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30 10 月

美宣揚佔上風,《經濟學人》卻說中國正贏得貿易戰

中美博弈來到了一個重要時刻,世界高度關注中美今天在馬來西亞開始的最新一輪接觸和之後可能在韓國舉行的決定性會晤,評估中美當前的競爭態勢。美方近日不斷亮牌,宣揚美方佔了上風,但經濟學人雜誌等直接戳破說:事實並非如此。

馬來西亞磋商從24日至27日,非常長。

經濟學人認為,「中國正在贏得貿易戰。它已經學會了像美國一樣有效地升級和報復。它正在試驗自己的域外貿易規則,從而改變了世界經濟的走向。」

那家英國雜誌總結說,白宮今年重換主人後,美對華軍事政策模稜兩可,但對中國的貿易施壓很明確,包括更高的關稅,對高科技貿易的更多管控,以及積極使用制裁手段。其目標是阻礙中國製造業的蓬勃發展,迫使中國在金融和商業上做出讓步,並減緩中國的技術發展。

經濟學人認為,6個月後,中國比美國更鬆了一口氣,原因有三。第一是,中國能夠承受美國的脅迫,並善於報復,實現了行話中所說的「升級主導地位」。中國學會了巧妙的反擊,中國加強稀土管控,對美國船舶徵收特別港務費,拒絕購買美國大豆,對美國來說都很奏效。

在針鋒相對的競爭中,中國正在通過反覆試驗制定一套新的全球貿易規範,這是中方第二個成功領域。中國改變了自己的貿易地理格局:截至今年9月,中國的商品出口增長了8%以上,而對美國的出口卻下降了27%。中國對稀土的出口管制制度使用了美國控制半導體行業的版本,中國成熟的製造業供應鏈和作為70多個國家最大貿易夥伴的地位幫助中國與美國進行貿易規則的競爭。

第三是,貿易戰強化了中國的政治凝聚力,而非相反。對中國人來說,美方的霸凌行為恰恰證明了中國最近十幾年打造科技工業超級大國計劃的正確性。

紐約時報也在研究韓國APEC會議之前的大國競爭形勢,它的一篇評論取了「特朗普的超級大國自殺行為」的標題。

文章認為,「特朗普對華盛頓戰後為鞏固自身權力與特權而設計的法律和制度發起了衝擊,關稅行動只是其中一個方面。世界正努力理解,當全球霸權國家背棄支撐其統治的體系時,這意味著什麼。在缺乏未來計劃且沒有自然繼任者的情況下,美國不僅在加速自身的衰落,更將世界推入一個混亂的時代。」

評論寫道,「縱觀現代史,戰爭屢屢摧毀全球體系,新的結構則在廢墟中重建。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及其盟友設計出一套管理國家間關係的體系……聯合國成為這一體系的主要治理機構,而世界貿易組織等其他規則與制度也隨後逐步建立。當時的美國處於國家力量的巔峰時期,而且是唯一一個未遭全面戰爭蹂躪的同盟國,成為這一新世界秩序的領導者與操盤者。」

文章說,「二戰後的國際體系之所以成功,恰恰在於它同樣惠及了美國的夥伴。政治、經濟與安全領域的合作為眾多國家創造了穩定性、可預測性及收益。」

而眼下,華盛頓正展開一場系統性的『焚毀行動』。「如今的美國政府非但未推行自由開放的貿易政策,反而實施了沉重的關稅,連帶著懲罰了美國的盟友以及本國消費者。」

紐約時報的評論接著寫道,「這是一場令人震驚的超級大國自殺行為:歷史上從未有過一個全球主導力量主動拆解支撐自身領導地位的體系,尤其是在這一體系仍為其帶來巨大利益的時候。」

文章認為,「這一時代的終結不會以一次劇烈震蕩告終,不會出現那種在歷史上催生新世界秩序的『大爆炸』式事件。實際上,未來幾年仍可以肯定,將是一段混亂的過渡期,其輪廓正逐漸顯現。美國仍將極具影響力,儘管其行為可能依然反覆無常、流於表演,舊有的機構無疑會繼續存在:聯合國仍將召開會議,世界貿易組織的法官仍會審理案件,但這些機構克服成員國間競爭與衝突本能的能力將顯著減弱。而從疫情到氣候變化,再到人工智慧等全球共同挑戰,或許將很大程度上得不到有效應對。」

紐約時報作為維護美國精英和建制派立場的媒體,其發表這篇評論的目的大概是警告美國已經失去聯合盟友共同遏制中國崛起的能力。這樣的悲觀目前充斥美國主流媒體。

老胡個人認為,不僅華盛頓的政治精英們,包括輿論精英都在看錯現代世界的本質。他們都認為世界本身是權力的零和運行,隨著中國崛起,美國或者遏制住中國,壓倒中國,或者萬劫不復。而世界的規則很可能在深刻改變,中國作為超級人口大國,而且文化底蘊深厚,有著許多時代的繁榮記憶,我們的崛起勢不可擋,而這種崛起並非意味著其他文明的厄運。

從今往後,無論貿易戰還是科技戰,擊不垮中國都是註定的,但沒有遏制住中國並非美國和西方的噩夢。從舊有的霸權思維走出來,它們會發現:退一步,海闊天空。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