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夥伴們,你們有沒有遇到這樣的情況……」鏡頭前,一個戴著眼鏡,下巴泛著青茬的中年男子語調沉穩,講述著自己的觀點,這便是被網友親切稱為「樸素大哥」的博主。
今年38歲的他,在某平台上擁有242萬粉絲,其作品聚焦教育、經濟和消費等領域,擅長將抽象概念轉化為生活場景類比,風格十分接地氣。他說,自己的初心就是想讓老百姓讀懂財經。
九派新聞注意到,他在賬號里自我介紹「人民大學管理學本科,經濟學碩士,從央企鐵飯碗混到了自媒體個體戶」。在視頻里,他說自己是從山東平度一個小山村裡走出的「小鎮做題家」,畢業後進入房地產、公募基金等行業,曾經也有一份年薪百萬的收入。
36歲,他毅然辭職選擇成為一名自媒體博主。問及轉型原因,他說感覺打工的日子也過夠了,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或者走上山巔,或者墜入深淵」。
他經歷過流量低迷,也曾因焦慮而走上「歪門邪道」,但最終還是堅持了自己的風格,找到破局之法。如今,他靠流量費和版權費已經足夠支撐生活,額外的廣告、帶貨也增加了他的收入,「(做自媒體)要比我原來上班掙得多」。
對話當事人。
【1】辭職信上寫「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九派新聞:你是何時轉型做自媒體的?
樸素大哥:最早是2018年,當時我在陽台養多肉,在網路上分享養多肉的知識,跟我主業沒關係,純屬業餘愛好。或許是自媒體紅利期,誰講誰都會火,或許是我講得比較好,沒做幾條視頻就火了。這也點燃了我對做自媒體的興趣。
九派新聞:然後呢?
樸素大哥:隔了一兩年後,我在全國百強的民營地產公司做融資,當時房地產市場較為低迷,工作壓力也比較大,整個融資團隊就被裁掉了。失業那段時間,我就覺得我養多肉也能講,財經應該也可以講,就重新起了個賬號講金融。接著也是因為做自媒體,被國內頭部的一家公募基金公司發現,又回到了金融行業。

樸素大哥講牛市的視頻獲得42萬點贊。圖/受訪者賬號截圖
九派新聞:同事知道你在兼職做自媒體嗎?
樸素大哥:當時有一個項目的慶功宴,我的一些同事就打趣說:「你是想當網紅嗎?」就把我的這些視頻翻出來,在酒桌上傳閱,挺尷尬。
九派新聞:為什麼選擇辭職?
樸素大哥:在公募基金幹了兩年,36歲時我辭職了。打工的日子感覺也過夠了,我還記得我辭職信上寫的內容,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或者走上山巔,或者墜入深淵。打工得到的東西,我基本得到了,並且擁有了一定積蓄,生活能有保障。其間自媒體賬號我做得斷斷續續,儘管號已經有點荒廢了,但還是積攢了七十萬的粉絲。
在我工作的那兩年,也算是自媒體的紅利期,跟我同期情況差不多的博主粉絲都在往上漲,我還是有點眼紅的。反正自己工作了那麼多年,想走出來試試。2023年開始全職做自媒體。
九派新聞:家裡人支持你的決定嗎?
樸素大哥:家裡人肯定是不支持的,但我能給我家裡人一個交代,即使我真的兩三年甚至五年掙不到錢,現金流也是不會斷的。而且人很多時候,還是得自己做決定,不一定非要聽家裡人的。
九派新聞:注意到你的賬號叫「樸素之道」,為什麼會想取這個名字?
樸素大哥:最開始叫樸素財經,隨著我年齡的增大,閱歷的增多,讀的書也越來越多,尤其是做自媒體的這些年,自己的認知也在不斷提升。而且自媒體寫稿、錄視頻是對自己幫助很大的一件事。
從一開始只講財經,到各領域都會涉足。無論是經濟、金融還是教育,很多時候它們的底層邏輯是一致。慢慢地,講得多了,思維也會往外擴,很多事情都會有自己的觀點,這才把賬號名字改為「樸素之道」。
【2】流量低迷的破局之道,還是要做回自己
九派新聞:每天發布視頻前會做哪些準備?
樸素大哥:也沒什麼準備,每天想到一個寫一個,像寫一篇高考作文。其實當自媒體博主有一個特點,就是你看到一個點,就會自然而然想著能不能變成一條視頻,變成一篇文章。
比如說在讀書過程中,或者刷到其他博主視頻,跟朋友聊天過程中,甚至教育孩子的過程。這些場景下你萌發的觀念,就可以把它寫下來當成素材。有時候我會先記下一兩句,然後晚上再把它寫下來,有時候也會立刻寫。一個視頻一般就是一篇文稿,原則是不關心文稿長短、視頻長短,就是把這件事說明白。
九派新聞:為什麼選擇出鏡露臉?
樸素大哥:我其實最初是不出鏡講話的,用動畫、文字等製作畫面,但後來覺得觀眾更能記住一張臉,再加上露臉的效率是最高的。我的一個理念就是用最小的時間成本、金錢成本完成一件事情的投入,所以就選擇露臉。

