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一場展示會中的理想MEGA。視覺中國圖
2025年10月25日10點半,本來是劉芸(化名)提車的時間。充電樁早已裝好,車位也租好了,孩子最喜歡的卡通貼紙——那隻《布魯伊》動畫里的藍色小狗——她也提前找人設計好,打算貼在即將提車的理想MEGA上。
但那輛車,她最終沒敢提。
在此兩天前,一段行車記錄儀視頻在網路流傳:夜色中,一輛理想MEGA在上海街頭行駛時,底盤先迸出火花,幾秒後火勢迅速蔓延,整輛車被烈焰吞沒。駕駛員從副駕駛翻滾逃生,車內乘客隨後爬出。劉芸說,那晚她幾乎沒睡,一直在腦海中反覆演練:「要是我也在車裡,帶著兩個孩子,能不能逃出來?」
事故8天後,即10月31日下午,理想汽車發布致歉聲明,並宣布召回共涉及11411輛同款車型,稱事故原因尚未形成最終技術結論。
「寶寶巴士」
劉芸在2025年10月12日下定了理想MEGA。為迎接即將出生的二胎,她和丈夫計劃把家裡的SUV換成一輛空間更大的電動MPV。「兩個安全座椅,加上阿姨和我們夫妻倆,SUV肯定不夠用了。」
根據理想官網,理想MEGA是理想汽車首款家用MPV,於2024年3月1日上市,售價52.98萬元至55.98萬元。官方將其定位為「家庭科技旗艦MPV」,一輛「適合中國大家庭的七座車」。
在劉芸所住的小區,理想MEGA是「有娃家庭」的常見選擇,七座、大空間,能帶著孩子、老人一起出門。小區里幾乎每一輛都貼著卡通貼紙,有飛天小女警,有貓和老鼠,車主管它叫「寶寶巴士」。
她和丈夫試駕過多款同價位車型,最終選中了理想MEGA。劉芸覺得,它在智能駕駛、人機交互和空間設計上「更懂家庭用戶」。保險起見,她試駕了兩次,還測試了充電效率、智能駕駛和語音系統。
那輛車總價近56萬元,劉芸在訂車時支付了5000元定金,尾款原定在提車時付清。但就在提車前夕,看到那段起火視頻之後,她開始猶豫了。
劉芸的第一反應是懷疑有人故意「黑」理想。她知道理想常被攻擊,一開始並沒太當真。直到看過視頻畫面,以及流傳的聊天記錄截圖,她一度以為,是車主因為車輛故障未及時維修才引發了起火。
不過,車輛起火的第二天,車主通過律師發布聲明,稱車輛在行駛中底盤突然傳來爆炸異響,車內迅速充滿煙霧,司機與坐在第二排的車主緊急逃生。由於後排電動車門未能及時打開,車主最終從副駕駛車門逃出。聲明還否認了網上流傳的多種說法,「電池包磕碰」「改動過小電瓶」「已下拖車單但未修」等均被稱不實。
在看到那段視頻之前,劉芸始終認為電車起火多與外力或人為操作有關。此後,她的擔憂開始具體化,最先想到的是孩子,她反覆在腦海中演練,如果車著火要怎麼辦。她的丈夫開始猶豫,長輩更是擔心。

起火事故示意圖。視覺中國圖
「逃生演練」
劉芸的擔憂並非孤例。合肥車主陳浩(化名)在看到起火視頻後,也開始重新審視電動車的安全問題。起火第三天,他特意帶著7歲的兒子在車裡做了一場「逃生演練」。
陳浩說,起初他覺得電車自燃屬於正常現象,畢竟並非第一次在網路上看到類似事故,但看到自家車型出事時,他心裡還是「有點膈應」。「一旦電車自燃、系統斷電,電子門鎖可能無法使用,我就想著教孩子怎麼開機械鎖。」他說。
陳浩問兒子:「你知道爸爸為什麼今天教你用機械鎖開門嗎?」孩子答得很認真:「因為電車著火了會斷電,門打不開了。」陳浩家裡有兩個孩子,一個7歲,一個2歲。「其實很多電動車大人都不一定知道怎麼開門,更別說孩子了。」
同樣來自合肥的理想MEGA車主孫志恆(化名)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看到事故視頻後,他不敢再開這輛車,只能先放著。他的車輛購於2025年8月,目前已行駛了一萬多公里,主要用於家庭出行,孩子5歲,每次出門基本都帶著全家老小。
孫志恆發現,此次起火事故之後,理想MEGA車主有人臨時下單車載滅火器,有人購入破窗錘,也有人則選擇在調查結果公布前暫停使用。孫志恆也是其中之一。那輛車自視頻流出後,他再沒開過,並計劃近期去做底盤和電池檢查。但據他了解,車友群里相關檢查的預約,已經排到11月份。
「我們這些買MEGA的車主,家裡通常還有別的車,不開這一輛也行。」孫志恆說,當時他希望廠商能儘快給出明確回應。如果車輛確實存在隱患,他會賣掉這台車,「畢竟一家老小的安全比什麼都重要」。
他也擔心,這起事故會影響車輛的殘值。孫志恆說,事故發生前,理想MEGA的二手價格可能在50萬到54萬元之間,但現在市場反響不好,50萬元也不一定能賣得出去。
