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5 11 月

水產市場「麻醉魚」調查:有商家稱麻藥有味會換水再賣

今年9月中旬,一網友發布的「麻醉魚」視頻引發關注。視頻中,商戶將活蹦亂跳的魚倒進充滿泡沫的方形塑料桶後,魚很快安靜下來。該網友稱,這是他在一家水產批發市場拍攝到的畫面,躺在地上的魚不是死了,而是被「麻醉」了,這樣做是為了避免活魚在運輸過程中產生應激反應,減少死亡率。

麻醉劑運魚是否存在安全隱患?近期,紅星新聞記者在水產市場、供港活魚企業及食品檢驗機構、漁業部門走訪獲悉,目前國內對丁香酚麻醉劑僅有檢測方法出台,尚未明確規定產品殘留劑量。

有專家介紹,麻醉劑運魚有一定優勢,不可能完全禁止。曾有湛江某供港蝦企專門諮詢是否可以使用丁香酚麻醉運輸,但基於可能存在的葯殘,他沒有建議該企業使用。

水產市場「麻醉魚」調查:有商家稱麻藥有味會換水再賣

▲把活魚放入麻藥桶浸泡後,魚就被麻醉了 網友視頻截圖

運魚過程添加丁香酚等麻醉劑

有商家稱麻藥有味會換水再賣

「只需一滴,魚兒任你擺布。」短視頻賬號上,一名漁用麻醉劑商家發布一則視頻:漁民在起網時,往水中潑撒淡黃色液體,隨後活蹦亂跳的魚就翻起了肚子,變得安靜。該商家稱,潑撒的液體是麻藥丁香酚,「兩蓋下去隨便抓,解決各種問題。」

這類產品並不少見。在社交平台上,記者以「麻醉魚」「魚麻藥」為關鍵字搜索,彈出多款漁用麻醉劑產品。其中,賣得最多的是一款成分為「丁香酚」的產品,月銷量上千,有商家甚至稱之為「醉魚黑科技」。

「丁香油、丁香酚,廠家直銷,大量出貨中。」一名江西商家向記者介紹,其店從2023年開始向市場大量供應漁用麻醉劑,所賣的一款名為「漁夫寶」的產品丁香酚含量超過99%,主打「100%純天然原料」「水產專用」。該商家稱,這款麻醉劑用於魚蝦麻醉,以緩解魚離水應激,便於運輸、起魚及過秤,減免損傷。

▲電商平台售賣的麻醉劑

記者又以買家名義向廣東某農生物科技公司諮詢「丁香酚」的用途及危害,該公司稱,丁香酚可用於水產中,短時間麻魚,防止起魚、搬魚過程魚鱗碰傷。多名丁香酚賣家均聲稱,產品無毒副作用,不會被檢測出葯殘,「是純植物提煉,天然無添加,安全高效穩定。」

上述公司還提醒,一般是2升水兌5毫升丁香酚,魚浸泡後觀察半小時,如魚未安靜可再次補加20ml,直到達到想要的結果。「要注意量,運輸不能超過1000公里,否則魚會暈死過去,建議每次麻醉時間為1至2小時。」

丁香酚等麻醉劑在市場中使用情況如何?10月份,記者在多個水產批發市場走訪發現,為不影響銷售,使用了麻醉劑的魚產品會在售出前進行換水。一名水產批發商家告訴記者:「麻藥丁香酚有芳香性味道,一般換水後會隔兩三天再賣,而且魚要換了水才會醒過來。」

上述水產批發商家稱,丁香酚麻醉效果好,至少能減少一成的魚類在運輸過程中受傷死亡,每車預估可減少損失上千元,但醉魚成本只需10元左右。在電商平台,記者統計發現,宣稱可用於麻醉魚的丁香酚產品價格在20元/100ml左右,且「量大價優」「一滴魚全醉」。

在談及丁香酚是否對人體有害時,上述商家稱,他們對此並不清楚,「賣麻醉劑的說國外一直在用,是安全合法的,不會被查,也不會檢出葯殘。」

國內僅有檢測方法出台

尚未明確產品殘留劑量標準

丁香酚、MS-222等漁用麻醉劑是否真如商家所說的安全合法?廣東地區一名水產行業研究員告訴紅星新聞,丁香酚為苯丙素類化合物,可從丁香樹、柴桂等植物中提取,一般用於食用香精或香水化妝品香精的調配。其中一類「丁香油水門汀」常見於口腔齒類疾病治療,有安撫鎮痛作用。

「但用於運輸魚類方面,國內並沒有明確規定——處於既不禁止,也不支持的狀態,態度比較模糊。」上述研究員介紹,2019年和2021年,市場監管總局和農業農村部陸續發布《水產品及水中丁香酚類化合物的測定》(BJS
201908)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水產品中丁香酚殘留量的測定氣相色譜-質譜法》,適用於魚、蝦等水產品及水中丁香酚殘留量的測定。

曾參與上述方法起草的檢驗單位告訴紅星新聞記者,這兩個文件都是針對丁香酚殘留量的測定法,未規定此類麻醉劑是否能在水產品中使用,也未明確丁香酚的殘留限量,「是作為檢測方法的指導。」

