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方近來多次放風稱,中美或將在近日舉行會晤,討論大豆等貿易問題。美國總統特朗普日前表示,他對雙方最終達成貿易協議表示樂觀。
據香港《南華早報》29日報道,除貿易問題外,美國人還有小九九——想和中方討論跨國收養問題。

一個收養中國女孩的美國家庭 《南華早報》
報道稱,自1992年12月以來,超16萬名中國兒童被跨國收養,其中包括超過8.2萬名被美國家庭領養的兒童。2024年9月,中方調整了跨國收養政策,近270個美國家庭的收養程序受到影響。當前,這些家庭期盼美國總統特朗普可以在中美會晤中促成這一願望。
當地時間27日,一名白宮高級官員首次向《南華早報》回應表示,作為「美國優先」總統,特朗普已知曉他們的困境,「特朗普政府致力於支持美國家庭並保護兒童」。
該官員隨後竟妄議中方政策,聲稱中方停止美國家庭跨國收養的決定「不可接受」,美方「繼續呼籲中國政府允許這些家庭完成收養程序」。
據報道,白宮的回應讓美國家庭重新燃起希望。此前,這些家庭通過各種渠道上訴,希望將問題推至雙方最高層,但美國政府一直對此議題態度消極。
2024年,超過100名美國議員和33名州長致信美國時任總統拜登,但他並未將此議題納入高層會晤日程。特朗普政府上台後,這些家庭多次致信特朗普。但上個月,美國國務院官員曾建議他們另尋途徑,並坦言最終決定在中方手中。該官員還表示,此議題已在大使級提出,白宮「尚未」納入議程。
報道提醒說,儘管美國家庭抱持希望,但研究中美關係的專家警告稱,緊張的雙邊關係可能阻礙議題推進。長期研究中美合作的學者丹尼斯·西蒙說:「坦白說,如果一切順利、氛圍積極,此類請求更易獲批。如果風波不斷,我猜這類問題將排在列表底部。」
據外交部網站去年9月消息,有外媒記者提到,美國國務院稱,中國民政部已經通知美國政府,中國各地民政部門於當年8月28日起停止跨國收養工作。你能否證實並進一步介紹有關情況?
對此,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回應指出,中國政府調整了跨國收養政策,今後除「外國人來華收養三代以內旁系同輩血親的子女和繼子女」外,不再向國外送養兒童,這符合相關國際公約的精神。我們對有關國家政府、收養家庭希望收養中國兒童的願望和愛心表示感謝。具體情況建議向中方主管部門了解。
「跨國收養,早該結束了。」去年9月,觀察者網專欄作者袁野以此為題刊文稱。
袁野提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於1991年12月29日頒布,1992年4月正式實施。彼時改革開放事業方興未艾,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底子薄、基礎弱,年人均GDP只有幾百美元,普通家庭的生活條件與西方國家差距較大,社會福利體系尚未健全,無法充分保障所有孤兒得到必要的關懷與健康成長的環境,再加上重男輕女等舊思想作祟,放開跨國收養成為應對部分孤兒安置問題的一種現實選擇。
「然而,跨國收養畢竟並非長遠之策,」袁野表示,隨著中國的快速發展,我們的孩子已經不再需要遠涉重洋,去異國他鄉感受家庭的溫暖。最重要的是,社會經濟的全面進步顯著減少了孤兒的數量。
袁野提到,暫停跨國收養的原因,還包括對兒童販賣以及其他形式系統性虐待的擔憂。值得注意的是,美國作為收養中國兒童數量最多的國家,同時也是聯合國成員中唯一尚未批准《兒童權利公約》的國家。
據介紹,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國家採取措施限制跨國收養。
2013年,在一系列引人注目的虐待事件曝光後,俄羅斯禁止了美國家庭收養本國兒童,並明確表示將推動國內收養作為優先事項,旨在保證兒童能夠在本國文化和家庭環境中成長。出於對腐敗、兒童販賣以及不道德收養行為的擔憂,羅馬尼亞、瓜地馬拉、衣索比亞和哈薩克等國相繼禁止了跨國收養。出於人口安全考量,以色列亦禁止了跨國收養本國兒童。
此外,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韓國逐步減少了國際收養的數量,並推行了一系列旨在促進國內收養的政策,以期擺脫「兒童出口國」的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