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感冒咳嗽看似常見,可12歲女孩笑笑的經歷卻讓人感到後怕——僅發熱 1 天,左肺就變成了
「白肺」,呼吸急促到無法平躺,血氧飽和度勉強維持在90%左右,情況十分危急!

治療前,左肺呈「白肺」狀態

治療後,「白肺」被吸收,心臟邊緣清晰可見
還好在浙大四院兒科等多學科團隊的努力下,笑笑已轉危為安,這次來勢洶洶的急症背後藏著一種容易被忽視的急性重症呼吸道疾病——塑型性支氣管炎!
感冒咳嗽變「白肺」!
危險藏在黏液里
笑笑一開始只是輕微咳嗽,發熱後外院檢查提示肺炎、肺不張,轉診到浙大四院兒科時,病情已經急劇惡化。
入院後,她很快出現呼吸急促、胸悶胸痛,只能靠5L/min的面罩吸氧維持血氧,胸片顯示左肺已完全呈 「白肺」
改變,肺部炎症進展迅猛。
兒科虞琳副主任醫師憑藉經驗判斷,笑笑極有可能是患上了 「塑型性支氣管炎」。
這是一種肺部感染的嚴重肺內併發症,由不同原因引發的支氣管內生性異物阻塞疾病,會導致支氣管阻塞、通氣和氣體交換功能障礙,主要癥狀為呼吸困難、喘息、胸痛及發熱,嚴重時會引發危及生命的呼吸循環衰竭。
「這種病的兇險之處在於,氣道會被大量膠凍狀的黏液栓和支氣管塑型堵塞,就像呼吸通道被『水泥』
封住,氧氣進不去、二氧化碳出不來,隨時可能窒息。」虞琳說。
支氣管鏡打通生命通道
由於笑笑血氧不穩定、對缺氧耐受差,手術風險極高,隨時可能需要氣管插管和呼吸機輔助通氣。醫院立刻啟動多學科協作,兒科聯合重症醫學科、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麻醉科共同制定方案,最終決定緊急開展支氣管鏡手術。

手術中,支氣管鏡剛進入氣道就看到令人揪心的一幕:氣道黏膜充血水腫,大量黃白色黏痰不斷湧出,左主支氣管及各肺段開口已被黏液栓完全堵死。
醫護團隊爭分奪秒,用負壓吸引、灌洗、鉗取等方式清理堵塞物,「鏡子被黏稠分泌物堵住就拔出疏通再插入,患者缺氧耐受差就及時加壓給氧……
」虞琳說經過反覆操作,終於打通了被堵塞的呼吸通道。
術後第二天,笑笑呼吸困難、胸痛的癥狀明顯好轉,病情得到了初步控制,成功從「鬼門關」拉了回來,轉回兒科普通病房繼續治療。
後續檢查發現,引發她此次感染的是毒力極強的銅綠假單胞菌,多發生在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經過精準抗感染、祛痰、抗炎等系列治療,孩子逐漸康復,已順利出院。
值得高興的是,笑笑的「白肺」基本吸收,恢復如常,沒有留下嚴重的併發症。
孩子出現這些癥狀
千萬別拖延,儘快就診!
虞琳介紹,塑型性支氣管炎是兒童期兇險的呼吸道急症,常見於2~12歲兒童,多由流感病毒、肺炎支原體、腺病毒等病毒或細菌感染引發。
它的特點是起病隱匿、進展快,容易誤診漏診,若不及時治療,可能遺留閉塞性細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症等後遺症,嚴重時直接危及生命。
家長要警惕這些信號:孩子感冒咳嗽後出現持續發熱、喘息加重、呼吸急促、胸悶胸痛、胸片或CT提示「肺不張」「肺實變」,尤其是癥狀在短時間內快速惡化時,一定要立即就醫,切勿當作普通感冒拖延。

目前,經支氣管鏡直接去除氣道內的塑型性異物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支氣管鏡不僅能直接觀察氣道情況、獲取標本明確病因,還能通過灌洗、鉗夾等方式清除分泌物,幫助控制感染、縮短病程,減少後遺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