▲漁民起網時潑撒丁香酚麻醉劑

針對供港魚蝦企業是否可以使用丁香酚進行運輸魚蝦,記者以企業身份致電農業農村部相關漁業養殖部門,工作人員介紹,丁香酚作為一種食品合成用香料在我國允許使用,但作為食用水產品麻醉運輸劑目前還沒有開放使用。「國家只規定了丁香酚的檢測方法,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沒有相關執法依據,尚未納入強制檢測的範圍。也就是說,丁香酚在水產品中能否使用和殘留量多少,在法律層面處於空白階段。」

不強制進行葯檢,並不意味著就可以合法使用。「理論上,一類產品是否能合法使用,要看它是否在政府列出的《水產養殖用藥明白紙》清單中。」西南地區一家食品質量與標準研究中心研究員介紹,清單包括黑名單和白名單,「目前最新版水產養殖的白名單里並未有丁香酚和MS-222這兩類。」

此外,農業農村部、國家衛健委及市監總局聯合發布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管理辦法》中規定了41種獸葯最大殘留限量。上述漁業養殖工作人員同樣提到,丁香酚和MS-222等麻醉劑尚未納入上述管理名單。但治療失眠、焦慮的精神類藥品地西泮已被明確禁止用於麻醉魚,規定不得檢出。

公開資料顯示,2022年以前,水產養殖從業者多使用地西泮麻醉魚產品,後被證實會在魚體內永久性殘留,人類食用後或出現疲乏嗜睡、精神混亂等癥狀,對兒童生長發育潛在危害大。隨後,農業農村部在《水產養殖用藥明白紙2022年1、2號》中明確,地西泮等畜禽用獸葯在我國均未經審查批准用於水產動物,不得使用。水產品通過地西泮快檢方法,葯檢合格後方可上市。

有無危害業內說法不一

出台監管措施尚缺乏理論依據

在三年前地西泮被明令禁止後,包括丁香酚在內的麻醉劑由於效果顯著,逐漸佔據國內的漁用麻醉劑市場。但一直以來,涉及到漁用麻醉劑安全評價、藥物殘留的研究並不多見。上述漁業養殖部門工作人員提到,正是由於目前業界對丁香酚等植物源麻醉劑的安全性研究尚不充分,出台監管措施尚缺乏理論依據。

2016年,國家農產品現代物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單位發表的《魚用麻醉劑研究進展與安全性評價》分析了丁香酚、MS-222和其他麻醉劑的發展情況。該文提到,「當前國內外學者多側重於麻醉效果的研究,安全性研究得很少。市場中麻醉劑品種多,有些對水產品或對人類存在安全性隱患。」但具體有何隱患,文內並未指出。

丁香酚用於水產品麻醉有無危害,業內說法並不一致。山東省海洋生物研究院胡發文等人在2017年研究了丁香油和MS-222對大瀧六線魚幼魚的麻醉效果,認為丁香酚高效、安全、價格低廉且不會誘發魚體產生有毒及突變物質,被廣泛應用於活魚運輸、采卵和手術等養殖過程和科學試驗中。

華南地區一農業部門相關負責人告訴紅星新聞,世衛組織食品添加劑專委會建議丁香酚的人體可接受日攝入量為2.5mg/kg,60kg成年人每天吃150mg以上才可能對身體有害。此外丁香酚不耐高溫易揮發,通過蒸、煮、燉等熱加工一般可有效去除殘留,「只要吃的魚沒有強烈的芳香味,就不必過於擔心。」

關於丁香酚的使用,世界各國的做法並不統一。據公開資料,丁香酚被用作食品添加劑,在中國、美國和歐盟等可合法使用。作為漁用麻醉劑,丁香酚在日本、紐西蘭、南非等可合法使用。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國家地區規定,食用魚須經過一定停葯期後方能上市銷售,對丁香酚的水中直接投放量也有限制。

「麻醉劑運魚有一定優勢,不可能完全禁用。目前需要做的就是搞清楚其中的藥物殘留。」廣東海洋大學教授湯保貴受訪時提到,「這需要研究人員做藥物代謝動力試驗,需要科學的數據支撐。」在他看來,對於使用麻醉劑運魚應出台相應規定,規範水產貿易企業使用。曾有湛江某供港蝦企專門找到他,諮詢是否可以使用丁香酚麻醉運輸,但基於可能存在的葯殘,他沒有建議該企業使用。

2023年,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學等多部門聯合發布《植物源麻醉劑在魚類麻醉鎮靜中的作用研究進展》一文。文中多名研究者指出,丁香酚被廣泛運用於魚類麻醉和運輸,漁用植物源麻醉劑雖數量眾多,但均為初始研究階段,局限於麻醉效果和生理影響研究,距離生產使用還存在一些問題,如丁香酚常用乙醇助溶加速藥效揮發、食用魚麻醉後產生芳香性氣味等。

更重要的一點是,「涉及植物源麻醉劑安全評價、藥物殘留等研究較少,未來需要加強在此方面研究,為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提供理論支撐。」上述文章稱。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