與許多車主一樣,孫志恆買這輛車時,看中的是其空間、續航和內飾。MPV市場可選的車型並不多,在60萬元這個價位區間,MEGA幾乎是他心中唯一合適的選擇。至於安全問題,他並未多想,「既然能通過國家標準,正常使用應該沒太大問題」。
孫志恆家裡共有四輛車:一輛特斯拉、一輛蔚來、一輛大眾,以及這輛理想MEGA。除了大眾是油車,其餘都是電車。「我上班遠,電車划算。」他說。32歲的孫志恆做冷鏈生意,年收入在三百萬元左右。買車對他而言,既是生活方式的選擇,也是一種個人愛好,「喜歡那種安靜、輕鬆的駕駛體驗」。

車主陳浩(化名)帶著兒子進行「逃生演練」。圖片截自相關視頻賬號
等待回應
為了體驗電車的智能駕駛,38歲的南京車主李剛(化名)通過朋友,置換了一台剛落地的理想MEGA,價格約53萬元。10月23日下午,他剛給車辦完上牌手續,當晚就看到了那個視頻。
真正的麻煩隨後出現。新車落地第二天,他發現無法購買保險。「我去了營業廳,買到最後一步系統就報錯。」李剛說,他還特意錄了視頻作證。幾經輾轉,最後還是托南京一家理想4S店的店長幫忙,才買到了保險。「保險一萬塊錢,其實挺貴的,」他說,「我的邁巴赫落地170萬元,保險也才一萬多一點。」
李剛懷疑,保險難買或與起火事故有關,但這一猜測並無其他佐證。「不光是MEGA,現在很多新能源車都這樣。」他說,保險公司對新能源車普遍「磨磨唧唧」,保費高、限制多。「二手車正常想上個險太難了,要麼託人,要麼加錢。」
在理想發布召回通知前,陳浩是幾位受訪者中唯一仍在駕駛理想MEGA的人。對於起火事件,在採訪時他表示無法判斷具體原因,「不清楚是電控系統、電池,還是其他問題,只能等調查報告」。
他認為這類自燃是小概率事件,但「既然已經發生,就不能再發生第二次」。作為車主,他希望廠商儘快公布調查結果,「起碼心裡要有個數」。在他看來,一旦官方公開承認問題,就意味著改進方案已經同步推出,包括升級、召回或更換零部件。
對於理想做出公開回應的時間,在受訪時,陳浩的心理預期是一個月。相比之下,孫志恆給廠商的時間一個星期,如果到時仍未回應,他打算親自去4S店問清楚。
在車主等待的時間裡,網路上關於起火原因的猜測、關於理想的惡評,以及電車與油車孰優孰劣的爭論此起彼伏,甚至有人調侃「是因為充了劣質電才自燃的」。
陳浩因為發布了兒子「逃生演習」的視頻,被網友指責「對理想的忠誠超過了對孩子的愛」。他說:「從提車那天發第一條視頻開始,我就被罵習慣了。」在他看來,理想MEGA外觀就一直被群嘲,起火事故後,冷嘲熱諷更多了,但他選擇沉默,「現在互聯網就是這樣,我已經適應了。我也不會在網上去維護理想」。
孫志恆則覺得,網上那些趁機抨擊電車、嘲諷理想MEGA的人,「評論沒有參考價值」,「不能憑想像去評判」。
召回11411輛
與孫志恆給出的時間相近,在起火後第8天,理想汽車發布了官方回應。公告稱,事故車輛所在批次的理想MEGA
2024款車型,因冷卻液防腐性能不足,在特定條件下可能導致動力電池與前電機控制器冷卻鋁板腐蝕滲漏,極端情況下會引發動力電池熱失控,存在安全隱患。理想宣布召回生產日期在2024年2月18日至2024年12月27日間的同批次車輛,共計11411輛,並為車主免費更換冷卻液、動力電池及前電機控制器。
11月3日,理想汽車公關部工作人員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在決定召回的時候,我們首先考慮的不是成本,而是此舉是否符合我們的價值觀。如果符合,我們就會以最快的速度去推進,解決用戶的問題,因為我們都知道一家人的安全是無價的。」
平平(化名)的車就在召回範圍內。他現居深圳,33歲。「我是去年12月20日買的,剛好卡在召回時間內。」理想售後人員告訴他,召回維修大約只需一個工作日。
對平平來說,召回這件事「挺正常的」。「車有質量問題,廠家就應該去解決。而且能換新的原裝電池肯定更好。」他說自己並不太在意上海起火事故,「我問服務專員,在更換電池之前能不能正常開,他說可以,那我就繼續開」。
陳浩和孫志恆的車不在召回範圍內,但他們對理想主動召回的做法都表示認可。「還不錯,挺有擔當。」陳浩說,企業出現問題必須要批評,「但能及時召回、承擔經濟損失,也說明敢於面對」。孫志恆則表示,只要官方確認安全,他會繼續開下去。
相比之下,准車主劉芸選擇放棄提車。她認為,2025款暫時沒有問題,並不意味著比2024款更成熟或更安全。劉剛則決定留下那台二手理想MEGA。他打聽過行情,如果此時出手,至少要虧七八萬元。「賠得太多,不想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