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舍離」話題在社交平台上,有超過40億的瀏覽量和超4000萬的討論。其為一種生活的理念,主張通過「斷絕不需要之物」踐行減法生活,核心在於重新審視自己與物品的關係。
在這些帖子中,年輕人不單是學習各種收納整理的技巧方法,收拾自己的家,還有人為父母做「斷舍離」,在這個過程中,大都顯現出巨大的困難。
博主@是一隻小豆豆說,丟東西發生爭執後,她與母親相視哭泣,母親不願意扔三四十年前結婚時的舊被子,喜歡在直播間整箱整箱地購置廉價無用之物,這些都為她所不理解。
除了兩代人的觀念碰撞外,「衰老」這一命題也隨之浮現。
受訪者小蔣感慨,母親年輕時愛乾淨,一天掃三遍地,現在看著雜亂的廚房卻不知從何下手,感到有心無力。
另一受訪者小愷疑惑,一生勤儉、堅韌,慢慢被時代落下的姥姥,囤積廢品想通過自己的雙手掙錢,在身體機能一天天下降的情況下,姥姥是否曾被「如何獨立生活」的問題所困擾?
以下是三人的講述。
【1】桌子上過去插滿鮮花,如今堆滿保健品
小蔣 給母親家做「斷舍離」 用時3天
今年國慶我回家,想在廚房找一個水果叉子,把所有柜子都翻遍了,但堆放的雜物實在太多,怎麼都找不到,我一下就惱火了,下定決心要給我媽「斷舍離」。
我說,我們國慶節抽出兩三天時間收拾家,先別去玩了,反正也是堵車。
我媽今年62歲,從事美容方面的工作。家裡其實是這兩年才開始慢慢變得雜亂的。我和讀高中的妹妹從廚房裡收拾出來384個塑料袋,很多都是裝菜的袋子,已經很髒了,卻被揉成團堆在架子上。這個不鏽鋼架子是我去年回家時給我媽買的,是為了能多放一些牛奶和蔬果。
但架子上放滿了各種瓶瓶罐罐,都是沾滿了油的保健品:銀耳、血燕之類。水果牛奶依然被放在地上,旁邊則整箱整箱堆放著從各類短視頻平台購買的便宜商品。櫥櫃里的醬油都過期了,也還在用,不用的保溫瓶和砂鍋有十幾個擠在一起。窗戶已經有油垢了,她說有一年多沒有擦過。

雜亂的廚房。圖/受訪者社交賬號
我忍不住問媽,你現在怎麼這個樣子了?她年輕時不是這樣的,我小的時候,她很愛乾淨,家裡的一切都井井有條,地都是掃完就拖一遍,拖完還要蹲下來拿干抹布再擦一遍。床上的四件套基本是一周一洗,窗戶也是兩三個月就擦一次。我剛出去工作的時候,她來看我還會給我打掃衛生,一直念叨我弄得不幹凈。
我媽被問得有點手足無措,回答說,她也不想買那麼多東西,但是買的時候就什麼都想試一試,拿回來之後隨手一放就忘記了,看著雜亂的環境想收拾,卻不知道如何開始,最後只能站著發獃,有心無力,就沒有以前這個規劃性了。她最後總結,「我有點老糊塗了。」
我最大的感慨是,我媽她確實老了。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她年紀大了以後的那種力不從心。以前我回家,她一天要拖三四遍地。她其實很愛乾淨,也很有儀式感,往常家裡會訂周送制的鮮花,桌子上總是插滿鮮花,現在桌子上堆的都是保健品。陽台上的花也都枯死了,她說她養不好,我說怎麼會養不好呢?以前就養得挺好的。她說乏力,什麼都不想弄了。
我和妹妹把乾淨的塑料袋捲起來放著,不能用的丟掉,把窗戶的油垢擦乾淨,把過期的醬油扔掉,地掃完拖完,其實就花了5個小時,過程中收拾不是最累的,最累的是讓她同意把沒用的東西扔掉。為此她還一度生我的氣,有一次吵完後連晚飯都沒吃。
比如廚房的鍋,塗層都掉了,她卻說還能用,我又給她科普這會有害身體健康,扯了十幾分鐘。家裡的電水壺外殼都壞掉了,她說有什麼好扔的,我於是繼續科普萬一引發電路短路怎麼辦。那十幾個保溫杯,都是參加一些活動免費送的,我去淘寶問客服多少錢,拿給她看,她才相信原來確實不值錢。柜子里還搜出來很多漂亮琺琅鍋卻沒用過,她說以前覺得好看不捨得用,放在那裡,慢慢也就淡忘了。
