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君子六艺,今有技能网课健全社畜的德智美体。
如果说前两年的富养自己,还是周内培训班、周末上夜校。
现在,全民夜校已升级为2.0版本:
曾经那些上游泳、网球、健身、架子鼓课的年轻人,
纷纷把周末才去的线下兴趣班,
改成了随时能上的电子课外班——
线上学配音、剪辑、弹钢琴,网课学瑜伽、网球、学外语。
鸡排哥的名言在此焕发新的生命力:
“都别急,学完你的学你的,学完你的学你的,我心里有数。”

两三年前,网课还是大家的下下策;
2025年,上电子兴趣班,正成为年轻人最流行的生活方式。

人人都在偷着上课
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曾说,
“传统的网课,就是对着屏幕听老师念经,好无趣,好无聊;
而技能网课,就是在传统的网课中加入技能,好好学。”
最开始步入电子兴趣班赛道的,是语言课。
众所周知,当一个人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的时候,就会学外语。

你只需要花一点钱,就能拥有一位一对一的菲律宾外教,或者是某大学的研究生。
腾x会议就是最好的赛博教室,屏幕共享就是白板。

学日语课的是温柔的精神小留,目标是春节去日本能点单;
韩语课是追剧人群自救,哪怕“西八”已经能用来表达80%情绪,还是想听得懂oppa到底说了啥;
至于法语网课,只是为了完美地发出那句“bonjour”。

无论是想要入门还是考级,它都有适合你的项目;
从课前的免费试课,到课后留作业,都堪称现代新东方。
而那些对“上网课”二字ptsd的人,转念一想:
就非得学外语吗?这难道不是什么都能学吗?
现在成年人上的技能网课,主攻体音美。
想要“每天多博学一点”的打工人,工作之余至少要身兼三职:
摄影实习生,音乐练习生,赛博体育生。

白领Echo自从在小红书刷到“0基础上手贝斯”的打卡合集,就一脚踏进了器乐课的世界。
她第一节是直播录播混合课,老师讲得飞快,气氛却意外地好。
弹错没关系,弹对也没人鼓掌,但弹完就是一种胜利:
“小时候学钢琴,我经常被老师打手。现在学贝斯,就算错了,老师只会说要我再来一遍,我的压力小多了……”

虽然她会一边对着教学视频找弦位,一边怀疑人生:“我是不是乐盲?”
直到半个月后,《踊子》的旋律在自己手上流出来,她当场感动得像站上鸟巢舞台。
“不是我说,小时候没有坚持学音乐,真是乐界的损失。”

从那之后,Echo每天睡前都要刷一节课,听老师讲左手换把、右手扫弦,
用手机录下自己的作业,传到群里接受“群众监督”。
“说不上来学得多好,但每天练琴的那半小时,是我一天最沉得下心的时候。”
“建议职场压抑的社畜都来试一试,真的,可算让我装到了。”
毕竟社畜学乐器,也不求指尖弹出大师旋律,只求能弹出一点生活之音。
不用问“26岁学电吉他还来得及吗”,毕竟“26岁是成年人的8岁。”

哪怕只会三和弦,但音符落地那一刻,仿佛生活拼图终于补齐。
说到底,不是手指听使唤了,是整个人从情绪到肌肉都在“自我复位”。
学习上去了,音乐学了,也得整点体育运动吧?
毕竟对打工人来说,身体和情绪从来都是连体婴。
肩颈酸、驼背、站久了腿肿,是这届年轻人的三大宿疾。
社交平台上搜“线上普拉提”,笔记数量已经逼近线下瑜伽馆。

线上会议室成了瑜伽馆,赛博同学就是你的运动搭子。
深夜十一点的卧室、脚边是猫,身后是晾衣架,头顶是客厅的灯光投影——
“感觉还挺好,锻炼的本质,难道不是练吗?”
反正你跟着美丽芭蕾和欧阳春晓也是练,有老师纠正动作,属于更上一层楼的进阶版。

