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近期曝出多名教師集體發聲,控訴被長期拖欠工資和社保繳費。事件迅速引發社會關注。四川岳池縣師達實驗學校(民辦),在校學生3533名。隸屬於四川冬石教育管理集團。自2024年1月起,持續近兩年,全校325名教師遭長期欠薪,社保斷繳。2025年9月新學期收取的約4000萬元學費,被集團挪用。教師曾通過勞動仲裁、法院訴訟勝訴,但學校以「集團無資金」為由拒不執行。:岳池縣教體局回應「情況屬實」,並強調「民辦學校工資由企業自主負責,干預作用有限」。此次事件暴露了民辦教育監管的缺位,集團公司將學校作為融資工具,教育資金與其他項目混同管理,債務風險傳導至師生。網友評論:這不僅僅是經濟問題,更威脅到教育事業的根基和教師群體的尊嚴。想像一下,辛勤耕耘於三尺講台的老師們,竟因「薪水不翼而飛」而陷入生活困境,這直接折射出教育管理中的深層漏洞。令人心痛的是教育淪為資本最脆弱的犧牲品,民辦學校便成了房地產等資本的「提款機」。民辦學校欠薪是法治與監管不到位的畸形產物,若放任其常態化,將既損害教師基本權益,也破壞教育生態和市場信用,最終傷害的是學生受教育權。有關部門必須加強財務監管,建立風險預警機制,實施常態化審計,以制度保障教師權益,不能因「民辦」性質而置身事外。
近年來,教師拖欠工資事件在全國多地頻發,涉及民辦學校、公辦特崗教師及培訓機構兼職人員等多個群體。根據教育部統計,2024年全國教育系統欠薪投訴超3.2萬件,其中72%涉及變相延長工時或加班費爭議。地域覆蓋:四川、江西、湖南、河南等多省份均曝出欠薪案例,欠薪時長普遍達6-12個月。
江西樟樹市濱江中學(公辦)拖欠200餘名教師8個月加班費(早晚自習及周末補課費),教育局回應:「教師應具奉獻精神」,並稱因「雙休政策限制無法收費」。
湖南永州萍洲高級中學(民辦)教師因欠薪集體罷課,學校賬面僅剩3000元,而學生每學期學費達1.58萬元,家長質疑數千萬學費去向。
陝西渭南曾發生289名特崗教師被拖欠工資事件,經紀委介入後補發每人2.6萬餘元。(公辦)
河南開封一(民辦)小學因欠薪導致停課,當地已協調學生分流安置。
四川南江縣因稅收增長停滯、土地財政萎縮,無力承擔教師社保單位繳納部分,斷繳長達18個月。
大連科技學院更上演荒誕一幕:背負35億元債務、賬戶被凍結,卻照常招收2900多名新生,還宣傳「星級酒店」式宿舍,每年收取2.6萬至2.8萬元學費的資金去向成謎。
以上是2024-2025年典型案例,欠薪問題呈現「民辦關聯資本風險」與「基層財政困局」雙軌並行趨勢。教師權益保障需強化資金監管與法律執行,避免教育成為資本或財政壓力的轉嫁對象。
事件經過
近日,四川岳池縣師達實驗學校教師通過網路平台反映長期被拖欠工資、社保斷繳等問題,數千萬學費被填房地產窟窿。
2025年10月28日,岳池縣師達實驗學校的舒老師(化名)工資條顯示「2025年9月實發工資:1800元」——這是學校自9月以來,唯一一次「部分發薪」,而2025年七八月、2024-2025學年上學期的工資,至今仍處於「拖欠狀態」。
舒老師是2020年入職,原本每月應發工資8500元,扣除社保公積金後,實發約6800元。可從2024年下半年開始,工資發放就變得「斷斷續續」:2024年10月的工資拖到12月才發,2025年1月只發了3000元,2月至6月更是分文未發,直到7月放暑假前,才補發了2月的部分工資(2000元)。舒老師打開「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台」,頁面顯示:「2024年1月-2025年10月,養老保險繳費狀態:僅2024年6月正常繳費,其餘月份均為『欠繳』」;公積金賬戶則顯示「2024年1月至今,無繳費記錄」。
