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深圳上班,每天地铁通勤三个小时。那段时间,几乎是靠地铁5号线活着的。
早高峰的时候,深圳北站像是全城焦虑的集中营,人山人海,空气里全是咖啡味和赶路的汗味。
每天都要挤两三趟地铁才能挤进去,就算进去了,也像被真空封装在人堆里。那时我常想,地铁不是交通工具,是一种群体生存考验。
以前在深圳上班,每天地铁通勤三个小时。那段时间,几乎是靠地铁5号线活着的。
早高峰的时候,深圳北站像是全城焦虑的集中营,人山人海,空气里全是咖啡味和赶路的汗味。
每天都要挤两三趟地铁才能挤进去,就算进去了,也像被真空封装在人堆里。那时我常想,地铁不是交通工具,是一种群体生存考验。
一次地铁急刹车,一个穿蓝衣的男人不小心撞到了旁边的黑衣男。按理说,地铁里这种磕磕碰碰太常见了,一句“不好意思”就能化解。
但那天不一样。黑衣男阴阳怪气地回了一句:“你冲什么冲,站都站不稳?”这句话就像火星掉进汽油桶,蓝衣男直接炸了。
两个人你一句我一句,从对骂到推搡,最后扭打在地。地铁车厢瞬间变成拳击擂台,尖叫声此起彼伏。
乘警把他们带走后,车厢又恢复了秩序,大家默默刷手机,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
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现在的人,真的越来越容易“炸”。别人踩了脚,不是“没关系”,而是“你有病吧?”,一句话不对,立刻上头。
大家的情绪都像绷紧的橡皮筋,随时可能断。
其实,这不是谁脾气不好,而是生活把人逼得太紧了。那种看似“戾气”的情绪,本质上是“无力感”。

火上热搜的Manner咖啡事件,一个员工因为顾客不耐烦,直接泼了人家一脸咖啡粉。同一天,另一家门店员工还扇了顾客耳光。
这并不是个例,这家公司几个月内多次出事。后来才发现,所谓的“降本增效”,其实就是一个人干三个人的活。
收银、拉花、清洁,十几个小时连轴转,没有休息,没有尊严。等顾客一句“你怎么这么慢”,那口压抑的气就全炸了。
情绪崩溃从来不是突然的,而是被生活一点点碾出来的。
工资几年没涨,房租和物价却天天往上冲;孩子的学费、父母的病单、随时可能被裁的焦虑……这些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却一根根钉在每个人的心里。
表面上,我们在挤地铁、赶通勤,其实每个人都在和生活摔跤。只不过有的人还在撑,有的人,已经被压垮。
我常觉得,这个时代最奢侈的品质,不是财富,也不是自由,而是“情绪稳定”。
外卖小哥也是如此。他们被顾客催单、被平台罚款、被店家拖餐,风吹日晒一整天,还要保持笑脸。
很多人觉得他们脾气差,但那是因为他们的生活里,早已没有缓冲区。
所以我点外卖,从不因为迟到几分钟就差评。能送到就好,下雨天我还会多打赏一点。
不是我多善良,而是我太懂那种“撑不下去还得撑”的感觉。
我们都在赶同一趟人生地铁,只不过有的人站着,有的人趴着。
与其互相指责,不如彼此多一点理解。
在这个人人焦虑、处处高压的时代,能不爆炸,就已经是一种温柔。
————–
回到我A。
指数又一次逼近前高,眼看着就要突破,却总有一只“无形的手”在天上轻轻一压。
村里不让你一夜暴富,但也不想让你轻易下车。
从板块上看,周二最亮眼的是光伏。光伏这条赛道是从地板反弹到了天花板,很多个股已经翻倍,甚至两三倍。
一方面是产业内卷见底后迎来修复,另一方面是AI算力需求拉动了下游电力结构优化。
再叠加一条消息,中科院半导体所,把钙钛矿电池的光电转化率提升到了27.2%,这条技术曲线一旦跑通,光伏设备厂商的利润空间将被改写。
医药的上涨则更接地气,冬天来了,流感季到了。甲型H3N2流行率超过95%,这就是最直接的需求逻辑,简单粗暴但真金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