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7 11 月

韭菜被打醒了?

情绪太通胀了。

今天,泡泡玛特大跌10%,导火索是一场直播事故:

在近期的一场直播中,泡泡玛特的直播人员在结束直播之后忘记了关麦,意外流出一段对话:

女:哎呀妈,这东西卖79块钱确实是有点…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25148279462-2\”);});

男:没事,会有人买单的。

女:过分了。

这段意外流出的对话被录屏传播之后,引发舆论巨大的争议。

主播认为过分的商品是一个手链盲盒,79块钱一个,仿品的售价只有4块钱,连卖家都觉得贵了不值。

如果按照纯实物价值去对比,在消费降级的今天,79块钱的购买力还是可以的:

吃:可以买20斤大米,8斤猪肉,简单堂食可以吃两天。

穿:优衣库可以买一件当季T恤或者反季长衫。

住:4个小时钟点房?

行:以上海为中心坐高铁150公里范围内目的地。

……

为什么一条成本4块钱的手链就能比得上这些吃穿住行的消费?

韭菜被打醒了?

答案就是情绪价值。

当前的消费挺有意思的:

我们看到,各种实物消费在降级,价格战打得飞起,但是很多情绪消费却在升级,价格涨得令人咋舌。

简单来说就是:

实物通缩,情绪通胀。

或者说赚不到理性的钱,就开始赚冲动的钱。

其中以两家公司最为知名:

卡游:主要赚中小学生的钱。

泡泡玛特:主要是赚职场小白的钱。

韭菜被打醒了?

示意图

它们的逻辑就是:

游戏化,开盲盒,激发人们的赌性,刺激他们冲动消费。

社交化,形成共识,互相攀比,来满足情绪和社交价值。

金融化:在二级市场炒作,变相推高了情绪消费的价值。

这三个逻辑的核心就是:

共识,要让人觉得它值得,尽管它成本只要4块钱,但你要相信它就值79块钱甚至还可以更高。

为什么这次直播翻车影响这么大?

就在于:

打破了这个共识。

本来买家就被周围人质疑是韭菜,这次官方直播也确认了就是割韭菜,小圈子的共识一下坍塌了。

你再买不就是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吗?

是不是傻,还有什么社交价值?成了负面的情绪价值了。

另外:

情绪通胀也要看买家的购买力。

当情绪价值衰退,买家购买力下降,这种情绪通胀的状态也不可持续。

上面三个逻辑看起来天衣无缝,其实脆弱不堪,翻车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当然,意外的突发情况,加速了进程。

怎么说呢?

喜闻乐见吧。

另外,呼吁国家管一下卡游,我觉得对未成年人的影响有点大了,从小培养开盲盒的赌性,应该不是什么好事。

就这样。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