2025年3月,20多名教師一起向岳池縣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提交申請,要求學校補發工資、補繳社保;5月,部分教師向法院提起訴訟,法院判決「學校需在15日內支付欠薪」,可學校以「集團無資金」為由,拒不執行。四川省教育廳也曾介入溝通,要求學校「優先保障教師權益」,學校卻在9月、10月兩次承諾發薪——9月說「國慶前結清七八月工資」,10月又說「10月20日前發放」,最終均未兌現,僅少數教師收到數百至2000元不等的「臨時生活費」。
2025年9月新學期開學,學校收取了3533名學生的學費不到4000萬。9月中旬,教師們就從財務處工作人員口中得知,「學費全被集團調走了,用來還高利貸和填補房地產項目的虧損窟窿」。
隨著教師們通過網路平台爆料,事件引發社會關注後,岳池縣教育科技和體育局終於作出回應。
10月17日:岳池縣教體局回應「情況屬實」,要求11月10日前補發欠薪。
10月30日:教育局召開多部門協調會,但強調「民辦學校工資由企業自主負責,干預作用有限」。教師普遍悲觀:「發不發是另一回事」。
學校的教學秩序,也因欠薪問題受到影響。課堂質量下降。讓家長擔憂的是,若教師大量流失,孩子的學業將受到嚴重影響——「當初選擇這所民辦學校,就是看中它的教學質量,現在老師都沒心思上課」。
網友評論
閑雲戰鶴:教育資金竟成地產「救火隊」,千萬學費被挪,教師淪為「欠薪白工」。社保斷繳、公積金懸空,合法權利被當「可割韭菜」。必須嚴查資金去向,追究刑責,補上工資社保,讓學校回歸育人本位,而非開發商提款機。
嘉善老顧:輿情是怎麼生成的,說到底就是客觀存在問題沒有得到及時的解決。教師被欠薪欠繳社保,不太相信教育和人社部門一點不知情。事情一傳到網路上,輿情就是命令,當地相關部門肯定已經聞風而動了。也難怪老百姓願意把事情捅網上去,就是對線下反映問題的解決機制失去信心了。
茶發廚:學費未存入專用賬戶,集團可隨意調用;地方未落實動態監測機制。教育資產與地產項目混同管理,學校被抵押貸款,債務連帶責任蔓延。失信主體未退出教育領域,挪用資金未追刑責,違法成本過低。
環聞財經-肖力軍:學費填了地產窟窿:民辦教育的資金”暗雷”炸疼了誰?「剛交的一萬多學費,竟成了房地產公司的高利貸還款?」四川岳池縣師達實驗學校一位家長的質疑,戳中了當下民辦教育資金監管的痛點。
薛小軾:這種情況真的就沒人治得了嗎?當地教育主管部門應依法對其強制性監管:所有學雜費、財政補助、捐贈收入進入教育主管部門備案的「監管專戶」,學校、銀行、教育局三方簽訂協議,任何大額划出須經教育局電子審核,杜絕大額挪用。每學期開學前,學校把工資預算、社保預算、還貸計劃同時報教育局和開戶銀行,銀行按「先工資、後還貸」順序撥付;擅自改變用途即觸發停付。
@RY儒雅20170219:岳池事件是資本綁架教育的典型樣本:當房地產窟窿吞噬學費,教師淪為最脆弱犧牲品。
狐度工作室:近日,有媒體報道,四川岳池縣師達實驗學校因所屬房地產集團虧損,竟將新學期數千萬學費挪用填補債務,導致教師長期被拖欠工資、社保斷繳。當地教育局回應稱學校為民辦,干預作用有限。這一說法難以服眾。根據國家相關規定,民辦學校收費須納入備案賬戶統一管理,優先保障教職工待遇。該校早被列入失信名單,風險早已顯現,若教育部門落實資金監管,本可避免學費被挪用。如今地產行業不似前幾年紅火,「教育地產」風險凸顯,民辦校資金鏈斷裂,不僅損害教師權益,更威脅學生受教育權。有關部門必須加強財務監管,建立風險預警機制,實施常態化審計,以制度保障教師權益,不能因「民辦」性質而置身事外。