樸素大哥賬號簡介。圖/受訪者賬號截圖
九派新聞:視頻賬號流量有過低迷的時候嗎?
樸素大哥:在私募基金工作的時候,那兩年工作也挺舒服的,但人都有惰性,賬號就不怎麼更新了,然後流量就很低迷。我還把那兩年的視頻隱藏起來了。
我剛辭職的時候也一直掉粉,從八十萬掉到了七十萬。掉粉到七十萬後,又過了將近十個月,這十個月內我講什麼也還是沒人聽。後來我堅持日更,情況就慢慢好轉了,到現在我也努力保持日更。
九派新聞:你是如何應對的?
樸素大哥:流量低迷時,我也學了一些現在看起來有點歪門邪道,為迎合觀眾的方式,比如如何在視頻里加鉤子,如何開頭。但現在看來,做自媒體還是要堅持做自己。這個觀點我也講過很多次,堅持做自己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但最終你會發現破局之道,還是要做回自己。
九派新聞:現在還會對流量變化感到焦慮嗎?
樸素大哥:低迷的時候、賬號流量剛恢復起色時,我會比較關注流量,也比較焦慮,經常去後台刷新。但現在已經不會了,其實只要把你的想法表達出來,不管講什麼,都會有人願意傾聽,願意出來跟你互動。
九派新聞:有過創作瓶頸嗎?
樸素大哥:我覺得這個是隨著你創作時間越長、知識的增長,講的話題是越來越多的,只要是以生產內容為主的博主,我覺得未來的路會越走越寬,但如果你要是為了掙快錢,這個路會越走越窄。
【3】想把有價值的財經報告翻譯給老百姓
九派新聞:網友覺得你的視頻很接地氣,多用比喻描述抽象的概念,你是如何做到的?
樸素大哥:有人曾說過,當你把一個東西了解透徹了,你就會用生活中常見的東西比喻講出來。我經常拿生活中的場景舉例,最初做這個賬號也就是抱著用最樸素的語言給大家講清楚的想法。那時金融行業養了很多研究員,可不管是券商研究員,還是基金研究員,這些都是高學歷人才,但他們寫的很多報告,都難以讓老百姓看到,讓老百姓理解。
但金融的本質,不管是銀行、信託還是券商,最後都是要面對老百姓的,所以當時我跟我同事吹牛,我說我想改變金融研究員這個行業,我要把這些有價值的報告翻譯給老百姓,讓他們能夠看懂。這也是我當初做賬號講財經的一個初心,然後就一直保持使用樸素的語言。

樸素大哥的工作室。圖/視頻截圖
九派新聞:觀點有不被認可的時候嗎?
樸素大哥:觀點不被認可,是幾乎每天都會發生的一件事,這個很正常。我覺得在人文社科領域,沒有任何一條所謂的規律或者說公理,是大家沒有反對意見的。但我覺得這個挺好,若批評不自由,則讚美無意義。
我是歡迎大家來批評和反對的,道理不辯不明。如果真的來討論問題,我還是願意跟他交流的,但如果是觀點不一致直接人身攻擊、謾罵的那種,我就會一笑而過了。其實我的很多靈感都是從我的評論區中獲得,現在有點太多了,看不過來了。
九派新聞:此前的人生經歷對你做自媒體帶來了哪些優勢?
樸素大哥:不管是學習還是工作,都是我人生價值觀形成的過程,所以走過的每一步都算數,都對我做自媒體有幫助。
九派新聞:如今成為一名自媒體博主,你認為最大的成就感來源於何處?
樸素大哥:我認為人性中還是有這種被看到,被互動的一種需求存在。大家發個朋友圈,肯定是希望被點贊的,願意被評論的。如果你被看到、被互動、被認可,內心是能夠得到一種價值感的。另外,我發布視頻也希望能幫助到大家,我不知道自己所謂的答疑解惑有沒有用,但從粉絲的反饋來看,它是有用的。
九派新聞:相較於此前年薪百萬的工作,做自媒體的收入如何?
樸素大哥:像我更新視頻,光流量費和版權費都已經足夠支撐生活了。再加上接接廣告、帶帶貨,收入也挺可觀的,要比我原來上班掙得多。我原先上班年薪百萬,但它不是一個可持續的過程。
九派新聞:對於未來賬號的內容深耕,你做了什麼規劃?
樸素大哥:未來賬號內容規劃,我沒什麼想法。原先在單位時我就特別討厭各種預測、規劃和流程。我其實辭職的另外一個原因是,想要按照自己的節奏來工作。現在就我一個人做賬號,可能未來會招幾個人。我打算下周開始賣書,堅持下去你就會發現越來越多想法和資源,彙集起來就能夠成為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