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市場的成功不再依賴於單一爆款,而是源於多元類型的「繁花競放」,古裝劇也有望進一步收穫市場的積極反饋,挖掘出新的潛力與可能性。
秋季的劇集市場成功延續了暑期檔的熱度,並實現了平穩過渡,其中表現最為穩健的依然是古裝題材。
剛剛上線的《唐朝詭事錄之長安》開播即爆,昨日該劇內容熱度值正式突破10000,進入愛奇藝榮譽殿堂,豆瓣開分8.1,掀起全民追劇熱潮。
盧凌風一行人啟程時踏上漫漫黃沙,歸來時場景依舊,開篇的多個鏡頭與上一季緊密呼應,每一個空鏡、每一個特寫都暗藏伏筆與鋪陳,瞬間將觀眾拉回熟悉的盛唐詭譎氛圍,「細節控」唐詭系列用四年時間詮釋了何為「穩定輸出」。
更早播出的《天地劍心》《暗河傳》《水龍吟》等劇,也上演了一場精彩的「接力賽」,不僅熱度無縫延續,更展現出古裝類型劇依然充滿創新活力。
儘管同屬古裝題材,這些作品均跳出了傳統創作套路,在點燃劇集市場熱度的同時,也為古裝劇的未來創作路徑帶來新思路。平台方也趨於務實,憑藉越來越多風格多樣、定位清晰的優質作品,贏得了市場的積極反饋。

長短劇優勢兼收並蓄
《唐朝詭事錄之長安》延續了第二季的基調,在《供養人》單元完結後,六人組進入長安,恰逢康國使團進貢十八箱金桃。因康帝病危,四皇子將護送任務託付給盧凌風,由此引出第三季首案《康國的金桃》。
第一案作為引子,承上啟下,沿襲前兩季的慣例,在鋪陳長安權力架構的複雜背景中引出「詭案」。神秘大鳥與長相酷似劉十七的鳥人興風作浪,促使蘇盧裴褚費薛六人組再度聯手破案。
開篇案件節奏緊湊、詭味十足,著力於推理與抓捕,情節不拖沓。打戲同樣精彩,盧凌風槍刀並用,以一敵百,場面令人熱血沸騰。

這樣強情緒、強節奏、強爽感的開篇,借鑒了短劇每5-10分鐘設置一個高潮、對話信息密集等優勢,在「黃金前三集」便牢牢抓住觀眾。稍一走神就可能錯過關鍵信息,觀眾無法也不必開啟倍速。
第二案《成佛寺的哭聲》採用典型的多線並進、最終匯成一案的敘事模式,同樣汲取了短劇的高效率、強情緒與網感化風格。寺廟哭聲、脂粉店女孩、打更女子這三條初期看似無關的故事線,將少女失蹤案與朝堂權謀、前朝秘辛深度交織,形成一張牽動多方勢力的懸疑網,僅用一集便吊足觀眾胃口。

與此同時,《唐朝詭事錄之長安》也充分發揮了長劇的優勢,在人物塑造與線索鋪陳上展現出充分的耐心與細緻。舞陽與天后的容貌關聯、沉空居士的雙面身份、哭聲與壁畫的映照、金簡的多重作用等情節處處暗藏隱喻,看似不經意的細節,轉瞬即成為串聯真相的關鍵伏筆。
在保留短劇爽感足、節奏快等優點的同時,《唐朝詭事錄之長安》又深入挖掘故事內涵,為懸疑氛圍留足回味與探索空間,極大提升了觀劇體驗。
《天地劍心》在長短劇融合方面創新性地採用了「前長後短」結構:前18集為長劇風格,聚焦王權富貴的成長與蒼生大義,劇情厚重、打戲高燃,展現人物的悲憫與孤勇,符合傳統仙俠劇敘事風格;後半部分轉向短劇模式,節奏加快、腦洞大開,融入人妖戀、家庭倫理等元素,形成「高開癲走」的獨特觀感。

通過兩種截然不同的敘事形態,《天地劍心》實現了「一劇兩體驗」,被網友調侃為「在《紅樓夢》里加特效,讓林黛玉倒拔垂楊柳」。儘管風格割裂引發爭議,但其大膽創新不失為古裝劇乃至長劇領域的一次突破性探索。
如何平衡,離地的「夢」與落地的「實」?
近期播出的這幾部古裝劇,都在努力擺脫以往作品對架空手法的依賴,跳出對帝王敘事的權力趣味、或淺薄空泛的男女純愛糾纏,重新審視古今之間的心理距離,在離地的「夢」與落地的「實」之間尋找平衡點。
《唐朝詭事錄之長安》外表以志怪詭事、奇聞異錄營造懸疑、奇幻、詭譎的觀感,內核卻始終承載普通人的成長波瀾與動人情感。劇集不僅延續了精巧詭異的探案設定,更通過角色間從搭檔到家人的羈絆、配角豐滿的血肉故事,以及女性角色的獨立與力量,展現出盛唐背景下複雜而真實的人性圖景。

