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雙十一的氣氛,說實話,確實沒以前那麼喧囂了。
小時候的雙十一,是一整個互聯網給你圍著轉,各種小遊戲薅紅包,主播嗓子喊劈叉了,快遞小哥路上風馳電掣像打仗。
今年的雙十一,好像沒啥味了,熱鬧確實是慢慢淡下去了。
但有些東西,熱度不退,反而更陰暗、更噁心了一點。
最近這兩天,我刷到好幾條信息。
就是在雙十一期間,大家都知道,退貨率肯定會變高,然後,就有很多人,用AI來P圖,騙商家「僅退款」。
有的時候,真的想不出來,一個人,能壞到這種程度。
比如一個賣襪子的商家,就在抖音上怒斥。

這個老哥,在一看到這張買家給他反饋的圖的時候,估計都沒想到,這是AI生成的,加了點顏色,然後直接來找他,僅退款。
這塊我簡單說一下啥是僅退款,這玩意全稱為「不退貨僅退款」,是之前電商平台標配的售後機制,即買家收到貨後若發現商品存在品質問題,可發起「僅退款」申請,平台會主動介入處理,無需商家同意即可退款,退款後貨品也無需寄回。
最開始是2021年拼多多最先搞得,開始是生鮮品類,因為這玩意有問題了退貨也沒啥意義,後來逐漸就到了全品類,京東淘寶也直接跟進了。
後來因為各種薅羊毛的風氣愈演愈烈,嚴重擠壓商家生存空間,今年4月從平台側已經全面取消了,但是用戶還是可以申請,這個申請直接由商家端進行處理,平台不再介入了。
這個大概就是僅退款的背景和機制。
有些商家,因為單品比較便宜,或者本身就是殘次品,退貨回來也沒啥意義了,所以如果品確實有問題,用戶申請僅退款,商家也會同意。
但是很多的商家,可能萬萬沒想到,現在的薅羊毛的買家,會噁心到,直接用AI來P圖,然後發一張殘次品過去,跟買家申請僅退款。
比如有買了洗鼻器的,直接P了個圖,給商家說,這個頭有問題,說噴不了,壞的。

商家放大一看。
一臉懵逼的發現,哥們甚至水印都忘了P掉。

不只有P洗鼻器的,還有P鞋子的。
有商家就一臉懵逼的收到了鞋子的退款。

然後點開詳情圖一看。
得,又是一個忘記裁掉水印的。
該圖片疑似AI生成

商家直接飛龍騎臉問,是豆包弄的?

對方還振振有詞:

我聽著都三叉神經疼,這是怎麼能做到這麼臉不紅心不跳,還能這麼淡定自若的反問的。。。
這些還不是最噁心的,最噁心的,是P食物。
用AI,把好好的水果,P成發霉的樣子。


實在是噁心到爆炸。
還有不想要貨了,但是7天無理由需要自己掏運費,於是用AI P圖申請退貨退款,省掉運費。

甚至,還有沾沾自喜,教別人怎麼用AI薅外賣羊毛的。
點外賣,備註不要香菜,老闆記住了,沒有放,外賣拿到手以後,用AI
P了圖,然後發給店家,說,你為什麼給我放了香菜???退款!!!
該圖片疑似AI生成

如果是一些對AI沒那麼了解的,或者還沒怎麼吃過虧的店家,可能真的會栽在這上面。
我們以前說的薅羊毛,是那些人,花一整個通宵,去研究平台的優惠券疊加規則,去找到那個萬分之一的,系統bug。
他們雖然貪婪,但他們,至少,還是在規則的框架內,跟你玩。
但是這群用AI P圖然後要求退款的人。
他們都不能算薅羊毛,說嚴重點,他們是直接,偽造證據。
電商行業,真的是AI普及化受災的重災區。。。

