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減少從中國採購的地區:中國出口下降,2025年第三季度與2024年第三季度對比
但世界其他地區填補了這一缺口,從中國的進口量創下歷史新高。

增加從中國採購的地區:2025年第三季度中國出口額較2024年同期增長
中國以驚人的速度抵消了對美出口下滑的影響。今年中國對世界其他地區的出口量大幅激增,這表明中國製造業的主導地位不會輕易動搖。中國今年的出口額有望再創紀錄。
這背後的原因是中國早有準備。多年來,中國一直在積極開拓新客戶,且其大規模的製造業投資使它能夠以低價銷售商品。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瑪麗·洛夫利表示:「中國能夠在發達經濟體之外找到市場,這一點不應令人感到意外。」
上周,特朗普降低了此前對中國加征的部分關稅,但當前關稅水平仍處於數十年來未見的水平。他堅稱,自己推出的關稅政策將推動美國工廠復甦並創造就業崗位——但這一承諾遭到了許多經濟學家和製造業專家的質疑。而對於那些原產自中國、經第三國轉運至美國的商品,其政策能產生多大遏制效果仍不明朗。

儘管特朗普政府竭力阻撓,中國全球出口仍持續增長。註:圖表顯示中國季度出口額。
世界其他國家正夾在這兩大超級經濟體之間。包括越南(增長28%)和歐盟成員國(增長11%)在內的部分國家對中國出口產品給本國產業帶來的風險深感擔憂,中國在歐洲等地區也面臨著關稅形式的抵制。而阿根廷(增長57%)和奈及利亞(增長45%)等其他國家則在採購中國低成本技術以實現經濟現代化,但這也導致它們與中國的貿易逆差進一步擴大。
多年來,美國人一直依賴中國為他們的家庭添置物品、充實辦公物資。儘管中國出口總量依然龐大,但今年對美出口的下滑範圍廣、幅度大。美國從中國採購的幾乎所有品類商品數量都在減少:

中國出口變動情況:2025年第三季度與2024年第三季度對比。註:僅顯示2024年第三季度至2025年第三季度期間中國對美國出口額變動超5000萬美元的商品類別。The
New York Times
以塑料製品為例,7月至10月期間,中國對美出口的這類產品——從洗衣籃到塑料叉——金額為5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下降16%。
去年,中國生產的傢具(包括床墊和燈具)當中,超過四分之一銷往美國;如今這一比例已降至約五分之一。
中國對美手機出口(下降47%)和電腦出口(下降54%)是降幅最大的品類之一。儘管特朗普今年將這類消費電子產品排除在大部分關稅政策之外,但蘋果、惠普等製造商仍在繼續將供應鏈遷出中國,實現多元化布局。美國政府最新數據顯示,美國目前的智能手機主要來自印度,筆記本電腦則主要來自越南。
與此同時,中國正向非洲(增長42%)和南美洲(增長13%)等發展中經濟體大量出口汽車、卡車、自行車和船舶;通過出口電池和鋼鐵產品,中國在歐洲(增長7%)和亞洲(增長14%)的市場份額也在不斷擴大。
經過數十年由政府工業政策主導的自上而下發展,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電池和太陽能電池板生產國。國內消費需求疲軟進一步加劇了中國企業開拓海外市場的壓力。
過去幾年,中國鋼鐵產量也屢創新高。如今這些鋼鐵銷往世界各地,售價有時甚至低於瓶裝水。


今年之前,許多非洲國家從中國採購的這類產品數量極少。兩年前,中國對奈及利亞的電動汽車出口僅約100輛;而今年,這一數字已是數以千計。今年以來,中國對阿爾及利亞的太陽能電池板出口量已接近去年全年總量的四倍。
在中國對非出口不斷增長的同時,特朗普政府卻在削減對非洲大陸的援助。中國企業雖以低價向非洲銷售產品,犧牲了部分利潤,但在許多情況下,也藉此擴大了影響力。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副主任伊拉莉亞·馬佐科表示:「利潤率可能不高,但對於這些市場而言,能以可承受的價格獲得此類技術,本身就具有徹底的變革意義。」
不過,中國並非在所有領域都能通過轉向其他市場出口來成功彌補對美出口減少的損失。例如,中國企業生產了全球大部分玩具,而美國長期以來都是其最大客戶。今年夏季,中國電子遊戲主機、化妝服飾和桌游等產品的出口額較去年減少35億美元,這主要是由於對美出貨量銳減。

特朗普在貿易談判中施壓其他國家——尤其是亞洲國家——抵制中國轉口貿易的成效仍有待觀察。在他的第一任期內,這類規避手段曾削弱了其對華貿易措施的效果。
有一點可以確定:美國消費者正從亞洲其他地區採購更多商品。9月,泰國對美出口增長33%,台灣對美出口增長51%,新加坡對美出口增長13%。
中國出口格局的轉變是一場預計將持續且充滿不確定性的轉型的一部分。特朗普上周表示已將對華整體關稅從約55%降至約45%,蘭德公司中國研究中心副主任傑拉德·迪皮波表示,這一舉措或能穩定中國對美出口。
儘管特朗普政府已與中國達成為期一年的貿易休戰協議,但他仍在考慮對製藥、無人機等中國主導的行業加征額外關稅,並誓言要讓美國擺脫對中國關鍵礦產的依賴。特朗普的任期還有三年多,他重塑貿易格局的行動恐怕不會就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