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28 10 月

懶鬼旅遊三件套,在打工人里殺瘋了?

眾所周知,世界上只有兩種旅遊人:

特種兵,和懶鬼。

一個人在年輕的時候,可以在機場的長椅上過夜,第二天繼續暴走3W步;

爬五嶽只需要兩天假,硬座能夠通拉薩。

懶鬼旅遊三件套,在打工人里殺瘋了?

當過幾年牛馬之後,一部分特種兵,已經直接退化成豌豆公主:

床墊軟點就腰疼、枕頭硬點就失眠。

肩不能挑、手不能扛,出門旅遊一天,步數不能超過2W。

每天上班通勤,就已經是一種重裝徒步。

「如果旅遊比上班還累,那為什麼不選擇在家躺平呢?」

這個夏天裡,一種「行李少」、「箱子輕」、「一切外包」、「旅遊像通勤」的懶人旅遊,開始悄悄流行起來。

「懶鬼式旅行」,快要成為當代年輕人的標配了。

懶鬼旅行三件套,拿捏多少出行人?

在b站搜索旅遊攻略,映入眼帘的就有這麼一條:

本來以為是低精力人福音,結果打開:

「旅遊要訣是打綁腿、保溫蓋毯、腰帶、跌打損傷葯;

袖套、護手、強光手電筒、手機鏡片……」

〓圖源:b站up主@阿禎吐槽

本來以為是低精力人旅行好物,結果是長征必備。低精力人一聽,還沒出門就累垮了。

而知名旅遊博主魯迅說過:

做的攻略越詳盡,帶的「必需品」越多,就越是在給自己找罪受。

現在,最會旅行的人,已經找到了「懶鬼旅遊三件套」。

主打一個,「除了手機、身份證必須隨身攜帶之外,其他行李能省則省——就像上班通勤一樣。」

〓這都是一些旅遊恐怖分子

首先,第一批「會聰明游」的人,已經把能叫得上號的行李,都換成了一次性用品:

一次性的內褲和一次性的襪子,幾乎成了旅行標配;

講究一點的旅客,購置一批一次性的毛巾、浴巾、雨衣,輕飄飄帶走,用完就扔,絕不佔用包里內存;

水杯也可以進化,一杯從高鐵站買的礦泉水,瓶子可以喝水可以漱口;

泡腳盆和臉盆也不用都帶了,一次性的奶茶袋子折一折,就能當盛水容器……

這些東西的妙處,一個字:輕

無論對行李箱空間,還是體力都十分友好。

要知道,普通旅行中,臟衣服才是行李里最沉、最占空間、最容易散發氣味的東西。

而能隨用隨丟的一次性用品,你,是懶人的智慧結晶!

〓圖源:小紅書@叢叄歲

當然,無論如何簡化,總有一些東西難以優化掉:換洗衣物、日常用品……

那麼就進入了懶鬼旅遊的第二招:

人貨分流。

最機智的人已經展開了迷思:

「既然我早就定好了酒店,那我把行李先寄走如何呢?」

行李快遞到酒店,先早幾天上路,自己隨後輕裝上陣;

等到前往下一個行程或者返程的時候,再同樣操作一番。

你不僅不用再像一個力工一樣,扛著大包小包之外;

也不用向領導和同事解釋,為什麼你周五拎著行李箱上班,

是不是周末要飛去度假、是不是耽誤項目進度、是不是並不重視工作……

要知道,偷偷度假,是當代白領最微妙的偷感了。

更進一步的是,如果你買的廉價航空時,人貨分離更能發揮奇效——

多少人,為了廉價機票萌生了「出去看看」的念頭,結果在機場被背刺。

一不留神因為超重,被扣了幾百塊的行李託運費,機票還沒行李貴。

為了省下這筆錢,多少人不得不與航司鬥智斗勇,在體重秤上反覆試驗,就為了那0.5的重量;

〓圖源:小紅書@旅行大彤子

但如果把行李提前寄出,通常只需要幾十塊錢的快遞費,就能輕鬆避開航空公司的「行李刺客」。

買一個舒心,買一個安心,買的也是「廉航真是沒浪費啊」的情緒價值。

而那些「只有在目的地才用得上的東西」,更應該直接寄到酒店。

比如登山用的羽絨服、滑雪用的雪具,還沒買,但齁重?