很多的店,不是什麼大店,可能就是某個三線城市的城中村裡,一對夫妻在出租屋裡開了家小網店,賣點洗鞋用品和小日用品。
白天男人去倉庫打包,女人在家裡當客服,孩子在旁邊寫作業,夜裡十一點,客服系統最後一條消息剛處理完,男的把最後一箱貨交給快遞小哥,關上燈,腰一折,蹲地上喘氣。
而大家可能不知道一單惡意僅退款,對這樣一個商家,意味著多少損失。
我給大家簡單算一筆賬。
比如說,一瓶20多塊錢的去污劑,雖然賣二十多,但是,真實的利潤,一瓶可能只有2、3塊錢。
因為你要扣掉進貨價、快遞費、平台抽佣、包裝耗材、廣告攤銷等等,真的能賺到手的,可能就2塊、3塊。
即使雙十一多賣一點,但滿減、跨店、紅包一套下來,最後也就是薄利多銷,你的單件利潤可能更低。
這種店,一單惡意僅退款,相當於把他們這一天耐著性子哄了十幾個客人的利潤,一次性吃干抹凈。
當一個人,可以面不改色地,用AI,去生成一張假圖,去誣陷一個和他無冤無仇的小商家,去騙取那幾十塊錢的僅退款時。
我真的覺得,這種人,不是人。
用《技能五子棋》裡面的一句經典台詞來說。

我不想說,這是AI的錯。
工具,是沒有錯的。
火,可以用來做飯,也可以用來,燒毀森林。
而且這種事,以後真的防不勝防。
AI在逐漸進步,這種假的不能再假的AI圖,可能幾乎不會再有了。

未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好像真的在逐漸崩塌。
當看,再也不等於相信。
當圖片和視頻,都可以被,如此廉價地隨意地,偽造。
當證據本身,失去了作為證據的資格。
也是挺諷刺的。
當然有很多種的防範方式,比如,只能調用APP自身的相機進行拍攝,不允許上傳圖片。
比如,要求多角度拍攝,進行驗證。
比如,央視之前做過一期「你問我答」,請律師拆解「用 AI 做毀損圖申請僅退款」到底算什麼。
律師說得很清楚,主觀上你有欺詐的故意,客觀上讓商家或者平台陷入錯誤認識,導致對你退款,你獲得了不正當的利益,這就是典型的民事欺詐,有權被法院撤銷。嚴重的,甚至可能觸碰詐騙的邊界。
還有很多。
但,好像都只是緩兵之計。
我不知道,該怎麼收尾。
我不想,給出一個,什麼「平台要加強監管」、「AI公司要做好水印」的,正確廢話。
沒用的。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只要那個作惡的衝動還在,只要,那個不勞而獲的貪婪,還在。
「它」們,總能找到新的騙法。
我只是覺得,很悲哀。
我們這個物種,好像,永遠都是這樣。
我們發明了火,我們學會的第一件事,是用它來,攻擊同類。
我們發明了核能,我們學會的第一件事,是用它來,造出足以毀滅彼此的武器。
現在,我們發明了AI。
AI 本來應該是件很美好的事情。
有人用它翻新老照片,讓已經模糊的臉重新清晰。
有人用它幫助設計師,自動排版、生成靈感草圖。
有人用它幫學生練口語、幫醫生寫病歷、幫寫手改初稿。
但是有一些人,學會的第一件事,就是用它來,欺騙。
欺騙那些,在深夜裡辛辛苦苦打包發貨的,老實人。
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刻在我們基因里的,宿命。
我其實非常不喜歡那種動不動就往道德上拔高的語氣,但這次,真想說一句:
人可以窮,可以精明,可以精打細算,但是拜託,別壞。
壞和聰明,是兩件完全不同的事。
我沒什麼其他的力量。
我只能,把這個我看到的,骯髒的真相寫出來。
提醒每一個人,當你在享受AI帶來的便利時,也請你守住你心裡那條,作為「人」的,最後的底線。
願我們在這個越來越強大的技術世界裡。
壞的人少一點。
正常人,也別再被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