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寧波,吉利汽車工廠裝配線上的工人。
在需求激增數月後,10月中國出口意外下滑,這是八個月來的首次下降,部分原因在於中國一些最受歡迎出口商品——汽車、太陽能電池板和電池——價格持續下跌。
據中國海關總署上周五公布的數據,10月中國出口額同比下降1.1%。西方經濟學家原本預期中國會再次錄得增長。
儘管正與美國陷入貿易戰、且巴西、印度和土耳其等發展中國家也紛紛提高關稅以防低價中國產品衝擊本國製造業就業,但今年中國出口總體仍保持強勁。直到10月份,中國對世界其他地區的出口增長完全抵消了對美貿易的下滑。
中國仍有望連續第二年創下貿易順差新高。

今年以來,中國出口的實際數量增長迅速,大量汽車、電子產品、家電及其他商品湧向全球市場。但出口總值的增長未能同步,因為中國企業正向海外提供大幅折扣以消化過剩產能。
10月,中國對歐盟、拉丁美洲、非洲和東南亞的出口均出現疲軟。出口結構也在轉向汽車、太陽能電池板等價格跌幅較大的產品,低技術含量商品如傢具和服裝的佔比則在下降。
10月出口汽車數量同比增長近25%,但其出口總值僅增長17%。
相比之下,特朗普總統的關稅政策上月似乎影響減弱。10月中國對美出口的降幅較前兩個月有所收窄。同時有跡象顯示,中國企業正通過第三國轉運商品以避開關稅。
「對越南這一主要轉運樞紐出口佔比上升,說明通過轉運抵消關稅影響的情況仍在擴大,「凱投宏觀中國經濟學家黃子淳在一份研究報告中寫道,「因此,如果說有什麼變化的話,美國關稅帶來的拖累在減輕而非加重。」
10月,中國對美出口額仍是自美進口的三倍多。這一巨大的貿易順差幫助北京維持了工廠就業,並在長期緩慢崩盤的房地產市場嚴重打擊家庭財務之際支撐了整體經濟。

不少中國家庭因樓市低迷損失了大部分積蓄,消費意願持續低迷。由於國內需求下降,越來越多的商品被轉移到海外市場。
近幾個月來,人民幣對美元小幅走強,這可能也削弱了中國商品在某些海外市場的競爭力,因為這使得中國商品售價更高。但過去一年人民幣兌歐元已貶值約7%,這有利於中國對歐盟出口。
高盛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10月出口下滑的另一個原因可能是今年的工作日比去年同期少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