劉維鈞決策輿論: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多類型輿論交織的案例。
核心分析:三類決策輿論的複合作用。此事件清晰地展現了決策評價輿論→決策監督輿論→決策驅動輿論的完整輿論演進鏈條。
1.教師們通過網路平台公開反映問題,這一行為本身首先構成了強烈的決策評價輿論。教師們評價的是學校資方(乃至其背後的教育集團)做出的「挪用學費填補房地產窟窿」、「拖欠教師薪資社保」等一系列壞的決策。輿論直接指向這些決策已經造成的惡劣結果——教師合法權益被嚴重損害。這是一種基於事實的、總結性的批評。正如定義所說,決策評價輿論「不限於權責範圍」,即普通教師乃至公眾,都有權對任何他們看到的「壞的決策」進行公開觀摩和批評。教師們的曝光,正是行使了這一權利,將暗箱操作的不公決策置於輿論的陽光下。
2.當事件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後,輿論的性質開始升級,轉變為決策監督輿論。此時,輿論壓力主要指向了有權責進行干預的公共部門,如當地的教育局、人社局、政府等。這些機構對民辦學校的規範運營、勞動法的執行負有法定的監督責任。輿論所要求的監督,是基於「學校應合法經營」、「保障勞動者權益」這些具備正當性的規則。輿論正是在「權責範圍內」督促公權力機構履行其「檢查挑剔」的職責,對學校的違規決策進行糾正。如果說教師曝光是「控訴」,那麼社會輿論形成後,就是對監督者喊話「請履行職責」。前者是泛化的評價,後者是針對特定責任主體的督促。
3.整個輿論事件的最終歸宿,是形成強大的決策驅動輿論,旨在推動相關決策主體做出實質性的改變。驅動學校資方做出「補發薪資、補繳社保」的決策。更關鍵的是,驅動地方政府做出「介入調查、依法處置、維護穩定」的決策。輿論指向的是「尚未發生但必須發生的事情」——即問題的公正解決。輿論的核心是維護普通勞動者的基本權益,這具有堅實的道德基礎和廣泛的民意共鳴,是典型的「人民性輿論」。輿論所驅動的,並非是情緒化的宣洩,而是要求依據《勞動法》、《民辦教育促進法》等現有法律法規(科學規則)來解決問題,這本身就是呼籲一個「科學決策」的過程。
總結:教師們通過發起決策評價輿論(揭露壞決策)引發關注,進而形成決策監督輿論(督促公權力履職),最終彙集成強大的決策驅動輿論,其根本目的是驅動資方和政府部門做出「解決問題」的正義決策。整個過程中,「維護教師權益」這一「人民性」訴求,與「依法處置」這一「科學性」要求緊密結合,充分體現了決策輿論學的核心精神。
地圖雜貨鋪:教育經費絕對不能挪用,這是任何一個文明社會的底線。教育經費的每一分,都代表著孩子的未來與國家的希望。它不是可被權宜之計支配的「預算餘額」,而是知識體系與公民素養的根基。如果教育的資金被挪作他用,無論名目多麼正當,本質上都是對公共信任的褻瀆,對未來的一種掠奪。美國教育家杜威曾說,教育即生長。可一旦資源被腐蝕,生長便被扭曲。從鄉村校舍的修繕到教師待遇的保障,從科研儀器的購置到學生午餐的營養,每一筆教育經費的去向都決定著教育公平是否真實存在。挪用教育經費意味著讓孩子在漏雨的教室里讀書,讓教師在低薪與疲憊中透支熱情,讓科研計劃在資金缺口中夭折。這樣的社會,終將為自己的短視付出代價。一個國家若想走向長遠繁榮,必須敬畏教育,敬畏每一個學習的機會。經費管理的透明度與問責制度,不只是防腐機制,更是國家精神的體現。教育經費必須專款專用,不容妥協,不容僥倖。因為在教育這件事上,浪費可以彌補,延誤也能修正,唯獨挪用,動搖的是根本。

來源:民生觀察網
原文標題:四川多名教師因欠薪斷保維權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