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膠著拉鋸許久的俄烏戰場又迎來新的節點。10月底,俄軍攻入烏東重鎮紅軍城(烏稱波克羅夫斯克),並宣布包圍了當地烏軍。兩軍在城內展開逐棟建築的激烈爭奪。
種種跡象表明,自2024年2月阿夫傑耶夫卡陷落後就遭到俄軍長達21個月進攻的紅軍城,即將落入俄羅斯軍隊手中。
如果一切進展順利,這將是俄軍在2023年5月贏得無比血腥的巴赫穆特戰役後,在俄烏戰場拿下的最大勝利,儘管再次付出了巨大代價。
多重意義疊加的戰略要地
紅軍城是烏克蘭東部重要的公路和鐵路樞紐,被稱為「通往頓涅茨克的門戶」。烏克蘭唯一的焦煤礦位於紅軍城以西約10公里,曾支持著這個國家龐大的鋼鐵產業。
戰前,紅軍城有約6萬人口,現在仍有1200多人居住在此。

今年2月,位於紅軍城防線的烏軍第5獨立重型機械化旅第1坦克營士兵在進行日常作戰訓練。 新華社發
去年2月攻陷阿夫傑耶夫卡後,俄軍對紅軍城發動攻勢,在21個月里僅僅向西北方向推進了約40公里。
目前,烏克蘭在頓巴斯地區仍控制著頓涅茨克西部約5000平方公里的土地,相當於整個頓巴斯的約10%。紅軍城一旦陷落,其衛星城米爾諾赫拉德也將難以防衛,俄軍可集中攻打東北方向的「堡壘城市」康斯坦丁諾夫卡。
中國社科院俄歐亞所研究員張弘對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說,紅軍城雖然不大,但其交通、資源、防禦與政治象徵意義疊加,成為俄烏兩年來在頓巴斯激烈爭奪的戰略要地。作為交通樞紐,紅軍城是烏軍東線後勤補給的「生命線」,承擔約70%的彈藥、燃料和食品轉運任務。紅軍城也是烏克蘭在頓巴斯三大防禦支柱之一,一旦失守可能導致康斯坦丁諾夫卡等防線接連崩潰的「多米諾骨牌效應」。紅軍城還是烏克蘭2024年反攻的核心支點之一,澤連斯基多次視察並表態「絕不放棄」,勝負將直接影響西方援助信心和烏國內士氣。
烏軍精銳在紅軍城消耗殆盡
俄軍對紅軍城的進攻為何進展緩慢?過去近兩年中,俄軍沒有像巴赫穆特那樣對紅軍城展開正面強攻,而是採取鉗形攻勢試圖包圍紅軍城,威脅烏克蘭的補給線,同時用小股部隊和無人機騷擾烏軍,給他們製造混亂。
「今年以來烏軍在紅軍城戰線發起了多次反攻。」軍事評論員陳曦介紹,烏軍在紅軍城的第一次反攻是今年2月、3月間,把庫爾斯克方向的精銳部隊抽調到紅軍城來作戰,這一調整直接導致庫爾斯克戰線崩潰,烏軍控制的最後一個縣城蘇賈被俄軍收復。8月,面對俄軍在紅軍城東北方向的攻勢,烏軍再次調集精銳展開反攻,與俄軍陷入了拉鋸。不過,當烏軍在10月發動紅軍城的第三階段反攻時,精銳部隊在此前的作戰中已經消耗殆盡,俄軍便乘虛而入,攻進了紅軍城。
「俄軍總參謀長格拉西莫夫在10月底向前來視察的普京彙報,已在紅軍城方向包圍5500名烏軍,實際上沒有這麼多,但也有幾千人。現在過了半個月,一部分烏軍突圍,可能還有至少2000人被包圍,都是精銳部隊,對俄軍來說仍是很大戰果。」陳曦對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說,紅軍城如果陷落,鄰近的米爾諾赫拉德也將失守。

今年2月,紅軍城市中心被炸毀的建築。 新華社發
他進一步說,由於精銳部隊損失嚴重、美歐軍援減少,紅軍城陷落後,北線的庫皮揚斯克、中線的康斯坦丁諾夫卡等多個烏克蘭重鎮都將面臨嚴重威脅,而南線的胡里艾伯勒可能在本月就將被俄軍合圍。俄軍在紅軍城較慢的攻勢進展速度,給其他方向的戰線創造了很大機會。
戰役影響或衝擊澤連斯基政權
俄軍完全攻佔紅軍城的進展並不如想像中迅速。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參謀部9日通報的截至當晚10時的戰況顯示,烏軍與俄軍當天共交戰248次,其中在紅軍城方向交戰87次。
張弘說,烏軍在防守紅軍城時戰術得當,並且佔據有利的地形與防禦體系。儘管傷亡慘重,烏軍仍頻繁發起反衝鋒,有效延緩了俄軍推進節奏。雙方戰鬥已接近尾聲,但俄軍徹底佔領紅軍城仍需時間,且將付出較大代價。
「現在對烏克蘭來說是一個非常糟糕的時刻。戰場形勢不是一個線性發展的進程,量變可能引起質變,質變可能引起突變。」陳曦說,接下來如果烏軍在烏東的前線要塞隨著紅軍城陷落逐一失守,澤連斯基政府或將面臨倒台的危機,現在看來這並非沒有可能。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