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5 11 月

放棄百萬年薪,98年清華碩士在出租屋造出機器手

放棄百萬年薪,98年清華碩士在出租屋造出機器手

近兩年,具身智能熱度攀升,人形機器人成為焦點。

在這場具身智能與機器人浪潮中,95後極客、星際光年創始人位德浩,創業初期,在出租屋攻堅人形機器人的核心部件——靈巧手。作為機器人走向物理世界的「最後一厘米」,靈巧手研發難度極高,連馬斯克也承認,特斯拉Optimus的「手」是設計中最難的部分。

為突破高靈巧性、強適應性與高智能的平衡難題,位德浩憑藉自研繩驅方案,在實現高自由度與可靠性的同時,將靈巧手成本從行業高端產品的百萬元級,顯著降低至具有商業化潛力的萬元級別。

靈巧手賽道正處爆發前夜。高工機器人產業研究所(GGII)《2025年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藍皮書》數據:預計到2035年,全球人形機器人銷量將突破500萬台,市場規模達4000億美元。作為占整機成本約30%的核心部件,靈巧手已成為產業鏈關鍵制高點,吸引海內外企業加速布局。

技術路徑上,海外企業聚焦「技術高地」,追求更高自由度與系統升級,但面臨高成本與長周期挑戰;國內團隊則依託供應鏈與場景優勢,專註「量產平原」,推動產品快速迭代。正如峰瑞資本投資副總裁顏黔杭所言:「在具身智能領域,海外企業擅長從0到1,中國團隊擅長從1到100。」

面對廣闊前景,2025年,位德浩拒絕多個百萬年薪offer,帶領年輕團隊投身創業。他的技術洞察與行動力,也促使峰瑞資本果斷押注。

顏黔杭評價他:「典型的極客,動手能力強,畢業就創業,非常有勇氣。」但位德浩也清醒地意識到,從技術極客到合格CEO之間,仍有一道必須跨越的鴻溝。

近日,星際光年近日完成Pre-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賽納資本、普華資本領投,柯熙創投跟投,深渡資本擔任財務顧問。資金將主要用於靈巧操作底層技術攻關、靈巧手操作系統(小腦模型)研發及核心團隊擴張。

本期《有料時間》,我們邀請到星際光年創始人&CEO位德浩與峰瑞資本投資副總裁顏黔杭,共同揭秘靈巧手的技術壁壘、投資邏輯與商業化思考,探討中國靈巧手企業如何在激烈競爭中佔據一席之地,並成功實現規模化量產。

離開位元組的背後:靈巧手是AI落地的「最後一厘米」

《有料時間》:為何離開位元組選擇創業?

位德浩:大模型在數字世界的泛化能力已得到驗證,我的思考是如何將其能力遷移到物理世界。答案在於機器人,而靈巧手正是機器人與現實交互的「最後一厘米」,也是當前產業鏈中最缺失的關鍵部件。在位元組期間,我深刻意識到,沒有好用的靈巧手,AI就難以在真實世界落地。

我從2021年開始研發,至今五年,積累了從結構、硬體到控制演算法的全鏈路經驗。正是基於對行業需求的清晰判斷,我決定創業,致力於打造性能卓越、能夠滿足通用場景需求的靈巧手產品。

《有料時間》:峰瑞資本為何天使輪就押注?

顏黔杭:去年5月,我在位於北京租的小房子里見到了他,當時他還沒畢業。房間里堆滿了CNC、3D印表機和各種樣機,他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做出了靈巧手原型。他是典型的極客,動手能力極強,一畢業就創業,非常有勇氣。

我們深入交流了技術路線,團隊在繩驅方案上的技術突破、對AI控制演算法的理解,以及清晰的產品化路徑,與我們在機器人領域的投資邏輯高度契合。

位德浩:作為初出校園的團隊,我們雖缺乏供應鏈經驗,但憑藉對靈巧手技術的深度理解這一核心優勢,打動了顏總,獲得了峰瑞的支持。

《有料時間》:對行業的熱愛從何而來?

位德浩:我從小就是理工男,熱愛發明創造。進入哈工大機電專業後,這份熱愛徹底釋放。碩士保送清華後,我看到OpenAI利用強化學習控制靈巧手轉魔方的文章,深受震撼。

傳統控制難以處理20+自由度的實時交互,而AI展現了全新可能。這激發了我的探索渴望。當時國內市場缺乏高自由度靈巧手,海外產品售價高達百萬,我毅然嚮導師提出自主研發,並研究強化學習控制。

《有料時間》:為何選擇創業而非加入大廠?

顏黔杭:位總創業非常堅定。他不僅想做靈巧手,更想基於AI潛力打造自由控制的機器人。

位德浩:我們團隊雖年輕,但懂技術。有幸遇到像顏總這樣相信技術、相信年輕人創造力的投資人。當下的創投環境更關注技術創新本質與真實動機,而非名校或資歷標籤。這為技術極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想創業,就要對自己有信心,勇敢去做。

繩驅+小腦模型:如何打造下一代靈巧手

《有料時間》:請介紹一下靈巧手的技術路線與未來方向?

