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14 11 月

巨頭利潤狂歡VS新貴狂燒錢:揭秘AI萬億盛宴的殘酷真相

巨頭利潤狂歡VS新貴狂燒錢:揭秘AI萬億盛宴的殘酷真相

當全球科技巨頭在AI浪潮中賺得盆滿缽盈、股價屢創新高時,備受追捧的AI明星公司們卻可能正在經歷一場「史詩級大出血」。

以OpenAI為代表的生成式AI初創公司,雖然推動著這場技術革命,自己卻陷入了一個個「燒錢無底洞」。它們在晶元、雲服務和數據中心上的巨額開支,如同吞噬資金的巨獸,反過來卻滋養著供應商巨頭們的利潤增長。

這不僅是財務報表上的數字遊戲,更暴露出AI軍備競賽中一個尖銳問題:通往通用人工智慧的道路,究竟還需要燒掉多少資金?

冰火兩重天:巨頭賣「鏟子」,新貴陷「深淵」

當前的AI熱潮呈現出一幅分裂的財務圖景:一方面,英偉達、Alphabet、亞馬遜、微軟等科技巨頭季度利潤飆升,讓投資者信心倍增;另一方面,OpenAI和Anthropic等生成式AI先鋒卻在以驚人速度消耗資金,陷入巨額虧損的泥潭。

科技巨頭的AI相關利潤,主要並非來自直接的應用收費,而是來自為這場「淘金熱」提供基礎設施。它們出售晶元和雲服務,初創公司在研發運營中的大量投入,最終都流入了這些上市公司的口袋,形成了「巨頭盈利、新貴虧損」的奇特局面。

OpenAI和Anthropic這兩家明星企業,雖然擁有ChatGPT和Claude等明星產品,卻成了巨頭利潤的「反面陪襯」。它們不斷籌集巨額資金,又迅速將這些資金用於購買英偉達晶元和租賃微軟等公司的雲計算服務。

驚人虧損:AI經濟中的隱秘循環

初創公司的燒錢速度快得令人震驚,而且這些虧損大多是真實的現金流失,而非賬面上的非現金減值。

儘管OpenAI未公開財務報表,但據估算,該公司僅上一個季度的虧損就超過120億美元,這筆龐大的現金流失,與同期衛星通信公司
EchoStar 因非現金資產核銷導致的虧損並駕齊驅,但OpenAI的虧損更像是真金白銀的「失血」。

更殘酷的現實是:OpenAI當季的虧損額,相當於微軟、英偉達、Alphabet、亞馬遜和Meta五家公司利潤增長總和的65%。這清楚地表明,AI新貴們的虧損,實際上在支撐著科技巨頭的利潤增長,而這還沒有計算Anthropic對亞馬遜利潤的貢獻。

盈利迷局:成本跑贏收入的天價賭局

AI開發商的美好願景建立在兩個前提上:一是產品能夠成功變現,足以覆蓋其龐大的研發和計算成本;二是投資者願意持續「輸血」。據估算,僅OpenAI一家公司,未來所需資金就可能超過1500億美元。

即便是行業領頭羊,也對盈利時間持保守態度:OpenAI目標定在2030年,Anthropic則瞄準2028年,這意味著長期虧損已成定局。

OpenAI對算力的需求尤其驚人,已承諾投入超萬億美元資金用於採購和租賃算力,與微軟、甲骨文、CoreWeave和亞馬遜等簽訂了一系列天價協議。這種旺盛需求直接推動了全球數據中心建設的熱潮。

根據提供給股東的數據,OpenAI預計營收將在未來幾年持續翻倍,今年130億美元收入將在明年翻番至300億美元,2027年再翻一番。

然而,成本增速預計更快,到2027年,其虧損可能擴大至超過400億美元。按照OpenAI自身預測,要到2029年計算成本趨於平穩後,收支才能重新平衡,使其在2030年勉強實現盈利。

狂熱警示:當「虛榮」遇見「現實」

在這場投資狂熱中,許多投資者似乎忘記了那句古老格言:「營收是虛榮,利潤是理智,現金才是現實。」

儘管現有的AI聊天機器人能提供「近乎神奇」的體驗,但它們仍然會犯低級錯誤、產生「幻覺」(編造事實),並且存在安全漏洞。產品的成熟度和商業模式也存在很大不確定性,畢竟行業發展瞬息萬變,最終結果無人能預料。

因此,如果投資者對AI的熱情降溫,或者經濟衰退導致融資環境惡化,OpenAI這類公司的營收「虛榮」將很快被巨額虧損的「現實」所取代。到那時,AI初創公司驚人的現金流失,將更加痛心地映襯出科技巨頭穩定盈利的現實。

這場AI盛宴,對新貴們而言,確實是一場押上全部身家的豪賭。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