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5 11 月

放弃百万年薪,98年清华硕士在出租屋造出机器手

放弃百万年薪,98年清华硕士在出租屋造出机器手

近两年,具身智能热度攀升,人形机器人成为焦点。

在这场具身智能与机器人浪潮中,95后极客、星际光年创始人位德浩,创业初期,在出租屋攻坚人形机器人的核心部件——灵巧手。作为机器人走向物理世界的“最后一厘米”,灵巧手研发难度极高,连马斯克也承认,特斯拉Optimus的“手”是设计中最难的部分。

为突破高灵巧性、强适应性与高智能的平衡难题,位德浩凭借自研绳驱方案,在实现高自由度与可靠性的同时,将灵巧手成本从行业高端产品的百万元级,显著降低至具有商业化潜力的万元级别。

灵巧手赛道正处爆发前夜。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2025年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蓝皮书》数据:预计到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销量将突破500万台,市场规模达4000亿美元。作为占整机成本约30%的核心部件,灵巧手已成为产业链关键制高点,吸引海内外企业加速布局。

技术路径上,海外企业聚焦“技术高地”,追求更高自由度与系统升级,但面临高成本与长周期挑战;国内团队则依托供应链与场景优势,专注“量产平原”,推动产品快速迭代。正如峰瑞资本投资副总裁颜黔杭所言:“在具身智能领域,海外企业擅长从0到1,中国团队擅长从1到100。”

面对广阔前景,2025年,位德浩拒绝多个百万年薪offer,带领年轻团队投身创业。他的技术洞察与行动力,也促使峰瑞资本果断押注。

颜黔杭评价他:“典型的极客,动手能力强,毕业就创业,非常有勇气。”但位德浩也清醒地意识到,从技术极客到合格CEO之间,仍有一道必须跨越的鸿沟。

近日,星际光年近日完成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赛纳资本、普华资本领投,柯熙创投跟投,深渡资本担任财务顾问。资金将主要用于灵巧操作底层技术攻关、灵巧手操作系统(小脑模型)研发及核心团队扩张。

本期《有料时间》,我们邀请到星际光年创始人&CEO位德浩与峰瑞资本投资副总裁颜黔杭,共同揭秘灵巧手的技术壁垒、投资逻辑与商业化思考,探讨中国灵巧手企业如何在激烈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并成功实现规模化量产。

离开字节的背后:灵巧手是AI落地的“最后一厘米”

《有料时间》:为何离开字节选择创业?

位德浩:大模型在数字世界的泛化能力已得到验证,我的思考是如何将其能力迁移到物理世界。答案在于机器人,而灵巧手正是机器人与现实交互的“最后一厘米”,也是当前产业链中最缺失的关键部件。在字节期间,我深刻意识到,没有好用的灵巧手,AI就难以在真实世界落地。

我从2021年开始研发,至今五年,积累了从结构、硬件到控制算法的全链路经验。正是基于对行业需求的清晰判断,我决定创业,致力于打造性能卓越、能够满足通用场景需求的灵巧手产品。

《有料时间》:峰瑞资本为何天使轮就押注?

颜黔杭:去年5月,我在位于北京租的小房子里见到了他,当时他还没毕业。房间里堆满了CNC、3D打印机和各种样机,他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做出了灵巧手原型。他是典型的极客,动手能力极强,一毕业就创业,非常有勇气。

我们深入交流了技术路线,团队在绳驱方案上的技术突破、对AI控制算法的理解,以及清晰的产品化路径,与我们在机器人领域的投资逻辑高度契合。

位德浩:作为初出校园的团队,我们虽缺乏供应链经验,但凭借对灵巧手技术的深度理解这一核心优势,打动了颜总,获得了峰瑞的支持。

《有料时间》:对行业的热爱从何而来?

位德浩:我从小就是理工男,热爱发明创造。进入哈工大机电专业后,这份热爱彻底释放。硕士保送清华后,我看到OpenAI利用强化学习控制灵巧手转魔方的文章,深受震撼。

传统控制难以处理20+自由度的实时交互,而AI展现了全新可能。这激发了我的探索渴望。当时国内市场缺乏高自由度灵巧手,海外产品售价高达百万,我毅然向导师提出自主研发,并研究强化学习控制。

《有料时间》:为何选择创业而非加入大厂?

颜黔杭:位总创业非常坚定。他不仅想做灵巧手,更想基于AI潜力打造自由控制的机器人。

位德浩:我们团队虽年轻,但懂技术。有幸遇到像颜总这样相信技术、相信年轻人创造力的投资人。当下的创投环境更关注技术创新本质与真实动机,而非名校或资历标签。这为技术极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想创业,就要对自己有信心,勇敢去做。

绳驱+小脑模型:如何打造下一代灵巧手

《有料时间》:请介绍一下灵巧手的技术路线与未来方向?