位德浩:靈巧手的終極目標是形似人手、性能接近甚至超越人手。過去靈巧手多用於假肢,受信號精度限制,自由度通常低於10個。如今AI控制技術已能駕馭15-20+自由度系統,讓靈巧手擺脫「機械感」。

我們在2021年就明確了技術路線,當時有四種可選方案:電機直驅、連桿傳動、人工肌肉和腱繩驅動。最終我們選擇了繩驅方案,因為它在仿生上最接近人手結構——模擬肌腱傳力,兼具高自由度與抗衝擊能力,繩驅方案在同步優化速度、負載、自由度和輕量化方面展現出獨特優勢。

不過繩驅也有挑戰,主要是繩索壽命和蠕變問題。我們通過自研全新繩索,將其壽命提升到50萬-80萬次,並結合結構與演算法實現了自動張緊,解決了蠕變難題。

《有料時間》:顏總如何看待不同技術路線的選擇?

顏黔杭:路線選擇取決於目標。靈巧手要在自由度、精度、負載和成本之間取得平衡。目前主要是關節電機直驅與繩驅之間的競爭。從性能上限看,繩驅在實現高自由度、擬人化和輕量化方面更具優勢。此外,繩驅已從實驗室走向商業化,成本彈性更大,是較為符合當前投資節點的選擇。

《有料時間》:星際光年未來方向是什麼?

位德浩:我們的使命是「推動具身智能通用操作落地」,靈巧手是核心載體。當前視覺語言大模型存在延遲問題,無法勝任如快速扶起咖啡杯這類需要「脊髓級」響應的任務。因此,我們看好「小腦模型」,它相當於機器人的「條件反射系統」:當雲端大腦在思考策略時,本地的小腦已能自主完成「扶穩杯子」這類精細操作。

下一代靈巧手應將小腦模型直接集成在硬體中,形成軟硬體一體化的操作平台,實現低延遲、高精度、自適應的通用操作能力。

《有料時間》:小腦模型是否成本更低?

位德浩:小腦模型的規模小於大模型,成本確實更低,但研發難度不小,因為這仍是一個前沿領域。我們將投入更多精力開發通用的小腦模型,使其能與大模型的思考能力協同工作。

《有料時間》:靈巧手的終極技術壁壘是什麼?投資邏輯有何不同?

顏黔杭:終極壁壘在於軟硬體一體化的能力。硬體設計與演算法必須協同進化,形成螺旋式上升。我們先投資了具備全棧能力的本體公司,再根據本體的進展關註上游供應鏈的瓶頸環節。

2022年,我們開始投資人形機器人本體後,發現感測器力控精度與硬體自由度成為制約性能的關鍵,這也指引了我們後續的供應鏈投資方向。

《有料時間》:硬體打磨的主要難點在哪?

位德浩:靈巧手是「AI定義的硬體」,難點在於硬體與演算法的協同。例如人類手指的耦合關節設計在機械上合理,卻會給強化學習帶來挑戰。我們團隊兼具軟硬體能力,協同設計正是我們的優勢。

《有料時間》:數據採集與開源生態進展如何?

位德浩:我在清華讀研究生期間,做出了「內外骨骼雙模態數據採集系統」,這個系統的邏輯是,像幼兒園老師教小孩寫字一樣,通過「手把手教學」同步採集感測器數據與力反饋信息,高效地實現數據生成。斯坦福、MIT等機構也已跟進這一方法。

在開源方面,我們推出了完全開源的Gaia Hand靈巧手,收穫很多好評。

《有料時間》:峰瑞如何看待「開源硬體」模式?

顏黔杭:在技術發展的早期階段,需要降低門檻、培育生態。目前靈巧手領域資源稀缺,開源能吸引更多研究者參與。通過開源讓科研人員快速入門,能夠激發更多創意,先把生態做起來,再推動商業化。

從極客玩具到通用部件的關鍵一躍

《有料時間》:現在是具身智能應用場景爆發的前夜嗎?

顏黔杭:是否能夠爆發取決於產品成熟度。現在,靈巧手技術仍處於早期階段,高自由度方案受限於控制模型的缺失與硬體瓶頸。真正的爆發標誌是集成商能夠低門檻調用功能。當前階段,陪伴科研和種子用戶探索場景至關重要。

《有料時間》:哪些行業對靈巧手需求最迫切?

顏黔杭:當前大家容易看到的是表演場景。靈巧手在生產、工業或者消費級場景里的應用,目前還在探索階段。靈巧手的核心價值在於完成傳統機器人無法完成、必須由人手操作的任務,例如服裝縫紉中布料的張力自適應控制。

《有料時間》:量產是否為時過早?

