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8 11 月

韭菜被打醒了?

情緒太通脹了。

今天,泡泡瑪特大跌10%,導火索是一場直播事故:

在近期的一場直播中,泡泡瑪特的直播人員在結束直播之後忘記了關麥,意外流出一段對話:

女:哎呀媽,這東西賣79塊錢確實是有點…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25148279462-2\”);});

男:沒事,會有人買單的。

女:過分了。

這段意外流出的對話被錄屏傳播之後,引發輿論巨大的爭議。

主播認為過分的商品是一個手鏈盲盒,79塊錢一個,仿品的售價只有4塊錢,連賣家都覺得貴了不值。

如果按照純實物價值去對比,在消費降級的今天,79塊錢的購買力還是可以的:

吃:可以買20斤大米,8斤豬肉,簡單堂食可以吃兩天。

穿:優衣庫可以買一件當季T恤或者反季長衫。

住:4個小時鐘點房?

行:以上海為中心坐高鐵150公里範圍內目的地。

……

為什麼一條成本4塊錢的手鏈就能比得上這些吃穿住行的消費?

韭菜被打醒了?

答案就是情緒價值。

當前的消費挺有意思的:

我們看到,各種實物消費在降級,價格戰打得飛起,但是很多情緒消費卻在升級,價格漲得令人咋舌。

簡單來說就是:

實物通縮,情緒通脹。

或者說賺不到理性的錢,就開始賺衝動的錢。

其中以兩家公司最為知名:

卡游:主要賺中小學生的錢。

泡泡瑪特:主要是賺職場小白的錢。

韭菜被打醒了?

示意圖

它們的邏輯就是:

遊戲化,開盲盒,激發人們的賭性,刺激他們衝動消費。

社交化,形成共識,互相攀比,來滿足情緒和社交價值。

金融化:在二級市場炒作,變相推高了情緒消費的價值。

這三個邏輯的核心就是:

共識,要讓人覺得它值得,儘管它成本只要4塊錢,但你要相信它就值79塊錢甚至還可以更高。

為什麼這次直播翻車影響這麼大?

就在於:

打破了這個共識。

本來買家就被周圍人質疑是韭菜,這次官方直播也確認了就是割韭菜,小圈子的共識一下坍塌了。

你再買不就是被人賣了還幫人數錢嗎?

是不是傻,還有什麼社交價值?成了負面的情緒價值了。

另外:

情緒通脹也要看買家的購買力。

當情緒價值衰退,買家購買力下降,這種情緒通脹的狀態也不可持續。

上面三個邏輯看起來天衣無縫,其實脆弱不堪,翻車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當然,意外的突發情況,加速了進程。

怎麼說呢?

喜聞樂見吧。

另外,呼籲國家管一下卡游,我覺得對未成年人的影響有點大了,從小培養開盲盒的賭性,應該不是什麼好事。

就這樣。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