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0月30日,Meta股價開盤一度下跌13.5%,創下2024年4月以來最大跌幅。截至發稿,其股價報662.052美元,市值約為1.66萬億美元,當日市值蒸發了約226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6000億元)。

Meta最新披露的財報顯示,公司第三季度實現營收512.4億美元,同比增長26%,但凈利潤同比暴跌83%至27.1億美元,每股收益為1.05美元,遠低於市場預期的6.68美元。
Meta盈利「斷崖式」 下跌的核心原因,是美國總統特朗普推出的 「大而美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帶來的159.3億美元一次性非現金所得稅支出,該支出直接將公司有效稅率從去年同期的12%推升至87%。
此外,Meta
第三季度總成本費用為307億美元,同比上升32%,增速明顯快於26%的營收增速,導致運營利潤率從43%收窄至40%。
Meta在財報中表示,這筆巨額稅務支出源於 「大而美法案」
實施帶來的稅制調整,屬於一次性非現金支出,不影響公司實際現金流狀況。若剔除該影響,公司三季度凈利潤將增至186.4億美元,每股攤薄收益達7.25美元,不僅同比增長20%,更超過市場預期的6.69美元。
Meta創始人兼CEO馬克.扎克伯格在財報電話會上強調,短期稅務衝擊不會改變公司長期戰略,且法案將使公司在2025年剩餘時間及未來數年的美國聯邦現金稅支付大幅減少,長期將受益於稅制優化。
剝離短期稅務擾動後,Meta主營業務廣告業務表現尤為亮眼,三季度廣告收入達500.82億美元,同比增長26%,高於華爾街預期的485億美元,佔總營收比重超97%。Meta應用家族(含Facebook、Instagram等)日活躍用戶達35.4億人,同比增長8%,超出市場預期的35億人。
Meta公司還強調,由於歐盟可能要求調整廣告產品,或對歐洲營收造成重大負面影響。此外,美國多起青少年相關訴訟將於2026年開庭,也可能導致「重大損失」。分析認為,考慮到歐洲是Meta的重要市場,這一風險若兌現,將直接衝擊增長預期。
此外,Meta旗下元宇宙業務板塊Reality
Labs仍未擺脫高虧損狀態,該部門三季度營收4.7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2.7億美元激增74%,主要受益於新款AI眼鏡Meta
Ray-Ban Display的熱銷。但營收增長未能覆蓋高昂的研發與製造成本,Reality
Labs當季營業虧損仍達44.32億美元,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自2020年底以來累計虧損已超700億美元。Meta首席財務官蘇珊.李透露,由於今年未推出新VR頭顯,第四季度Reality
Labs營收預計將低於去年同期,AI眼鏡的增長紅利將被Quest頭顯的銷售疲軟抵消。
值得注意的是,Meta的支出規模也在持續攀升。公司將2025年總支出預期下限上調20億美元,至1160億~1180億美元,同比增幅達22%~24%;資本支出預期也從660億~720億美元上調至700億~720億美元,單三季度資本支出已達193.7億美元。
扎克伯格解釋稱,支出增長核心源於AI業務對算力的迫切需求,數據中心與雲服務基礎設施投入必須持續加碼,「這意味著在實現盈利前,我們需要進行更大規模的投資,但長期回報值得期待」。
蘇珊.李表示,2026年的資本支出增幅將顯著超過2025年,主要原因包括雲服務擴張、設備折舊以及AI人才薪酬成本上升,公司目前員工總數已達78450人,同比增長8%。
另據多家美國媒體22日報道,Meta計劃在人工智慧部門裁員約600人。這被視為公司在經歷大規模擴張後,為精簡架構、提升運營效率而採取的舉措。

據報道,本次裁員主要針對專註於人工智慧產品及基礎設施的團隊,並未波及新成立的TBD實驗室的員工,該實驗室此前高薪從OpenAI、蘋果等競爭對手處招募了眾多人工智慧方面的頂級研究人員。
報道稱,此次裁員是為了解決公司因早前為快速推進人工智慧項目而大規模招聘所產生的機構臃腫問題。據悉,近幾個月來,Meta一直在積極調整其人工智慧策略,力求跟上競爭對手的步伐,為此投入了數十億美元用於基礎設施項目和人才招聘。裁員後,Meta的人工智慧部門大約有3000名員工。受影響的員工可能會被安排至公司內部的其他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