所謂「詭案」,終究是「詭在人心」,考驗的始終是人性、人情與人心。第一案《康國的金桃》便跳出了「非黑即白」的破案模式。真兇曝光時,並未被簡單定義為反派,其復仇動機背後隱藏著國讎家恨的無奈。
此外,阿摩挪護鳥所袒露的善良、赤英笨拙而深沉的母愛,以及唐詭小隊從搭檔變為家人的彼此守護,每一幀都閃爍著人性的微光。在激發大眾認知與共鳴的過程中,這部表面奇詭的故事,讓古代與現代、真實與虛構之間建立起更緊密的情感聯結與價值貫通。最動人的,仍是懸疑外殼下的溫情內核與人性光輝。
《水龍吟》中的江湖,同樣是人性與哲思的試煉場,既有慾望的沉淪與掙扎,也有道義的堅守與升華。主角唐儷辭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完美英雄,他因移植師兄心臟而背負「怪物」之名,內心始終在避世自保與入世救世之間掙扎。面對「救一人而害百人」的困境,他選擇以功利主義倫理踐行「非俠之道」,這份冷酷背後,是對江湖大義的清醒認知,而非簡單的善惡判斷。

反派柳眼也並非純粹的惡,他操控猩鬼九心丸、攪動江湖風雲,根源在於被慾望與執念裹挾的扭曲訴求,其行為背後隱藏著對命運的反抗與對權力的偏執,使「惡」具備了可追溯的邏輯。而沈郎魂從最初的追殺者,到彌留之際斬斷毒線、將解藥塞給唐儷辭,展現出人性中向善的可能。
《暗河傳》中的人性命題,則蘊藏在角色的覺醒與救贖之路上。主角蘇暮雨身為暗河蘇家繼承人,雙手沾滿鮮血,是江湖聞風喪膽的刺客,卻始終心懷對正義的渴望。他的成長是一場從傀儡刺客到正義守護者的覺醒。在經歷無數暗殺任務的血腥與虛無後,他不再認同暗河「以殺立威」的規則,轉而組建「影子護衛」,保護被追殺的無辜者,重新定義了江湖正義。

儘管上述作品風格各異,但都蘊含人生體味的共情與迴響。即便是深陷執念的角色,也藏有未泯的良知。這幾部劇中沒有絕對的反派,只有被命運與慾望困住的普通人,而救贖的可能,正存在於每個角色內心深處的道義微光中。在關照現實的創作意識下,近期上線的古裝劇為觀眾呈現了豐富的人性深度與思考層次。
跨界融合,求新求變
近期開播的古裝劇還有一大鮮明亮點,即跳出古裝劇的單一框架,不再拘泥於單一題材標籤,而是大膽進行類型融合,為故事與情感注入更具張力的層次感。
《天地劍心》作為2025年的現象級仙俠劇,在多個維度實現了跨界融合。敘事上,融合玄幻世界觀與傳統俠義精神,以王權富貴的成長詮釋「劍心即仁心」的哲學內核,傳遞眾生平等、覺醒擔當的價值觀。
武打與視效方面,劇集將太極劍「雲手」、敦煌飛天舞姿、苗銀鍛造、明代嵌鋼法等非遺技藝融入武打設計與服化道,堅持真火實拍、實戰組合動作的匠心製作,形成剛柔並濟的中式武打語言。蒙眼盲打、真火劍招等高燃場面復刻動漫分鏡節奏,「分鏡級戰鬥美學」廣受觀眾好評。

武俠與懸疑、宿命的跨界融合同樣精彩。《暗河傳》以暗河刺客組織為背景,將江湖俠義與懸疑探案深度結合,刺客追殺的緊張感與揭秘暗河陰謀的懸念交織,再疊加宿命枷鎖下的人性探討,使武俠故事超越單純的打鬥場面。
播出期間,《暗河傳》的熱度甚至延伸至蘇超決賽。主演龔俊以蘇暮雨身份空降蘇超決賽評論區,用標誌性台詞「十八劍陣助一臂之力」為球員助威。劇中關於信念、搏殺與守護的台詞,與蘇超賽場的拼搏精神相得益彰。這波江湖熱血與體育競技的跨次元聯動,不僅點燃觀眾熱情,也為武俠劇在創作與營銷層面的跨界融合提供了新範式。
《水龍吟》則在玄俠江湖中融入權謀博弈,猩鬼九心丸引發的江湖紛爭,既有權謀鬥爭的波譎雲詭,又兼具仙俠元素的奇幻色彩,拓寬了武俠劇的敘事維度。更早的《國色芳華》《錦繡芳華》以女性商戰為核心,融入歷史背景、女性互助等元素,使商戰故事既有爽感又不失溫度,帶來全新觀劇體驗。

從借鑒長短劇優勢,到深耕人性刻畫,再到跨界融合創新,近期古裝劇的變化本質上是「以人為本」的回歸。優秀作品不再沉迷於大場面與強設定,而是以更紮實的敘事、更立體的人物、更具普世意義的情感贏得觀眾。
當市場的成功不再依賴於單一爆款,而是源於多元類型的「繁花競放」,古裝劇也有望進一步收穫市場的積極反饋,挖掘出新的潛力與可能性。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文娛價值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