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11 11 月

戾氣越來越重了

以前在深圳上班,每天地鐵通勤三個小時。那段時間,幾乎是靠地鐵5號線活著的。

早高峰的時候,深圳北站像是全城焦慮的集中營,人山人海,空氣里全是咖啡味和趕路的汗味。

每天都要擠兩三趟地鐵才能擠進去,就算進去了,也像被真空封裝在人堆里。那時我常想,地鐵不是交通工具,是一種群體生存考驗。

一次地鐵急剎車,一個穿藍衣的男人不小心撞到了旁邊的黑衣男。按理說,地鐵里這種磕磕碰碰太常見了,一句「不好意思」就能化解。

但那天不一樣。黑衣男陰陽怪氣地回了一句:「你沖什麼沖,站都站不穩?」這句話就像火星掉進汽油桶,藍衣男直接炸了。

兩個人你一句我一句,從對罵到推搡,最後扭打在地。地鐵車廂瞬間變成拳擊擂台,尖叫聲此起彼伏。

乘警把他們帶走後,車廂又恢復了秩序,大家默默刷手機,彷彿什麼都沒發生過。

那一刻我突然意識到:現在的人,真的越來越容易「炸」。別人踩了腳,不是「沒關係」,而是「你有病吧?」,一句話不對,立刻上頭。

大家的情緒都像繃緊的橡皮筋,隨時可能斷。

其實,這不是誰脾氣不好,而是生活把人逼得太緊了。那種看似「戾氣」的情緒,本質上是「無力感」。

戾氣越來越重了

火上熱搜的Manner咖啡事件,一個員工因為顧客不耐煩,直接潑了人家一臉咖啡粉。同一天,另一家門店員工還扇了顧客耳光。

這並不是個例,這家公司幾個月內多次出事。後來才發現,所謂的「降本增效」,其實就是一個人干三個人的活。

收銀、拉花、清潔,十幾個小時連軸轉,沒有休息,沒有尊嚴。等顧客一句「你怎麼這麼慢」,那口壓抑的氣就全炸了。

情緒崩潰從來不是突然的,而是被生活一點點碾出來的。

工資幾年沒漲,房租和物價卻天天往上沖;孩子的學費、父母的病單、隨時可能被裁的焦慮……這些東西看不見摸不著,卻一根根釘在每個人的心裡。

表面上,我們在擠地鐵、趕通勤,其實每個人都在和生活摔跤。只不過有的人還在撐,有的人,已經被壓垮。

我常覺得,這個時代最奢侈的品質,不是財富,也不是自由,而是「情緒穩定」。

外賣小哥也是如此。他們被顧客催單、被平台罰款、被店家拖餐,風吹日晒一整天,還要保持笑臉。

很多人覺得他們脾氣差,但那是因為他們的生活里,早已沒有緩衝區。

所以我點外賣,從不因為遲到幾分鐘就差評。能送到就好,下雨天我還會多打賞一點。

不是我多善良,而是我太懂那種「撐不下去還得撐」的感覺。

我們都在趕同一趟人生地鐵,只不過有的人站著,有的人趴著。

與其互相指責,不如彼此多一點理解。

在這個人人焦慮、處處高壓的時代,能不爆炸,就已經是一種溫柔。

————–

回到我A。

指數又一次逼近前高,眼看著就要突破,卻總有一隻「無形的手」在天上輕輕一壓。

村裡不讓你一夜暴富,但也不想讓你輕易下車。

從板塊上看,周二最亮眼的是光伏。光伏這條賽道是從地板反彈到了天花板,很多個股已經翻倍,甚至兩三倍。

一方面是產業內卷見底後迎來修復,另一方面是AI算力需求拉動了下游電力結構優化。

再疊加一條消息,中科院半導體所,把鈣鈦礦電池的光電轉化率提升到了27.2%,這條技術曲線一旦跑通,光伏設備廠商的利潤空間將被改寫。

醫藥的上漲則更接地氣,冬天來了,流感季到了。甲型H3N2流行率超過95%,這就是最直接的需求邏輯,簡單粗暴但真金白銀。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