓俄羅斯官方協助調查與歸還也顯得遙遙無期。

這是一個有關國際制裁、高漲的消費慾望、疏於防護的圖書館和狡猾組織組成的犯罪故事。但解決方案,遠沒有那麼幾個字詞堆疊起來那麼簡單。

唯一能作出改變的,大概是Tsirekidze被捕後接受採訪時說的那句話吧:

「半公斤黃金價值6萬美元,有22名武裝人員守衛。兩本價值6萬美元的書,卻只有一位年邁女士看管,甚至連監控都沒有。」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