修复拉伸课最受欢迎,音乐轻缓、情绪引导语最后一句一定是:
“你今天已经很棒了。”简直是打工人的情绪按摩。
体态纠正课更是“打工人后遗症康复中心”。
有网友分享,她每天练30分钟的线上芭蕾手臂课,没练出天鹅臂,却练出了回消息可以稳住语气、不带火气的能力。

如果瑜伽普拉提是菊,那力量训练就是刀。
有女生晒图说,“飞鸟的时候已经力竭了,但想到老板那句‘你这周目标太保守了’,哼哧哈哧又做了三个。”
不少人白天在工位上维持“温顺打工人”形象,晚上就化身哑铃区野兽,
在线上私教课上暴汗一小时,再静静躺地板做个腹式呼吸,这一天才算圆满。
“我是靠深蹲缓住情绪的。”成为了线上训练区的统一口号。

有了健身课,羽毛球、网球和游泳类等运动系网课,也自然悄悄流行起来。
线上运动课受欢迎的原因则很实际——
便宜,对时间没要求,老师还不错。
“线上先看了我的录像分析,再给我指导意见,后面还能给我制定训练计划。
虽然确实是不能手把手教了,但是对我来说运动这件事,就是得自己花时间悟。”

除此之外,线上还延伸出来了一批“创意类网课”,则是“技能网课”中的转化率担当。
插画课永远不缺学员,从临摹猫猫狗狗,到尝试ip人设,一面为了悦己,一边想着当副业;
摄影+调色打包营火的则像特种兵,上下班路上扫街拍照,晚上交修图作业。
还有剪辑课、手作课……每一种线上课程都有自己的受众。

甭管是日常不想进步但也不想退化的精致躺平派,
还是不一定擅长但是想学一门才艺的兴趣选手,
亦或者想要通过学习打开副业大门的实际派,
在这种线上培训班里,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精神防空洞。
技能网课,快把年轻人的休息时间包揽了。

技能网课,更适合打工人的上课方式
众所周知,人只要上班就提不起劲,不是肩颈酸就是本宫头好痛。
众所又知,人只要下班会来劲,只要窜出公司大门,san值就会缓缓回升。
与其说现在的年轻人热爱学习,不如说他们既要又要:
要能学到东西,也要便宜。
毕竟,线下学习的痛点,大家早就吃过不少。
一堂课动辄上百块,一套课甚至能上万,打工人累死累活挣的那点窝囊费,别说学会了,可能都不够入门的钱。

时间也很死板,有时候突然加班,直接亏掉一节课。
所以线上技能课火,是有理由的。
一是大家线下改成线上,时间自由。
谁都知道下班之后那点精力,压根不够兼顾通勤和状态在线。
线上课就很实在,什么时候想学就什么时候打开,2倍速一刷,爽完还能回放。
断了?接上。累了?暂停。
小杜总结得精准,“线下课是被绑定的约会,线上课是你想来就来的朋友,不来它也不烦你。”

甚至你压根不知道上技能网课的人,都在学习的时候干什么。
有人在通勤路上学日语,有人边泡脚边弹钢琴,还有人边护肤边练普拉提,
有网友说,“实在是太融入生活了,一整套课学完了室友都没看出来我在搞什么。”

技能网课的第二个优点,是选择面也更宽了。
选课这事吧,和谈恋爱一样,图个合适,最好还有点意思。
以前上课是“优选家附近”,现在是三秒钟,我要知道网上教的最好的那一位老师。
打开小红书、B站,只要搜索“插画老师推荐”“钢琴课种草”“线上瑜伽”等关键词,立马能翻出一整个菜市场的选项:
老师优点汇总、上课片段分享,成果展示,像在围观一场网课界的相亲大会。

在网上找一位个人老师上一对一,只要提前翻翻老师的社交平台,就能知道ta教的大概咋样,到底适不适合自己。
要是不合适,换老师也很容易,一次不行就两次,
小杜就曾感叹,“上技能网课,可比划Tinder match容易多了。”

