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法國《快報》周刊網站10月24日報道,2025年前八個月,中國重新成為德國最大貿易夥伴,超越了2024年位居第一的美國。據路透社報道,今年1月至8月德國與中國的進出口貿易總額達1634億歐元,而與美國的貿易額為1628億歐元。
去年,美國終結了中國連續八年作為德國最大貿易夥伴的主導地位。然而,隨著特朗普重返白宮並恢復關稅政策,美國自身付出了代價。這些關稅導致德國對美出口驟降,2025年前八個月同比下跌7.4%,降至996億歐元。
7月28日,華盛頓與布魯塞爾達成的貿易協議規定,美國對歐洲產品加征15%關稅。德國汽車工業協會立即警告稱,這將「每年給德國汽車產業造成數十億損失,並在其轉型關鍵期帶來沉重壓力」。兩天後,德國汽車巨頭梅賽德斯-賓士宣布,2025年上半年凈利潤從61億歐元驟降至27億歐元,同比暴跌約56%。
德國批發和外貿協會主席迪爾克·揚杜拉向路透社表示:「美國關稅和貿易政策無疑是銷售額下降的重要原因。」他指出,美國對德國傳統出口產品(如汽車、機械和化工產品)的需求有所減少。
荷蘭國際集團宏觀經濟主管卡斯滕·布熱斯基認為,鑒於持續存在的關稅威脅和歐元走強,德國對美出口短期內難以復甦。
儘管2025年前八個月德國對華出口同比下降13.5%,至547億歐元,但德國自中國的進口額卻增長8.3%,達到1088億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