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14 11 月

停擺結束即爆愛潑斯坦內幕 民主黨連環拳 川普難逃跛腳?

美國民主黨本月初在多地選舉中大勝,外界本預測這將堅定其在聯邦政府停擺問題上的強硬不妥協的立場。然而,不足一週後,參議院在少數中間派民主黨人倒戈的情況下,剛好以60票通過臨時撥款法案。眾院其後於11月12日通過法案,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將於同日簽署。法案生效後將為聯邦政府提供資金直至明年1月30日,正式結束這場美國史上最長的停擺。民主黨這波「棄牌策略」即時招致黨內人士、自由派名嘴批評,形容是投降、屈服之舉,拱手將「勝利」讓給川普,但當把2026年中期選舉納入考量之中,前者的說法也許非事實的全貌。

巧合的是,美國眾議院監督與政府改革委員會的民主黨議員於結束停擺當天稍早,公布一批電子郵件,揭露富豪淫媒愛潑斯坦(Jeffrey
Epstein)曾稱,川普對其性犯罪行為知情。不禁令人猜測,民主黨突然陸續「出拳」,是否代表它已漸擺脫2024年大選落敗的被動頹勢,勢要在明年中期選舉將川普政府打「跛腳」。

停擺結束即爆愛潑斯坦內幕 民主黨連環拳 川普難逃跛腳?

2025年9月17日,川普訪問英國,溫莎鎮出現印有川普與已故淫媒富商愛潑斯坦(Jeffrey
Epstein)合照的車輛,以向川普抗議(Reuters)

從僵局到達成協議10月1日,共和黨和民主黨提出的政府撥款方案皆於參議院被否決,聯邦政府由此陷入最新一輪的停擺,而其中一個主要爭點在於是否將延續強化版「奧巴馬醫保」(正式名稱為《平價醫療法案》)的補貼納入撥款方案中。

自2014年起,「奧巴馬醫保」設立了醫療保險交易平台,供沒有僱主提供醫療保險的個人購買健康保險,並可獲基於收入比例的補貼金。前總統拜登(Joe
Biden)在任期間簽署了兩項法案,把補貼金額大幅提高,相關保險計劃投保人數急增超過一倍,至2024年達至超過2400萬人。可是,提高補貼金額措施的有效期將於今年12月31日到期。以收入為聯邦貧窮線的100%家庭為例,補貼金現時全額覆蓋了他們的保費,失去補貼後,他們的保費將增至家庭收入的6.60%。

共和黨拒絕在政府重開前就醫保問題進行談判,民主黨起初則把延續強化版「奧巴馬醫保」視為通過撥款法案的必要前提。

圖為對比「奧巴馬醫保」及強化牌「奧巴馬醫保」補貼的對比圖。(CRFB截圖)

聯邦政府開始停擺後,美國公務員及普通民眾的生活大受影響。停擺開始不足兩週,川普政府藉機解僱數千公務員,超過50萬公務員自10月中無法領取全額工資。

另外,每月為近4,200萬低收入美國人提供援助的「營養補充援助計劃」(SNAP,俗稱「食物券」)資金於11月1日耗盡,法院判決須動用緊急資金全額為食物券撥款後,但川普還多次上訴,企圖以「無錢」為由拒批准撥款;另一方面,面對停擺造成的軍餉缺口,川普卻總有辦法找到「金源」,更聲稱爭取到一位「愛國者朋友」捐贈1.3億美元以填補缺口。

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同樣於11月起要求全美40主要大型機場逐步減少至10%,隨即導致每天都有數千航班取消或延誤。交通部長達菲(Sean
Duffy)其後示警,如果停擺不結束,他或會下令將削幅增至20%。雖然只有國內航班受影響,但除了國內旅行的民眾受影響外,不少人因國內轉機赴大型機場受阻,而影響其出國旅遊的行程。

僵局持續到11月9日突然迎來突破,在8名中間派民主党參議員(其中Angus
King為獨立人士,惟加入民主黨團)倒戈下,參議院以60票對40票通過推進臨時撥款法案,再於翌日以同樣票數正式通過法案。