提前和酒店聯繫,再把收貨地址直接填到酒店。

既不佔用寶貴的行李空間,又省去了沿途攜帶的麻煩。

〓北京到崇禮,託運雪具的價格和高鐵票差不多貴了

更有甚者,已經將第一條和第二條結合了起來:

出發的前一天,提前買好一次性用品寄到酒店,抵達時拆開快遞,裡面已經備好接下來幾天的乾淨衣物和洗漱用品。

空著手來,空著手走。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當然,這些只適用於貼身衣物。

旅行更讓人頭疼的,是那些難以處理的大件衣物:一身汗的T恤、滿腿泥的牛仔褲,洗起來麻煩,收納起來折磨。

這就是懶鬼旅遊的第三招——

在線洗衣,上門取貨,異地寄送。

你只需要在酒店打包好,把地址填家裡,寄走,再繼續安心繼續旅程。

幾天後,回到家門口,迎接你的不是一包臭衣服,而是一堆洗得乾乾淨淨、疊得整整齊齊的衣服——完美閉環。

一個是「用完即棄」,一個是「穿完寄回」。

兩者結合,意味著旅行中幾乎不會產生「臟衣服」這種累贅。

什麼叫通勤式旅遊,什麼叫提桶跑路?

這是全世界最便利的高鐵,和最有性價比的物流,一起伺候咱一個人——

先當懶鬼的人,勇敢享受便利。

如果更進一步,你就會發現,行李箱里能精簡的東西簡直太多:

電子設備一堆,充電設備就要一大堆。

打工人帶個手機手錶電腦電子書,行李箱得塞兩三個線和頭。

〓老G的收藏be like

為了達成極致的輕量化,老G在購買了十幾個各種協議的充電頭、終於總結出了電量解決方案:

一台支持多協議的雙口卡片充電器,兩根磁吸自收納充電短線,有3C、能登機的超薄磁吸充電寶。

雖然只為行李減重幾十克,但是在懶人旅遊的哲學裡,少即是多。

帶鞋子也是一門學問,普通鞋子有了,拖鞋佔地面積也挺大——那乾脆穿一雙洞洞鞋好了。

即使它不好看、很懶人、略休閑。

但是帶一雙洞洞鞋,等於你帶了增高·暴走·踩水·百搭·洗澡的多項需求。

「別管好不好看了,誰舒服誰知道,大不了拍照別拍腳丫子了!」

從懶鬼旅行三件套,到絞盡腦汁減少行李,低精力人已經悟了:

「精力只有那麼多,為了在旅途上多一些開心,那就得在搬運過程中少一些煩心了!」

大家只是為了把有限的電量,用在該享受的地方。

畢竟,人偷懶起來,從來不嫌麻煩。

最懂旅遊的人,都在搞外包?

東西少帶只是第一步。

會旅遊的人,已經發現了這個世界的真諦:

在旅遊這件事上,一切皆可外包。甚至這個世界,就是一個巨大的外包公司。

最近的酒店行業,為了將自己推銷給客人,已經開始主動幫客人解決一些旅行中的問題——

除了存行李收快遞,像全季、亞朵這樣的中端酒店,可以提供相當不錯的洗衣服務。

幾萬塊的商用洗衣機,啥真絲羊絨都不在話下。洗得比家裡快,烘得比家裡干。

你如果有幾天的住宿需求,只需要把自己的臟衣服整理出來,然後打電話給前台來取。

幾個小時之後,就能收到洗好烘乾的衣服。

工作人員還會貼心地幫你摺疊整理,直接送到房間門口。

即使酒店沒有條件,大多數城市的付費洗衣店,同樣可以提供上門收取服務。

帶走的是乾乾淨淨的衣服,帶回家也是乾乾淨淨的,j人友好型出行。

此外,旅行中最複雜的內容——化妝,也能外包。

很多人旅遊中的一項重大任務——出片,往往就伴隨著大量的額外成本:

眼影、睫毛、隔離、口紅……

各種各樣的化妝品堪稱行李箱殺手,總覺得沒帶夠;而化妝本身則是潛在的時間殺手。

為了給自己的化妝包減重,女孩們研究出了各種各樣的小技巧:

不用帶高光、陰影、腮紅,因為現實里好看的妝效,上鏡常常看不出來;

與其背著大大的眼影盤,不如直接把常用色蹭在紙巾上帶走;

化妝的「邪修」套路中,最好用的可能反而是不化妝:

很多人出走半生之後才會發現,真正的出片神器其實是墨鏡……

也有很多人發現,與其早起兩小時,化一份不知道今天好不好用的妝;

不如化妝外包出去,換來一份更優質的睡眠。

於是,一些邪修化妝法出現了:找上門約妝。

不管是線上平台還是小紅書,上門出攤的化妝師都不難找。

提前聯繫好時間、地點、風格,就能讓妝容直接「送到你門口」。

一套妝完成後,妝師收拾工具離開,你只需換好服裝,就能從容出發。

減少了帶化妝品的重量,也減少了化妝的步驟。

以前需要整整兩個小時的「戰前準備」,現在只需要當個甩手掌柜。

別說化妝了,只要你願意,就連洗頭洗臉這樣的小事,都可以選擇外包。

酒店雖然有吹風機,但是功率往往不夠,超長頭髮的女孩男孩得磨蹭半天;