最後花了三天時間,只把廚房和客廳的部分地方「斷舍離」乾淨了,我臨時要回去上班,就沒有繼續收拾。走之前我跟我媽約定,要維持好環境的整潔,過年回來我要檢查。
年輕人和老一輩的人發生了關於「斷舍離」問題,我覺得應該多從老一輩的生活狀態和他們的心理出發。從他們的角度去看這個社會的發展,他們有時是跟不上時代的變化,每天很多新的信息進入他們的視野里,他們的大腦可能接受不過來或來不及篩選。所以他們對這個社會的變化,有一種恐慌感。對於舊物就會產生一些依賴心理,覺得能給自己安全感。從我媽身上,我會有點恐懼,等我變老了,是不是也會這樣。
【2】賣出500元廢品,有啤酒瓶、小學教材和金屬門框
小愷 給姥姥做「斷舍離」 用時一天
姥姥住在一個四方的小院里,連著寬寬的門廊,養著幾隻乾淨的橘貓,院子里有棵四季常綠的常青樹。小時候,每當去姥姥家,坐在院子里,總覺得在哪都能曬到太陽,愜意極了。但是從三四年前開始,院子變得擁擠起來。
我和姥姥不在一個城市生活,回家往往在過年那幾天,那時沒覺得姥姥院子有多糟糕,只是堆積的東西越來越多,姥姥勤儉慣了,我沒覺得有何異樣,只是茶餘飯後,關於姥姥院子里的爭執越來越多。
大家的爭執點主要集中於:誰來勸勸,甚至說服姥姥不要再往家裡帶廢品。理由是,首先姥姥年事已高,撿廢品總是起個大早,捆著重重的廢品往家拖,有時甚至去翻垃圾桶,附近鄰居總來反映,「今天在哪又看見姥姥在拾廢品」,其次,拉回家的廢品層層堆積,堆得院子像個廢品回收站。
媽媽表態說,她找姥姥談過,但是姥姥不願意賣,理由是廢品站收的價格太低,要再等等。她也提到,每年也會軟磨硬泡,收拾變賣過一小部分,但是賣的速度跟不上姥姥撿的速度,一年年積累下來也就越來越多。
事情的轉折是去年夏天,那時候我回家休暑假,總是往姥姥家跑。廢品堆里應該是有什麼東西腐爛,只要我穿著短褲站在院子里,總被蚊子咬得一腿包。最要命的是,門口也被堆得滿滿當當,連一輛小型電動車都停不下。我決定跟眼前的廢品「一決高下」。
當然,我知道上了年紀的姥姥有自己的堅持,我幾次旁敲側擊問過她的意見,她的反應都是現在不是時候,「賣不上價」,而且在她眼裡,我還是個小孩,更不懂怎麼賣廢品。
而當我追問什麼時候才能「賣上價」時,她卻支支吾吾。我猜測她只是囤積慣了,過往的節儉習慣形成的,具體怎麼處理她也不太清楚。所以,我放棄商量的方式。不過我還是打電話詢問媽媽和舅舅的看法,他們都說支持,但有點擔心姥姥會埋怨。
一天,姥姥在舅舅家吃過午飯後睡著了。我和舅媽商定就趁這個時間段迅速行動。
時間緊任務重,能準備的東西不多,一人一副粗布手套、一個防晒衣,一包口罩。舅媽想到,廢品站在離家10分鐘車程的地方,又喊來表哥,讓他開著帶兜的三輪車來接應。
開始我們是分點收拾,發現廢品並非按種類碼放,每個地方都堆積著各種各樣的廢品。光把堆積的廢品拽開,就花費了不小的力氣。後來,舅媽建議,我們按照種類收集,先整理紙箱、書本等紙張類,再收拾塑料、金屬等,我負責尋,舅媽負責捆,表哥負責拉去廢品站去賣。
不知道拉了多少車,眼前的空間越來越多,但是出乎意料的廢品也越來越多。數不清的碎啤酒瓶,裡面還沉積著污水、已經不知道改了多少版的小學教材、我單人難以拽動的金屬門框、幾十斤重的麩子面,還有泡沫板、狗食等,一些能賣的,不能賣的,或許只是遺忘在廢品堆的物品,展開在眼前,很多莫名的情感也在腦子裡堆積。
我猜想一生勤儉、堅韌、倔強的姥姥,在身體機能一天天下降的情況下,是不是曾被「如何獨立生活」的問題所困擾。看著自己的孩子成家立業,繁衍後代,慢慢被時代落下的姥姥,還想通過自己的雙手賺點生活費。雖然錢不多,肯定不想給子孫添麻煩,撿一點是一點。
思考著,又收拾出一大堆難以歸類的廢品,分不清是醫療廢品還是化學品,我從之前的思緒跳出,下意識地感嘆:怎麼這些也撿回家?