顏黔杭:量產是所有硬體公司必須跨越的坎。我們只能提醒位總注意,希望他「摔得輕一點」。

《有料時間》:量產面臨哪些具體挑戰?

顏黔杭:首先是供應鏈選擇——需要既便宜又好且穩定的供應商;其次是數百個零部件的協同;此外,一個特別關鍵的問題是不同生產規模下的資金管理效率。從百件到萬件,資金的損耗率完全不同。規模擴大時,不同環節的資金損耗累積起來將極大考驗公司的整體管理能力。

《有料時間》:價格能否從數萬降至數千?

位德浩:完全可能。就像激光雷達和空氣懸掛從高端配置變為普及組件,靈巧手成本若能降至幾千元,通過規模化量產,靈巧手成本有望大幅降低,為人形機器人提供高性價比的核心部件選擇。

《有料時間》:當前成本構成與可靠性如何?

位德浩:95%以上的成本來自非標機加件、定製電機和電路板。這些零件都需要單獨機加工,電機也需要專門開發。

關於可靠性,這是早期技術的共同矛盾:迭代快就難做穩定性測試。我們在努力尋找研發與測試的平衡點,請大家給技術成長一些時間。

《有料時間》:中美在具身智能領域各有什麼優勢?

顏黔杭:中國的優勢在於場景、客戶和供應鏈。在深圳華強北訂個板子當晚就能送到,這種迭代速度是美國無法比擬的。美國的優勢在於資本對創新的容忍度更高,創業公司可以更像科研組織。簡單說:美國擅長「從0到1」,中國擅長「從1到100」。

《有料時間》:供應鏈還有哪些環節需要突破?

顏黔杭:在靈巧手硬體製造方面,國內供應鏈已能提供有力支撐,但在觸覺感測器等特定領域仍需持續技術突破,這也是當前的投資熱點。

《有料時間》:峰瑞如何助力星際光年,除了提供資金之外?

顏黔杭:第一,引薦經歷過相似挑戰的創業者傳授經驗;第二,直接對接下遊客戶和應用場景,以及上游的供應鏈。帶技術出身的CEO去見「從技術人變成銷售高手」的創業者,這種實際衝擊遠比說教更有效

靈巧手會成為機器人標配嗎?還需5年

《有料時間》:軟硬體結合的團隊搭建是否有挑戰?

位德浩:團隊搭建是創業以來最大的挑戰。靈巧手作為AI驅動的硬體,需要多元技術背景和複合能力。創始人必須是「全棧工程師」,理解各模塊後按需組建團隊,快速搭建、持續迭代是關鍵。

《有料時間》:如何分配時間?

位德浩:作為技術出身的CEO,我曾過度參與具體執行,後來意識到這是對資源的浪費。現在我將精力聚焦在三件事:找人、找錢、定戰略。

我深刻體會到:最重要的事不是做什麼,而是不做什麼。我們團隊明確將All
in在「軟硬體一體的靈巧手操作平台」這一核心方向。

《有料時間》:顏總在團隊建設上的建議是什麼?

顏黔杭:核心是吸引最優秀的人加入。如何成為優秀的CEO是早期公司的創始人最重要的課題,位總已經做得挺好了,接下來需要讓更多人願意跟他一起奮鬥。

《有料時間》:如何看待技術替代與倫理問題?

顏黔杭:技術革命短期可能會替代一些崗位,長期則會創造更高價值的職業。作為科技投資者,我們屬於樂觀派——相信技術能將人從單調、危險的工作中解放出來。

位德浩:技術變革不可避免。如果技術替代的過程緩慢有序,重點替代那些工作環境危險、重複性高的崗位,讓人類能夠專註於需要創造力和決策力的工作,這將是社會的進步。此外,就像顏總說的,新技術在替代一些行業的同時,往往也會創造新行業。比如,汽車替代了馬車之後,帶來了很多新的崗位,比如修理工、汽車產線上的工人,這也是在促進整個社會的發展。

《有料時間》:如何看待當前具身智能投資熱?

顏黔杭:這輪熱潮始於2022年特斯拉宣布Optimus計劃,宇樹科技的春晚表演則讓具身實現了破圈傳播。峰瑞的投資布局主要覆蓋四大板塊:核心零部件、關鍵感測器、AI+本體、場景應用。

我們在核心零部件領域投資了星際光年、因時機器人;在感測器領域布局了肇觀科技、航凱微電子;在AI+本體方面投資了逐際動力、源絡科技、動易科技這三家公司;場景應用端,我們多年前投資了主要應用於倉儲物流場景的機器人公司Covariant。我們一直持續關注技術突破與商業化節點,適時擴展投資版圖。

《有料時間》:靈巧手會成為機器人的標配嗎?

顏黔杭:應該會的。靈巧手是實現通用機器人的關鍵基礎。預計5年左右,我們就能看到比較理想的產品形態。這需要經歷一個漫長但必然的發展過程。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