以及旅遊一整天,累得連手指都抬不起來的情況下,再去進行「洗頭髮」這種事情……工程量未免太大了。

幸好,在任何一座像樣點的城市,都不難找到專門的洗頭店。

只要一頓沙縣的錢,就能去享受一次頭皮按摩,甚至在護理椅上小憩一會兒——

頭髮乾淨了,午覺睡明白了,比在酒店舒適太多。

旅遊還有一大部分時間需要「拎帶揀買」,尤其伴手禮最浪費精力。

十幾年前凱斯的爸爸到日本旅遊,消息傳出,親朋好友總計七八十人來找凱爸幫忙帶馬桶圈和電飯煲,不知道的以為他是去進貨的。

這種事現在已經沒有了,不過伴手禮和紀念品,依然是旅遊中不小的負擔。

拉清單,挑挑揀揀;比價格,左顧右盼。

一件件一小禮品乍一看佔地不大,架不住帶得多啊!從同事到親友,面面俱到的後果,就是行李箱不經意地超負荷。

現在很多商店、景區小鋪支持線上下單、次日到家;

或者直接在旅途中,用本地電商下單,可以把紀念品寄到住處或家裡;

實在想現場買的,也可以在酒店讓前台代寄。

「只要我說我是在本地背回來的,誰會懷疑呢?反正都是心意!」

〓冬天非常難買的北京紫光園酸奶,已經能在門店寄回家了,簡直是造福人類

事已至此,聰明人已經發現了。

把「必須親力親為」的觀念從旅行里剔除,你就會發現,旅行可以被拆成一串可以外包的微任務:

洗衣服、化妝、拍照、買禮物、洗頭……每一項單拎出來都不值當浪費過多精力,卻往往能累垮一個人的旅行體驗。

外包的意義,就在於把這些瑣碎的小事交給別人,讓你把有限的精力留給真正的旅行體驗。

這是一種,屬於打工人的項目管理術:

外包有多好用,只有外包懂。

當我們在談論旅遊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誰說90後沒有時代紅利?

從某個角度說,能完成「通勤式旅遊」,也益於基礎設施高度完善、服務業極致發達。

現在的旅遊人,已經非常會「沒福硬享」了。

除了酒店會幫忙寄送東西,快遞會運送行李之外。

高鐵上不僅有飯,還有外賣,你可以吃的比想像的好很多;

如果你從最南要走到最北,路過美食大省但是不下車,也可以某魚上叫一份跑腿,直接把飯送到列車上。

如果是落地國內,在很多城市裡,要打發中轉或者等待時間也很容易——

24小時營業的足療店、洗浴、海底撈剛好和航班時刻錯峰對接。

住宿一定要在酒店嗎?一定要在床上嗎?一定得睡著嗎?

洗浴中心裡加30塊錢就能過夜,洗個大澡,再暢吃一波牛肉米粉、抄手肉包、蹄花飯。

等食物和時間都消化的差不多,再悠哉悠哉去趕車。

旅遊景點也樂於迎合「輕量級」遊客。

爬山有纜車沒什麼稀奇,現在的景點卷的是電梯。傳統的直梯速度太快、視野不佳,那咱就給山裝上手扶電梯:

高峽出平湖,高山變商場。

連以刺激為賣點的蹦極,如今也有了緩降模式:

連取經團隊都會翻船的漂流,現在也可以躺平了。

〓圖源:@鹿糰子

便利的基建和服務,給了每個人選擇旅遊方式的自由。

你可以選擇做一個特種兵,別說河北了,一個周末足夠你到另一個大洲打個來回;

你也可以選擇躺平式/擺爛式……旅遊:不想爬山、害怕蹦極、不帶行李……

同樣可以享受到旅行的樂趣。

對硬座直達拉薩的年輕人來說,青春的確沒有售價;

但是對需要從工作中抽離出來的打工人來說,體力是可以標價的。

如果說「特種兵旅遊」屬於年輕人的炫耀——是一種「我還能拼,我敢挑戰」的自我證明,

那麼「通勤式旅遊」更像是屬於低精力人群的自洽。

當你可以將洗衣、化妝、甚至購物的瑣事都外包時,你省下的是體力,但收穫的是自由。

「通勤式」或「躺平式」旅遊的出現,它承認了現代人的疲憊,並提供了優雅的解決方案。

它並不追求走得更遠、刷更多的景點,而是追求走得更輕、更舒適。

而願意花錢「活得舒適」,就是富養自己的第一步。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