位德浩:灵巧手的终极目标是形似人手、性能接近甚至超越人手。过去灵巧手多用于假肢,受信号精度限制,自由度通常低于10个。如今AI控制技术已能驾驭15-20+自由度系统,让灵巧手摆脱“机械感”。

我们在2021年就明确了技术路线,当时有四种可选方案:电机直驱、连杆传动、人工肌肉和腱绳驱动。最终我们选择了绳驱方案,因为它在仿生上最接近人手结构——模拟肌腱传力,兼具高自由度与抗冲击能力,绳驱方案在同步优化速度、负载、自由度和轻量化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

不过绳驱也有挑战,主要是绳索寿命和蠕变问题。我们通过自研全新绳索,将其寿命提升到50万-80万次,并结合结构与算法实现了自动张紧,解决了蠕变难题。

《有料时间》:颜总如何看待不同技术路线的选择?

颜黔杭:路线选择取决于目标。灵巧手要在自由度、精度、负载和成本之间取得平衡。目前主要是关节电机直驱与绳驱之间的竞争。从性能上限看,绳驱在实现高自由度、拟人化和轻量化方面更具优势。此外,绳驱已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成本弹性更大,是较为符合当前投资节点的选择。

《有料时间》:星际光年未来方向是什么?

位德浩:我们的使命是“推动具身智能通用操作落地”,灵巧手是核心载体。当前视觉语言大模型存在延迟问题,无法胜任如快速扶起咖啡杯这类需要“脊髓级”响应的任务。因此,我们看好“小脑模型”,它相当于机器人的“条件反射系统”:当云端大脑在思考策略时,本地的小脑已能自主完成“扶稳杯子”这类精细操作。

下一代灵巧手应将小脑模型直接集成在硬件中,形成软硬件一体化的操作平台,实现低延迟、高精度、自适应的通用操作能力。

《有料时间》:小脑模型是否成本更低?

位德浩:小脑模型的规模小于大模型,成本确实更低,但研发难度不小,因为这仍是一个前沿领域。我们将投入更多精力开发通用的小脑模型,使其能与大模型的思考能力协同工作。

《有料时间》:灵巧手的终极技术壁垒是什么?投资逻辑有何不同?

颜黔杭:终极壁垒在于软硬件一体化的能力。硬件设计与算法必须协同进化,形成螺旋式上升。我们先投资了具备全栈能力的本体公司,再根据本体的进展关注上游供应链的瓶颈环节。

2022年,我们开始投资人形机器人本体后,发现传感器力控精度与硬件自由度成为制约性能的关键,这也指引了我们后续的供应链投资方向。

《有料时间》:硬件打磨的主要难点在哪?

位德浩:灵巧手是“AI定义的硬件”,难点在于硬件与算法的协同。例如人类手指的耦合关节设计在机械上合理,却会给强化学习带来挑战。我们团队兼具软硬件能力,协同设计正是我们的优势。

《有料时间》:数据采集与开源生态进展如何?

位德浩:我在清华读研究生期间,做出了“内外骨骼双模态数据采集系统”,这个系统的逻辑是,像幼儿园老师教小孩写字一样,通过“手把手教学”同步采集传感器数据与力反馈信息,高效地实现数据生成。斯坦福、MIT等机构也已跟进这一方法。

在开源方面,我们推出了完全开源的Gaia Hand灵巧手,收获很多好评。

《有料时间》:峰瑞如何看待“开源硬件”模式?

颜黔杭:在技术发展的早期阶段,需要降低门槛、培育生态。目前灵巧手领域资源稀缺,开源能吸引更多研究者参与。通过开源让科研人员快速入门,能够激发更多创意,先把生态做起来,再推动商业化。

从极客玩具到通用部件的关键一跃

《有料时间》:现在是具身智能应用场景爆发的前夜吗?

颜黔杭:是否能够爆发取决于产品成熟度。现在,灵巧手技术仍处于早期阶段,高自由度方案受限于控制模型的缺失与硬件瓶颈。真正的爆发标志是集成商能够低门槛调用功能。当前阶段,陪伴科研和种子用户探索场景至关重要。

《有料时间》:哪些行业对灵巧手需求最迫切?

颜黔杭:当前大家容易看到的是表演场景。灵巧手在生产、工业或者消费级场景里的应用,目前还在探索阶段。灵巧手的核心价值在于完成传统机器人无法完成、必须由人手操作的任务,例如服装缝纫中布料的张力自适应控制。

《有料时间》:量产是否为时过早?