当然,便宜也是有代价的,比如没平台兜底、出了事只能自认倒霉。
所以打工人选课流程也进化了:先看种草笔记,再去社群潜伏,观察一轮才敢点支付。
最好买可以“次抛”型,不喜欢了还可以转身就走……
而技能网课的第三个优点,堪称i人福音。
与线下课程“必须露脸、必须互动”的高压不同。
你可以选择不开摄像头、不开麦,不进群、不打卡、不社交,只做一个静静学习的透明人类。
没有“别人都学会了,就你落后的焦虑”,学会了是锦上添花,学不会也不丢人——
这年头,能匿名上进,已经是给生活面子了。

最最最最重要的是,技能网课,它便宜,和打工人的收入成正比。
不是说便宜没好货,而是这个市场已经卷出天际了。

9.9秒杀入门班,就能买到模板和回放。
29.9基础营,开营当天还送一套素材和工具包。
拼团价格59能拿下5门课,分别覆盖剪辑、构图、调色、音频和文案。
课程结束还有课程复盘、二轮精讲、结营作业点评……

要是找个人老师,那整个社交网络就像一个真正的人才交易市场,方便老师和学生之间双向奔赴。
没有名气的老师毛遂自荐,十几块就能买个体验,钢琴老师的价格卷到80块一节课,还包答疑。

有名气的老师,千元以下价格就能买到按照个人能力的规划课程,生怕你跟不上进度。
甚至只要你肯动脑筋,羊毛也能薅到爽。
实在不行,海鲜市场上的付费课程低价转让,几十块就能拿到原价几百甚至上千的全套内容。

学有小成后再在朋友圈浅浅的晒一下作品,发一发小红书,
这波啊,就叫“学到位了”。

电子兴趣班,狠狠富养打工人
在信息流高速滚动的当代,人的精神就像落水的便利贴,轻飘飘地被冲向下一个推荐内容。
我们被点赞、被转发、被小红书种草、被热搜牵动——
活得快,却越来越不知道自己是谁。
但人总需要一个慢下来的理由,一个能标记“我是谁”“我想要什么”的锚点。
对古希腊人来说,这个锚点是“paideia”(拜德雅)。
它不是功利型学习,而是一种人格的培养,是让人成为“有德、有美、有智”之人的精神工程。

这不是逃避现实,而是在创造一种能喘息的“自我结构”,就像那张最著名的唱片封面告诉我们的那样:
Pink Floyd那张神专《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封面上并没有主唱,也没有电吉他,只有一枚三棱镜折射光线。
乐队说,那是人类精神世界的映射结构。
一束白光穿过三棱镜,会折出七种颜色;人穿过社会,也会裂变出不同的面孔。
我们白天是产品狗、运营猫、数据猴,
晚上却是学布鲁斯口琴的孤狼,是在羽毛球公开课里做笔记的理想主义者。

技能网课,就是我们人生的三棱镜,
它让原本单调的“生存白光”,折射出一点点精神色谱,
让“996”之外的我们,也能拥有另一个人设,哪怕只活在课程时长里。

于是我们开始偷偷为那个“更好一点”的自己备课:
不管是学绘画还是弹琴,是出于兴趣爱好还是职业提升,都是一个成年人不说出口的重建计划。
我们都在试图“走出洞穴”,哪怕只是走到B站的播放列表那一头。

下班后躺着刷手机是不会得到真正的休息的,想要休息就要给自己彻底换个脑子。
你不主动去给生活设立一点秩序感,那生活就会用乱麻一样的碎事把你缠死。
所以别再问,为什么下班后不早点休息,别再问,这么累了还要上什么课。
我们上课,不是因为想进步,而是怕自己连“好好听一节课”的专注力都失去,
怕有一天刷短视频都没了耐心,连收藏都不愿点,
怕自己真的被异化为一只甲虫,彻底变成系统推荐算法的一颗数据原子。

因为几乎每个人都知道,上技能网课,它不一定真的能对我们的物质生活提供什么帮助。
不一定能拿到更高薪水、晋升得更快,完成副业变现,
但在日复一日“被安排”的生活里,终于有一件小事,是我们自己选的。
它是我们与世界保持联系的方式,也是我们和自己重新和解的可能。
毕竟,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但可以两次打开同一个网课回放。