法案正式生效後,數千名在停擺期間被解僱的聯邦僱員將恢復原職,政府保證向數十萬被強制休假的僱員補發薪資。食物券計劃也將獲得全額撥款,直到明年9月30日。然而,該法案並未包含民主黨提出的任何醫保立法要求,共和黨領導層僅承諾12月允許就「奧巴馬醫保」相關的法案進行投票。

2025年10月28日,美國麻省波士頓,一名男子在麻省國會大廈台階上參加「支持SNAP(補充營養援助計劃)集會」,他舉著一塊寫有「SNAP保障家庭溫飽」的標語牌。由於美國政府持續停擺,食品援助福利面臨威脅。(Reuters)

民主黨「天時地利人和」下投降?對於中間派的突然讓步,民主黨陣營內的進步派甚至是黨內建制都對此嗤之以鼻。左翼獨立參議員桑德斯(Bernie
Sanders)稱這是一次非常糟糕的投票;而較溫和的加州州長紐森(Gavin
Newsom)也形容讓步是「可悲」之舉。部份民主黨人後來更將矛頭指向參議院民主黨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儘管後者投票反對該撥款法案,但批評者認為他軟弱無能,無法維持黨紀、阻止議員倒戈。

事實上,這些批評並非空穴來風。聯邦政府停擺向來是兩黨之間的「膽小鬼遊戲」,看誰先受不了妥協,而民主黨在這次停擺中可以說是盡得「天時地利人和」。

川普上台以來爭議、示威源源不絕,在現已成為美國史上最大單日示威的「拒絕國王」示威中,可以看到大量多元的反川普口號、標語。可是,正因為訴求過於分散,反對勢力難以集中在具最大政治影響的議題上,無法對川普構成實質的政治威脅。另外,「反對威權主義」、「保護民主」等老調重彈的訴求也被大眾認為過於空泛,欠具體的政治議題。

無論民主黨有心或無意,他們將醫保問題視為重開政府的「紅線」,成功克服了上述困境。首先,醫保問題向來是民主黨的「拿手」議題。據無黨派智庫的民調,超過七成受訪者支持強化版「奧巴馬醫保」補貼,近半受訪者希望民主黨人拒絕不包括延長補貼有效期的撥款法案。

2025年11月12日,美國眾議院議員在國會大廈進行投票。(Reuters)

這並不代表大部份民眾支持民主黨延長停擺,事實上大多數人認為民主黨應以停擺以外的方法爭取補貼延期。然而,對比起2013年、2019年共和黨主導的停擺中,只有20%及31%民眾認同應在停擺中採強硬立場,因此這次支持停擺人數之高實屬罕見。

不只如此,美國紐約市、維珍尼亞州等地11月4日舉行了一系列地方選舉,美媒票站民調顯示,經濟和生活成本是全國各地選民最關心的問題之一,而最終民主黨大勝而歸。這理應使民主黨更有政治資本,在停擺一事中就醫保等民生議題「企硬」。因此不難想像,為何投下支持票的民主黨人會被視為「叛徒」,黨領袖會被批評為「軟弱
」。

穩陣「棄牌」話雖如此,民主黨這次讓步並沒有明顯的「始作俑者」。3月時,川普政府也曾經是要透過臨時撥款來維持聯邦政府運作,當時舒默因考慮到川普可能會大規模藉機大規模裁員、削減政府規模,而採不抵抗策略帶頭支持臨時撥款法案。

然而,舒默、眾議院民主黨領袖傑弗里斯(Hakeem
Jeffries)這次都明言反對通過臨時撥款法案,讓步或是眾院黨鞭鞭察不力的結果。巧合的是,8名倒戈者均毋須在2026年競選連任(其中2人不尋求連任),所以也不排除他們是黨內刻意安排的「爛頭卒」。但客觀而言,民主黨這波「棄牌策略」也非無可取之處。

