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的時候還是好好的,就40多分鐘,孩子就沒了。」雲南省昭通市昭陽區守望鄉羅家包包村村民陳麗華告訴中國新聞周刊,9月10日,25歲的女兒呂珂宇在親戚劉某奎家參加喪宴時,被突然倒塌的圍牆砸中身亡。
事故共造成6人死亡,多人受傷。呂珂宇的姑姑呂國瓊也不幸遇難。陳麗華說,另有3人重傷。事發地村民劉女士對中國新聞周刊說,重傷者中,有兩名幼童,分別3歲多和7歲多,「抱出來時都哭不出來了,等不及救護車,家人直接開車送去醫院」。目前,兩幼童已出院。
事發至今已有51天。除仍在昭陽區殯儀館的呂珂宇外,其他5名遇難者均已火化。陳麗華說:「我也不想讓她躺在冰櫃裡面凍著,我心疼孩子一直擺在那裡,但是孩子不能這麼不清不楚地就死了,我們需要公布調查結論。」
「一眨眼的工夫,就倒平了」
9月初,呂珂宇家接到了表親劉某奎父親去世的消息,通知要在9月10日「燒紙」掛禮。劉某奎家住劉家灣灣村,距離呂家僅有兩三公里。
據陳麗華了解,這場宴席擺了上百桌,分了兩輪進行。劉某奎家地方不夠用,還借用了鄰居家院壩。呂珂宇參加的是第二輪,就在劉某奎鄰居家的院壩中。

事發現場 圖/受訪者提供
一名在場的輕傷目擊者對中國新聞周刊回憶,宴席橫豎各3桌,每桌約10人。呂珂宇與呂國瓊坐在靠牆的位置,這道水泥磚牆約10米長,
3米高,自己坐在牆對面。當天有雨,開席前院壩上方已搭好篷布遮雨。篷布一端系在牆上的鐵絲上,另一端連著旁邊的樓房。
「眼看著牆塌下來,一眨眼的工夫,就倒平了。」目擊者說,牆倒後,遇難者家屬和村民們哭喊聲一片。大家徒手搬磚救人,約半個小時後,幾位村民陸續被扒出來。「被牆打倒的人個個身體都變形了,沒有一個有生命跡象。」
當晚,在廣州工作的陳麗華接到呂珂宇大伯的電話說「小孩沒在了」,她一度以為是外出去玩,直到對方說「被牆砸死了」,「我整個人就蒙了,說不出話來」。

牆體倒塌後,桌凳被砸扁。圖/受訪者提供
買不到當晚回家的機票,直至第二天17時許,陳麗華才輾轉趕回昭通,在殯儀館裡,看到女兒與呂國瓊並排躺在水晶棺里。
昭通市公安局昭陽分局出具的《鑒定意見通知書》顯示:呂珂宇符合鈍性外力作用致胸部多器官損傷死亡;呂國瓊符合鈍性外力作用致顱腦損傷及胸部損傷死亡。

警方出具的鑒定意見通知書。圖/受訪者提供
多位遇難者家屬向中國新聞周刊提供的資料顯示,6名死者中有5女1男,年齡最大者為60歲。劉女士說,31歲的男子劉某某,去年剛結婚,其妻懷有身孕。
5戶遇難家庭各賠14.6萬元
9月12日,6戶遇難者家屬被召集開協調會。陳麗華說,當時有多個部門出席,會上宣布已經成立了聯合調查組。
隨後,會議重點轉向遺體火化與賠償事宜。有遇難者家屬對中國新聞周刊稱,「他們說是天災,誰也沒有責任,政府可以救助一點,辦喪事的主家還沒說賠多少錢」。家屬們當場拒絕。
幾日後,鄉政府、應急和民政部門提出,政府出資6.6萬元,劉家賠8萬元,每戶共賠14.6萬元,條件是立即火化遺體安葬。
最終,除陳麗華外,其他5戶陸續簽下協議。「不是認同處理方案,只是撐不下去了。」上述遇難者家屬稱,首個簽字的家屬是「家裡又死人又有娃受傷住院,殯儀館和醫院兩邊跑照管不了,就簽了」。
其餘幾戶則在多次勸說後簽字,「他們說別人都簽了,再拖也沒用」。

呂珂宇和姑姑呂國瓊的遺體擺在殯儀館。圖/受訪者提供
陳麗華拒絕簽字。「女兒養了20多年,怎麼死的都不清不楚。我需要個說法,哪怕一分錢不要,也要查清真相。」
她說,隨著其他遇難者遺體被拉去火化,當地幹部多次上門勸說,稱殯儀館費用已結清,若不火化女兒,後續費用將自理,政府補助也將「過期作廢」。
牆為何會塌?
關於牆倒的原因,上述目擊者推測,是篷布積水過重壓垮了圍牆。他說,這堵牆兩端無轉角,篷布上幾乎沒有留排水坡度,「估計積水有幾千斤」。
多名守望鄉的村民也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當地極少有類似這種單面隔牆。劉女士說,這種缺乏拐角的隔牆牆體會導致承重不足,平鋪的篷布一端拴在隔牆上,當天暴雨持續數小時,「水積在篷布頂上流不出去,重量太大,把牆拉倒了」。
她介紹,當地紅白事操辦一般會有幾個「主管」負責,提前安排。過去搭棚避雨時,「主管」都會安排用鋼管支撐;即便篷布拴在圍牆上,那些圍牆也多為牆體周圍圍起來、有拐角的結構,「雨太大,棚子搭得臨時,多方面因素疊加,才出了事」。她認為,像劉家這種牆體情況,如果當時用鋼管支架或不將篷布拴在牆上,牆也不會倒了,「有一點屬於人禍吧」。
上述目擊者也直言,拉篷布者有直接責任,「篷布本來就是拉起來遮雨的,遮雨就要考慮排水,不考慮排水,就是重大疏忽」。
截至10月31日,陳麗華仍未收到調查報告。其間,當地多位負責人聯繫陳麗華家,「打了很多次電話,又讓我們過去好多趟,問我們什麼要求,讓先火化」。陳麗華想知道調查結果,被告知鄉里已按流程上報給省里,「說已經有結果了,定的就是意外」。
陳麗華認為,即使是意外,因天災而起,也應該形成書面報告,公開事件原因,而非僅口頭回復。
比如,那堵孤零零的牆為何存在?是否為危牆?牆又為什麼會倒?為什麼沒人檢查?她還質疑,當地早有規定禁止大規模辦宴席,「為什麼當日仍擺出上百桌,這麼多人仍能聚在一起?」
多名知情人士向中國新聞周刊證實,這場喪宴確曾上報鄉里。
就上述情況,中國新聞周刊致電守望鄉一位對接此事的工作人員,對方在記者表明身份後稱「聽不到」,再次撥打後,電話無人接聽。昭陽區委宣傳部及昭陽區應急管理局工作人員均表示
「自己是新來的,不清楚情況」。截至發稿,未收到回復。
中國新聞周刊多次嘗試聯繫劉某奎,電話無人接聽。
陳麗華曾多次在網上留言詢問調查進展,她向中國新聞周刊提供的一張回復截圖顯示,公安部門正在對事故原因進行調查,最終具體原因待公安、應急管理等相關部門核實後上報,後續處置情況將及時進行更新。
她也致電昭陽區應急管理局,被告知「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