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在墨西哥庫利亞坎市一個販毒集團藏身處的地板上,發現用於製造芬太尼的化學原料。用於合成這種阿片類藥物的多數化學前體物質,都是從中國運往墨西哥,由當地販毒集團完成加工後走私進入美國。
中國加強了對芬太尼前體化學品的管控。美國稱,這類化學品是導致這種強效合成阿片類藥物流入美國境內的重要原因。
本周一,中國商務部等五部門將13種化學品列入管制清單,今後向美國、墨西哥及加拿大出口這些化學品需申請許可證。
此次公告似乎是中國政府為履行上月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特朗普總統在韓國會面時達成的協議而採取的最新舉措。
自10月30日兩國領導人會面以來,中國政府還宣布,將對製造半導體、炸藥、穿甲彈、電池及核反應堆所需關鍵礦物的出口管制暫停一年。
同樣在本周一,中國商務部宣布暫停對韓華海洋的五家美國子公司為期一年的制裁措施;交通運輸部則表示,將暫停此前針對美國對中國航運業採取的措施(包括港口附加費)而實施的反制。此前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已於周日宣布,將暫停相關措施一年。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吳心伯表示,中美兩國正著手落實該峰會達成的共識。
他指出:「雙方正從磋商階段邁向落地執行階段,這將為兩國推進雙邊議程中的其他議題創造更大動力。」

特朗普總統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上月在韓國釜山會晤。
芬太尼前體化學品的跨境流通,一直是引發中美兩國關係緊張的主要根源之一。
美國政府官員指責中國在遏制相關化學品流入美國方面舉措不力,而芬太尼在美國每年導致數萬人死亡。
中國官員則對此作出反駁,稱芬太尼危機的根源在於美國自身未能有效遏制國內對這類毒品的需求。
同樣任職於復旦大學的中美經濟關係專家宋國友表示:「中美兩國在這一問題上的認知存在巨大差異。」
華盛頓官員稱,中國企業是製造非法芬太尼所需前體化學品和相關設備的最大來源地。這些非法芬太尼主要經陸路邊境流入美國,其中墨西哥是主要中轉通道。上月末,墨西哥安全部宣布,經過跨國追捕,在古巴抓獲一名墨西哥公民和兩名中國公民。10月30日,加拿大邊境服務局通報稱,數月前截獲了4300升來自中國的芬太尼前體化學品。
特朗普政府於今年早些時候對中國商品加征20%的關稅時,便將芬太尼問題列為理由之一。由此引發的關稅戰使兩大經濟體間的貿易幾近停滯。
習近平主席與特朗普總統在韓國的會面取得的成果包括:美國降低了針對中國商品的芬太尼相關關稅,暫停對中國船舶徵收港口附加費,並推遲實施原本會阻止更多中國企業獲取美國技術的出口管制政策。作為回應,中國同意重啟美國大豆採購,暫停對稀土的出口管制,並加大對芬太尼前體化學品的管控力度。
宋國友指出,這些舉措是阻止中美經貿關係進一步惡化的關鍵步驟。
中國國家禁毒委員會於本周一發布通知,要求國內企業嚴格遵守包括新增管控措施在內的相關法律法規。通知同時督促中國企業核查境外採購方資質,若採購方要求提供虛假包裝或虛假信息,需立即終止交易。
吳心伯表示:「這一舉措不僅是向美方釋放信號,更重要的是向國內企業傳遞了中央政府堅決推進芬太尼管控工作的明確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