那天從下午一點,一直收拾到快五點,鼻腔里被各種複雜的味道堵住,身上沾滿污垢,兩條腿被蟲子咬得全是紅包,表哥的三輪車來來回回不知道多少趟。最後,變賣了大部分廢品,換了500餘元。我們又把連廊和院子掃乾淨,潑上水,喊姥姥回來。

收拾前後對比。圖/受訪者提供
出乎意料的是,姥姥回來聽說我們賣了那麼多錢,滿心歡喜地左看右看,後來,她還搬來小木凳,坐在乾淨的門廊間,穿堂風吹得姥姥的短衫鼓鼓的,她說明天請鄰居婆婆來家玩,「這不比坐在空調房裡涼快」。
我撩起褲子,讓姥姥看我被蚊子叮的腿,還故意說自己要累病了,姥姥心疼得不行,我趁機跟她約法三章:「不準再亂撿東西回來,想撿只能撿紙張和瓶子類,酷暑和嚴冬不要出門撿。」
【3】收拾過程中有過許多爭執,我與母親邊吵邊哭
小豆 給母親家做「斷舍離」 用時20天
我是一個「斷舍離」自媒體博主,今年35歲,以前做月嫂工作,自從我把給母親老家做「斷舍離」大清潔的視頻發上網,受到一些網友的喜愛之後,我開始真正從事這個職業,主要收入是給有需求的顧客做「斷舍離」,一般是年輕人給家裡的老人點單,由於打掃時長基本是10天以上,一般一個月我只能接一單。
給母親做「斷舍離」其實我嘗試了三年。她今年57歲,第一次是2022年,我沒提前告訴她,直接到家裡開始收拾,她白天沒在家,會去經營自己開的小麵館。等我把廚房收拾出來,給她發去照片,說我幫你把廚房擦乾淨了,重複不要的用品丟掉了,抽油煙機也擦乾淨了,她聽到後卻很反感,情緒還比較激動,問我為什麼要插手她的事。我既意外又失落,還以為我做的這些事情能得到她的認可。
我才知道,孩子給家裡老人做清潔前,要盡量去溝通,讓他們有一個心理建設和接受的過程,而不是一上來就給她把東西扔光。
給我媽收拾房子總共花了20天,其中有一些時間是我拍攝剪輯視頻花費的,但哪怕不拍視頻,清潔起來也需要10天左右,旁人可能無法理解,但收拾這個老房子,就跟搬了一次家一樣。
家裡堆滿了我媽在各種直播間買的廉價翡翠、玉鐲子,還有十幾箱廉價酒,在衣櫃攢了一大堆不穿的衣服,還有一些快遞盒子,用完的,沒開封的,開封只看了一眼的,全堆在家裡,她有時候會抵禦不住那些直播間的誘惑,東西覺得便宜就買,一買就買一大堆又不用。

小豆收拾出來需要扔的部分東西。圖/受訪者提供
我問過她不會覺得不舒服嗎?她也皺起眉頭,有時看著這麼個亂糟糟的家,會感慨這還像個家嗎?我明白有一部分原因是她工作太忙,分不出精力,而我父親經常住在我爺爺家照顧生病的爺爺。但更大一部分原因是,我從記事起,家裡經常堆得亂糟糟的。
我媽其實並沒有「囤積癖」。我接到的顧客中,有些顧客家裡的老人喜歡撿破爛,囤東西,我們幫他一袋一袋地清出去之後,他會在深夜偷偷地去垃圾桶又把東西往回撿,不得已,我後來只好把垃圾丟到離他家遠一點的垃圾桶里。
在收拾的過程中,我跟我媽有過許多爭執,大多是我往外扔東西,但她不同意,比如一些枕巾、枕套和被罩,可能有三四十來年了,她當時結婚的時候用過的,已經破了髒了,她覺得可能有紀念意義不捨得扔。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在第20天,收拾馬上結束的時候,我倆一邊吵一邊哭,我哭她也哭。她責備我把她東西都丟了,我想著盡心儘力給她收拾,她卻一直埋怨我,臉色還極差,我沒忍住就哭了。但吵的過程,我們也把話都說開了,雙方心情都舒暢了一些。
當房子慢慢變得乾淨整潔之後,我能明顯察覺到她的變化,回家後少皺眉了一些,還會開視頻給我爸分享家裡的變化,對我也沒那麼大怨言了。而且我發現,她之後也能夠保持家裡的整潔,終於算是有了個好苗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