颜黔杭:量产是所有硬件公司必须跨越的坎。我们只能提醒位总注意,希望他“摔得轻一点”。

《有料时间》:量产面临哪些具体挑战?

颜黔杭:首先是供应链选择——需要既便宜又好且稳定的供应商;其次是数百个零部件的协同;此外,一个特别关键的问题是不同生产规模下的资金管理效率。从百件到万件,资金的损耗率完全不同。规模扩大时,不同环节的资金损耗累积起来将极大考验公司的整体管理能力。

《有料时间》:价格能否从数万降至数千?

位德浩:完全可能。就像激光雷达和空气悬挂从高端配置变为普及组件,灵巧手成本若能降至几千元,通过规模化量产,灵巧手成本有望大幅降低,为人形机器人提供高性价比的核心部件选择。

《有料时间》:当前成本构成与可靠性如何?

位德浩:95%以上的成本来自非标机加件、定制电机和电路板。这些零件都需要单独机加工,电机也需要专门开发。

关于可靠性,这是早期技术的共同矛盾:迭代快就难做稳定性测试。我们在努力寻找研发与测试的平衡点,请大家给技术成长一些时间。

《有料时间》:中美在具身智能领域各有什么优势?

颜黔杭:中国的优势在于场景、客户和供应链。在深圳华强北订个板子当晚就能送到,这种迭代速度是美国无法比拟的。美国的优势在于资本对创新的容忍度更高,创业公司可以更像科研组织。简单说:美国擅长“从0到1”,中国擅长“从1到100”。

《有料时间》:供应链还有哪些环节需要突破?

颜黔杭:在灵巧手硬件制造方面,国内供应链已能提供有力支撑,但在触觉传感器等特定领域仍需持续技术突破,这也是当前的投资热点。

《有料时间》:峰瑞如何助力星际光年,除了提供资金之外?

颜黔杭:第一,引荐经历过相似挑战的创业者传授经验;第二,直接对接下游客户和应用场景,以及上游的供应链。带技术出身的CEO去见“从技术人变成销售高手”的创业者,这种实际冲击远比说教更有效

灵巧手会成为机器人标配吗?还需5年

《有料时间》:软硬件结合的团队搭建是否有挑战?

位德浩:团队搭建是创业以来最大的挑战。灵巧手作为AI驱动的硬件,需要多元技术背景和复合能力。创始人必须是“全栈工程师”,理解各模块后按需组建团队,快速搭建、持续迭代是关键。

《有料时间》:如何分配时间?

位德浩:作为技术出身的CEO,我曾过度参与具体执行,后来意识到这是对资源的浪费。现在我将精力聚焦在三件事:找人、找钱、定战略。

我深刻体会到:最重要的事不是做什么,而是不做什么。我们团队明确将All
in在“软硬件一体的灵巧手操作平台”这一核心方向。

《有料时间》:颜总在团队建设上的建议是什么?

颜黔杭:核心是吸引最优秀的人加入。如何成为优秀的CEO是早期公司的创始人最重要的课题,位总已经做得挺好了,接下来需要让更多人愿意跟他一起奋斗。

《有料时间》:如何看待技术替代与伦理问题?

颜黔杭:技术革命短期可能会替代一些岗位,长期则会创造更高价值的职业。作为科技投资者,我们属于乐观派——相信技术能将人从单调、危险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位德浩:技术变革不可避免。如果技术替代的过程缓慢有序,重点替代那些工作环境危险、重复性高的岗位,让人类能够专注于需要创造力和决策力的工作,这将是社会的进步。此外,就像颜总说的,新技术在替代一些行业的同时,往往也会创造新行业。比如,汽车替代了马车之后,带来了很多新的岗位,比如修理工、汽车产线上的工人,这也是在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

《有料时间》:如何看待当前具身智能投资热?

颜黔杭:这轮热潮始于2022年特斯拉宣布Optimus计划,宇树科技的春晚表演则让具身实现了破圈传播。峰瑞的投资布局主要覆盖四大板块:核心零部件、关键传感器、AI+本体、场景应用。

我们在核心零部件领域投资了星际光年、因时机器人;在传感器领域布局了肇观科技、航凯微电子;在AI+本体方面投资了逐际动力、源络科技、动易科技这三家公司;场景应用端,我们多年前投资了主要应用于仓储物流场景的机器人公司Covariant。我们一直持续关注技术突破与商业化节点,适时扩展投资版图。

《有料时间》:灵巧手会成为机器人的标配吗?

颜黔杭:应该会的。灵巧手是实现通用机器人的关键基础。预计5年左右,我们就能看到比较理想的产品形态。这需要经历一个漫长但必然的发展过程。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