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價位高聳入雲,看似搖搖欲墜卻一直驚驚漲,投資人想獲利了結卻又擔心與下一波漲勢失之交臂,該如何是好?基金經理人提供一個也許兩全其美的辦法,號稱既可降低股票投資風險、又不至於犧牲太多報酬:買「垃圾」債券。
聯博(AllianceBernstein)基金經理人團隊發表研究報告建議,投資人若想減持股票以降低股市曝險,不妨考慮高收益債券(俗稱「垃圾債」)。
MarketWatch報導,這份報告由聯博信貸部門主管史密斯與固定收益零售事業發展部主管李佛斯聯合執筆,他們寫道:「想留在股市,同時把資金抽離高風險持股的投資人,通常會尋求轉進投資級債券,藉此讓投資組合再平衡。政府公債和高品質信用資產,在多元化投資組合確實佔有一席之地;但我們相信,高收益公司債也值得注意,尤其在今天這種市況。」
報告指出,過去25年來,高收債平均年報酬率達7.6%,比美股標普500指數的9.8%遜色,但波動率幾乎少了一半。
報告說:「把一部分持股轉進高收債,投資人可顯著降低整體波動率,犧牲的投資報酬也相對偏低。再者,我們認為,現在高收債與股票之間的報酬與波動性關聯,甚至可能比往常都來得高,因為殖利率居高不下和經濟成長減緩的緣故。」
兩位基金經理人指出,在低成長時期,高收債實際表現比股票出色。而且,按往例來看,高本益比通常對應的是偏低的平均報酬率。他們說:「基於需求愈來愈遲緩且全球貿易萎縮,依我們之見,此刻部署高收債,或許正逢其時。」
但MarketWatch分析指出,這種操作可能有兩大潛在風險:
風險一,美國經濟可能正滑向衰退。歷史數據顯示,在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期間,高收債價值跌掉5%;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短暫的衰退期,更重挫8%。在那兩段危機期間,高收債表現沒股票那麼糟,卻也沒能像美國公債那般都呈現正報酬。投資級債券在海嘯期間是漲的,在疫情期間則小跌。
風險二,假如美國經濟並未減速,例如人工智慧(AI)真如科技巨人宣稱,帶動生產力大幅成長、使經濟脫胎換骨,那麼高收債表現仍可能比股票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