美國主要輿論目前未有將停擺責任歸咎於民主黨,甚至一定程度支持後者不妥協,據民調機構Yougov數據
,36%受訪者認為共和黨人要負責任,另有34%人認為民主黨須負責,但這一現狀並不必然會持續。食品卷福利的中斷以及內陸航班的削減,已使大量民眾對停擺感不滿;當民眾每天都要在食品救濟站排「長龍」換取食物的情況惡化,而其他人則被迫要感恩節旅行旺季期間的行程時,他們即使不怪民主黨,對持續停擺的認同感也必然會有所下降。

2025年9月29日,美國華盛頓特區,參議院民主黨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左)和眾議院民主黨領袖傑弗里斯(Hakeem
Jeffries,右)和在與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和國會共和黨高層領導人在白宮會晤後出席新聞發布會。(Reuters)

如果民主黨這刻「割禾青」,在輿論轉向前妥協終結停擺,那川普大炒公務員、扣起食物卷撥款、下令大削航班將是民眾對2025年停擺的主要印象。另一方面,民主黨又能進一步塑造出關注生活成本的「貼地包裝」。

民主黨願者上釣 川普難逃「跛腳」命運?儘管如此,有人批評上述好處即使屬實,也無法彌補民主黨放棄醫保問題這張「王牌」所帶來的政治成本,但事實未必如此。

過去大半年,除了法院判決外,幾乎無人可阻川普落實其政策。 與此同時,他的民調卻呈持續下降,即使是在其擅長領域也失利
。據民調機構YouGov數據,川普在移民問題的淨支持率跌至-7%,在物價問題的淨支持率更是從正數大減至-33%。嚴格來說,在關乎物價的醫保補助問題上跟民主黨纏鬥,川普其實是「搬石頭砸自己腳」。

在這狀況下,民主黨面臨兩難局面—阻礙川普通過撥款,如果最後真的換取到川普妥協,這反而有助他回應民眾對物價的不滿,有助他免於自毀長城;不阻川普卻慘被冠以「無能反對派」的罵名。因此當川普民調數月前開始下降時,作為反對黨的民主黨支持度竟一同下降,民眾好感度屢創新低。民主黨如今卻有可能藉停擺以及醫保問題擺脫這一矛盾。

經歷這場史上最長的聯邦政府停擺後,民主黨不反抗川普的指控已很難站得住腳;前者讓步不把強化版「奧巴馬醫保」與臨時撥款法案掛鉤,則為共和黨挖下陷阱。倘延長強化版「奧巴馬醫保」於12月投票獲通過,民主黨自然可宣傳這是其「抗爭成果」;但如果共和黨食言拒進行投票甚或直接否決延長補貼期限,民主黨則可靜觀共和黨如果自食削減福利的政治後果。

2025年10月30日,美國馬里蘭州(Maryland)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結束亞洲行,在安德魯斯聯合基地走下空軍一號時,頭戴「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帽子,並做出手勢。(Reuters)

據非營利醫療研究機構凱澤家族基金會(KFF)分析,自明年1月1日起,受補貼投保者平均保費將增加一倍以上。對於部份享額外補貼、保費較低的受保者來說,保費甚至可能會翻三倍。由於57%「奧巴馬醫保」的市場參保者處於共和黨控制的國會選區,意味著不少受苦者很可能都是支持共和黨的選民。

距離2026年中期選舉已不足一年,無論川普如何回應,醫保問題幾乎肯定將重新成為關鍵議題之一,而這一情況對缺乏醫保改革計劃的共和黨極不利。再者,臨時撥款法案只提供資金至明年1月30日,如有需要,屆時民主黨或可以再次威脅停擺,將川普政府置於被動的位置,進一步把有利局勢帶動至中期選舉。

不過如上所述,民主黨這次是有意為之對川普設下陷阱,抑或是黨鞭鞭策不力而意外獲得客觀優勢仍是未解之謎。選舉最終仍然是一場宣傳遊戲,關鍵是選民的主觀感受,把停擺、福利削的痛苦視為誰之過。民主黨這次讓步將政壇導向對其自身有利的局面,但如果它接下來無法把握良機呈現主動、有所可為的形象,那這波「棄牌策略」將會變成民主黨打爛一手好牌的首步。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